五臟與五聲,唱歌沒底氣是脾虛

【五臟與五聲,唱歌沒底氣是脾虛】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其中聞不僅指聞氣味,還包括聽聲音。《黃帝內經》提出,呼、笑、歌、哭、呻為五聲,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這五臟,仔細傾聽五聲,便能大概瞭解五臟的情況,可以說五聲是臟器健康的窗口。

五臟與五聲,唱歌沒底氣是脾虛

發怒愛喊肝火旺。肝,在志為怒,在聲為呼。如果一個人動不動就發脾氣,還大呼小叫,可能是肝出了問題,一般是肝火太盛,可以適當吃些有助於清火的寒涼食物,菊花茶、薺菜、絲瓜都有利於疏肝解毒。平常習慣“長吁短嘆”的人,可能為肝氣鬱結,柴胡、薄荷、蘇葉可以疏肝鬱、防氣結。吐納養生法“六字訣”中提到,常發“噓”字音,對肝火旺、肝虛、眼疾都有保健作用。馬上就要發怒的人多念幾遍噓字,也有助於自己調節情緒,保持內心的平和,以免怒氣傷肝。

唱歌沒底氣脾虛。脾,在志為思,在聲為歌。因此,如果一個人歌聲洪亮,脾就應該比較健康。相反,如果一個人脾胃有病,唱起歌來就會聲音低微,沒有底氣。生活中,飲食不規律會把脾氣打亂。養脾的關鍵時期在長夏(7月初~8月初),結合健脾、祛暑、化溼等方法進行調補,可以吃些綠豆、蓮子、絲瓜、陳皮、鴨肉、鯽魚等。六字訣中,常讀“呼”字音可以培養脾氣,對脾虛、腹脹、脾胃不和、食慾不振都有好處。

五臟與五聲,唱歌沒底氣是脾虛

總是哼唧腎不好。腎,在志為恐,在聲為呻。一個人如果總是哼哼唧唧,可能是腎出了問題,由於元氣藏於腎,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也不會太好。不過,人在極度痛苦或快樂時呻吟,是身體在調元氣的表現。補腎要注意腰的保養,久坐傷肉,上班族要勤活動,伸個懶腰,搓搓腰背,都助於養腎。補腎的食物有羊肉、韭菜、龍眼、山藥等。六字訣中,常念“吹”字音可以緩解腰腿無力、潮熱盜汗、頭暈耳鳴、陽痿早洩等症狀。

五臟與五聲,唱歌沒底氣是脾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