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哲學文化之:生、克——生之道在時機,克之道在奇正

“生、克”是自然大道、陰陽消長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陰陽五行的一個基礎理論。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生生不息。

解讀中國哲學文化之:生、克——生之道在時機,克之道在奇正

五行相生土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循環往復。

解讀中國哲學文化之:生、克——生之道在時機,克之道在奇正

五行相剋圖

從天時來看:一年分四季,四季之中春夏秋冬又有寒暑燥熱,不同的日子和時辰也會有節令強弱的變化。

從地利來看:有內外遠近,上下虛實,還有前後表裡。

這些概念背後都存在著有質或有形的關係。

我們很多人陷入一種誤區,認為“生”就是好,“克”就是不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聽說隔壁家孩子很調皮,他母親說找人算過,說這孩子克父。凡事聽到這種言論,一概可以判斷他是不懂五行的。因為正常來說,本來兒子就是“克”父親的。(涉及到十神六親的內容,暫不討論)

解讀中國哲學文化之:生、克——生之道在時機,克之道在奇正

我們不能理解生就是好,克就是不好。首先,我們要明白,五行的本質,首先是在於關係。關係恰當、妥善,那麼可以說是吉利的;關係不好、欠妥,那麼可以說是兇惡的。

世人都以利益得失來評判事物的好壞,認為對我有利益的就是善,對我利益有損害的就是惡。然而,五行的哲學觀告訴我們,善惡的標準應該是關係是否適宜,關係適宜則可以稱之為善,關係不宜則稱之為惡。

所以我們如果要趨吉避凶,那麼必須要明白人、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因此,陰陽無非好壞,生克之道也非吉凶之分。

應當生助的,去“生”它,則是好的,如:媽媽撫養孩子,天性如此,倫理更是應當的。

解讀中國哲學文化之:生、克——生之道在時機,克之道在奇正

應當“克”的關係,就去“克”它,也就是吉利的。比如:老師就是應該管學生,該批評的時候就一定要做出來給學生看,如果沒有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那就是老師的失職。

如果不當“生”的時候,你去非要去“生”,那麼就反而是不好。比如:兄弟倆從小一起長大,哥哥是個混混,弟弟是個成功的商人。哥哥經常犯事兒,欠了錢就找弟弟要,弟弟唸到兄弟的情誼,每次都幫哥哥解決了麻煩。最後哥哥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臨刑前說,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弟弟了。(劇情有點狗血,不過大家明白這意思就行了,當克不克,反去生,則兇。)

“生、克”的概念也是非常抽象的,以至於筆者想翻譯成英文單詞的時候始終不能如意,而多虧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代表如此豐富含義的概念。

什麼是“生”?

“生”的核心概念在於給予。給予之道,在於時機。

同樣的給予,往往雪中送炭的效果遠遠大於錦上添花。待其所急而予之,順其所需而付之。

如果別人不需要,而強行去給予,那麼就是兇。

就像很多父母,不明白孩子需要什麼,或者在早期的教育中就沒有將孩子的價值觀往正確的方向引導。這種時候強行去給孩子灌輸自己認為是好的東西,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解讀中國哲學文化之:生、克——生之道在時機,克之道在奇正

所以,“送禮”送什麼,什麼時候送,這些問題都是充滿了哲理的啊!

什麼是“克”

“克”的核心概念在於制服。制服之道,在於奇正。

解讀中國哲學文化之:生、克——生之道在時機,克之道在奇正

用奇取勝的人就是等待時機,找到對方的弱點,出其不意以制服。用正取勝的人的是浩然正氣、自養固本,使對方臣服。

“克”如果說是制服的意思,對於大家理解“克”的實際含義可能有偏差。所以這裡再補充幾個常用的詞彙來解釋“克”的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如:矯正、控制、負責、超越等等。

比如,孩子對父親的“克”應該理解為超越,丈夫對妻子的“克”則應該理解為負責任等等,以此類推。

後記

所有對於五行的複雜運用都離不開“生克”這一對陰陽,所以學習五行一定要反覆理解生克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