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面積不大的韓國經濟卻很發達?

別人手牽手-我牽我的狗


韓國的GDP總量達到1.530萬億美元,超過俄羅斯,排全球第11位。人均GDP為29819美元,超過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發達國家,全球27位。

韓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無疑。韓國經濟這麼發達,有這麼幾點核心原因。

首先是經濟政策原因。

1960年代初期,韓國的GDP只有幾十億美元,整個國家非常落後。這時候,韓國政治強人朴正熙上臺。朴正熙上臺之後,採取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出臺了大量經濟政策,將整個國家的發展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尤其是“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依賴外資、外援、外債,進口原材料和技術、出口產品的方針,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

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是否合乎國家實際,是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核心原因。

其次是國際政治因素。

韓國經濟騰飛的時候,正是美蘇爭霸的時候,為了應對蘇聯的強勢,美國給予韓國大量的經濟援助。1953-1965年間,美國對韓援助總額高達120億美元,接近整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總和。馬歇爾計劃向整個西歐提供130億美元的援助,而韓國一個小國就獨得120億美元。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韓國這120億美元相當於2010年1200億美元。同時,美國軍方向韓國下來大量訂單,有效地促進韓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的援助與支持,是韓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是產業轉移機遇。

韓國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恰好是西方國家人力成本大漲,要向外轉移低端製造業的時候。歐美髮達國家正在進行第一次產業轉移 將輕工業等勞動密集型工業向外轉移,韓國恰逢其時,抓住了這一個歷史機遇。

最後,國民素質使然。

韓國人傳承了中華民族唐宋以來勤勞團結的精神,非常勤幹、能幹、敢幹,積極奮鬥用於進取,這是核心因素。

所有的條件都是外來的,只有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韓國也是屬於大中華文化區的重要傳承之地,他們吃苦耐勞,得到發揚光大。

韓國人呢還很團結,比如在韓國街頭,很少看到外國車,尤其是日本車,幾乎絕跡,韓國都用國產車。因為曾經遭受日本侵略,只要國內能夠替代生產,韓國人就不願意買日本車。這有利的推動韓國本土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多種因素讓韓國經濟突飛猛進,從而躋身全球最發達國家行列。


波士財經


韓國的國土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放眼全球來看確實屬於國土面積並不算大的國家,但是韓國卻屬於發達國家。那為何面積不大的韓國經濟確如此發達呢?

1945年日本結束了對韓國的佔領,韓國社會面臨著如何恢復經濟發展經濟這一局面。這一時期,韓國開始接受美國的援助,經濟也在美國的幫助下逐漸恢復。在這段時間內,韓國開始發展輕工業,希望以自我生產最大的滿足本國需要而不再依賴國外進口。同時在美國的指導下,韓國將大型工廠的設備售賣給私人,韓國財閥也因此形成。

到了1961年,政治強人朴正熙上臺,制定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幫助韓國發展。他制定了出口指導戰略,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商品作為主要出口產品,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發展解決了韓國國內的失業問題,給韓國經濟打下了重要基礎。

在美國的援助、國際環境對韓國有利的情況下,韓日之間的關係趨於正常化,於是韓國承接了此時正在轉型的日本產業。

韓國利用外資和已經打下的經濟基礎,調整了經濟結構。此時的發展重點已經過渡到了鋼鐵、造船、鐵路、機械、汽車等產業,並大力發展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公共設施的建設。

通過自身的努力,韓國的經濟逐漸走向平穩。韓國政府開始加大對教育、社會福利、住房、醫療衛生等投入。韓國重視技術與教育,發展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

為保護本國產業,韓國國內實行了嚴格的貿易保護政策。對一些外國產品加收高額的關稅,甚至部分商品禁止進口。同時還嚴格把控外匯和限制外國投資,只為保護本國產業。

除了韓國國內政府和人民的自身努力之外,外援也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1941年-1961年期間,韓國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外援助金額高達31億,幫助韓國恢復和發展經濟。1953年-1961年期間受到援助的年平均額更是相當於韓國年平均國民生產總值的15%。

到了90年代,韓國政府又抓住了世界科技革命,重點發展新興科技產業,如:電子科技、生物技術等。這些高新科技加強了韓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繫。

韓國經濟迅速的發展既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外界的幫助,短短几十年內韓國就可以躋身發達國家之列,韓國的經濟發展史也給了世界各國發展經濟提供了經驗。


品讀武器裝備


韓國地處朝鮮半島的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接壤,其全國面積不到10萬平方公里,還不如我國的江蘇省。可是在2017年全年,韓國的GDP總量達到1.530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的第11位,超越了北面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依靠著如此狹小的國土,韓國人是如何創造出這般經濟奇蹟的呢?

歷史上的李氏朝鮮(清朝的藩屬國)滅亡後,朝鮮半島曾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朝鮮才實現民族獨立。不過,由於隨之而來的美、蘇分區佔領,又導致朝鮮半島分裂出大韓民國(李承晚組建)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組建)兩個國家。在今天,韓國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而同時期的朝鮮卻還是個積貧積弱的封閉國家。

朴正熙

李承晚雖然是大韓民國的建立者,但真正對韓國經濟崛起有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朴正熙與其制定的經濟政策。李承晚政權垮臺以後,朴正熙上臺執政,他就是現在的韓國前任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時期的韓國雖然實行軍事獨裁,但卻創造了經濟的黃金髮展時期,創造了有名“漢江奇蹟”,更躋身進入“亞洲四小龍”。為了順利實現工業化,朴正熙不惜解散國會,集中一切力量用於經濟發展。在他的主導下,韓國從發展紡織、水泥等輕工業的貧窮國家轉變為發展鋼鐵、造船、化工等重工業的發達國家。


(韓國高速列車)

事實上,韓國在獨立之初的經濟基礎還不如朝鮮。因為在舊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時期,朝鮮半島的大部分的重工業基地都分佈於半島北部,比如金屬工業、煤礦、鐵礦、化學工業、電器機器工業;而南部(韓國)則只有大量的農田和輕工業,比如紡織工業、印刷業、食品工業、農林水產業。因此在韓國成立初期,經濟水平遠遜色於朝鮮。

可是,由於美蘇冷戰格局的擴大,韓國作為美國在東亞的軍事陣地的作用日益凸顯。

美國、日本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了相當的援助。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政府就開始不遺餘力地對韓國進行扶持,這是現代韓國經濟崛起的開端。從1953至1965年間,美國對韓援助總額高達130億美元,相當於對整個歐洲的援助款,還不包括其他多方對韓援助。這些資金對於當時的韓國而言,無疑是助推本國經濟崛起的催化劑。

為了獎勵韓軍在越南戰爭中的表現,美國政府曾將大量的軍需訂單移交給韓國,韓國藉此賺得博盈盆滿。早在1964年左右,韓國就實行了出口導向戰略,將國內的工業產品銷往東南亞甚至是歐洲,直接參與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競爭。

隨著越南戰爭的結束,韓國的對外貿易順利從軍用轉變為軍民兩用。從此,外貿出口成為了韓國經濟騰飛的標籤。

綜上所述,本土面積十分狹小的韓國卻能夠創造如此發達的經濟,離不開美國方面的大力援助。同時,朴正熙執政、越南戰爭等事件是韓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但最重要的還是韓國幾代人為了國民經濟而艱苦奮鬥的過程。


中外歷史


【為什麼面積不大的韓國,經濟卻很發達?】對此“大正”認為一個國家經濟的是否發達和國土面積關係不大,不僅僅在韓國有這個體現,放眼望去在全世界也是一樣。

如歐洲很多小國,比利時、荷蘭、丹麥、瑞士等,國家面積都比韓國小很多,都在3~4萬平方公里左右,但人均GDP卻是世界最高的幾個國家,都超過5萬美元,這些國家論起資源和人口還都不如韓國。

當然很多人會說,舉例歐洲這些富裕發達的國家不恰當,這些歐洲國家都是和其他歐洲列強同時起步的,已經發展了數百年之久,荷蘭、比利時、丹麥甚至都是曾經都是新航路開闢後的殖民國家,有著深厚積累。其實這就引出一個國家經濟發達一個重要原因,和國家面積、國土資源這些關係可能都不大,一切都是人多因素,歐洲這些富裕發達的小國,人口素質可不是一般的高,在世界排名也是位居前列的。

其實還有相反的例子,如俄羅斯、印度、巴西這些國家面積大、人口多、國土資源多的國家反而經濟卻不怎麼發達,印度甚至能夠歸類經濟落後的國家行列,所以“大正”得出結論:一個國家人口素質高低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當然也要有配套的制度建設和安穩的發展環境。

韓國恰巧就趕上這幾點,成為二戰後為數不多屌絲逆襲的國家,下面就具體解析:

1、韓國受到美國援助和保護。

韓國這個國家可謂是美國一手打造,韓戰後形成今天格局和版圖,美國為了對付蘇聯勢力的擴張,韓國就成為對抗蘇聯在亞洲勢力的橋頭堡。美國援助韓國大量的資金髮展經濟,據說高達70億美元,這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是一筆不得了的鉅款,美國人真下本。

當然韓國人拿到這筆錢也非常爭氣,牟足勁發展經濟,全民發力,加上美國在韓國大量的駐軍,讓韓國有了一個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安全發展環境,因此在經濟上出現了騰飛,成為世界經濟史上一個奇蹟,韓國人稱之為“漢江奇蹟”。

2、韓國抓住了經濟發展好時機。

當然美國援助和保護,以及韓國人爭氣是一方面,另外韓國經濟發展的運氣也是出奇的好,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中東石油危機,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低端製造業發展成本越來越高,就有了淘汰低端產業,進行產業升級的需求,這些低端產業轉移到人力成本更低地方,韓國就趕上這一時期,承接西方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項目。

最後韓國經濟也由低到高,慢慢產業升級,僅僅用了幾十年時間,讓韓國完成了工業化。今天韓國GDP高達1.5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絕對的發達國家的水平,整體經濟比俄羅斯都高。韓國人運氣、努力等各方面結合,形成今天韓國經濟的奇蹟,對今天我們都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面積不大,經濟發達,韓國並不是個例。新加坡、盧森堡、瑞士、荷蘭、比利時等這些國家的面積不韓國還少,但是它的經濟也非常發達。面積比韓國大不了多少的日本、英國、德國、意大利等這些國家都是經濟強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韓國自上世紀60年代其經濟騰飛,1961~1997年37年間韓國實現了年均7.9%的經濟增速,與當時的臺灣、香港和新加坡並稱為“亞洲四小龍”。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的陸地面積都不如韓國,目前它們的經濟也很發達,臺灣省近年來的發展欠佳,顯得落後了。

韓國能實現經濟騰飛,得益於歐美日等國家的產業轉移。韓國通過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吸收來自歐美日等國家的資金、技術,大力發展經濟。韓國國土面積區區1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萬,國內市場狹小,所以韓國需要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友,這不僅為韓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且韓國進入歐美國家的市場就也方便得多了。此外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經濟發展比較迅速,對外投資大幅增長,因此韓國可以吸收來自日本的產業轉移、資金、技術等等。而且中國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韓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經濟的騰飛,也帶動了韓國的經濟發展。



當然韓國實現經濟騰飛,離不開韓國自身的努力,“漢江奇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韓國重視科技、教育、文化,近年來韓流在世界上也比較受歡迎。韓國每年的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超過4%,研發強度位居世界前列。目前韓國有15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比如三星、現代、LG、SK等等,財團實力雄厚。2017年韓國經濟總量為15380億美元,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世界第11位,比俄羅斯還高,人均GDP29891美元,已經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錦繡中源


韓國的經濟騰飛主要原因是強人政治指揮韓國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引美日資本投入,使韓國成為了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



1.韓國1961年政治強人朴正熙上臺,他就是朴槿惠的父親。為了爭取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對韓國軍政府的支持和認可。1962年韓國實行了多個經濟增長計劃。



2.朴正熙執政初期韓國的生產總值只有23億美元,基本上是落後的農業國家。然而朴正熙曾經在日本軍隊服役,他目睹了日本在中國東北建設重工業基地的場景。



3.朴正熙非常希望把韓國打造成重工業國家。他執政後拘捕了所有大企業家,包括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喆。朴正熙與他們達成協議,只要他們保證沒有腐敗,並且引進國外資本就放他們走,強迫他們發展韓國經濟。



4.由於韓國要發展經濟急需資金投入。朴正熙與日本秘密談判,希望日本向韓國投資。可是這遭到了韓國人民大規模示威遊行。朴正熙頒佈戒嚴令控制示威活動,繼續與日本談判。後來得到了日本賠償韓國的一筆戰爭賠款。



5.朴正熙拿著日本對韓國人民的賠償款去做投資。朴正熙建設了鋼鐵廠、建設了首爾到釜山的高速公路、還有造船廠,韓國的經濟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6.美國在1965年參與了越南戰爭。美國需要各國派軍隊到越南幫助美國打仗。朴正熙看準了這個機會,在派遣韓國人赴越南打仗。同時韓國公司獲得了為美軍建設軍營和公路的合同。韓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入,並且建立了韓國航空、現代集團等韓國企業。



7.韓國通過自己的努力,迅速成為經濟強國。韓國只有中國浙江省那麼大,但是韓國的2016年GDP已經達到了1.4萬億美元,比俄羅斯經濟還要好。這就是韓國經濟發達的原因。


杜達特洛夫斯基


這個問題很簡單,韓國國土面積小,人口數少。只要專注於幾個單一產業便可以發達,類似的國家還有新加坡、比利時等。而韓國的支柱產業就是汽車產業、鋼鐵產業和芯片產業。縱觀韓國經濟的崛起,確實有一些地方還是值得借鑑的,但是韓國的發展方式,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適用的。

韓國經濟真正騰飛是在朴正熙時期,當時採取的是重工業優先,而且直接引進了日本的鋼鐵技術,幾乎是直接向日本買了一個鋼鐵廠。當時日韓關係並不是十分的好,但是朴正熙指出韓國仇視日本,但日本是韓國最應該學習的國家。當時日本則是十分樂意同韓國合作,出賣技術給韓國。

而引進日本鋼鐵技術花費巨大,按照一些記載來看,當時幾乎耗費了韓國財政支出的一大半,但是朴正熙直接拍桌子決定了。當鋼鐵產業崛起之後,韓國各個產業都被帶動起來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越來越快。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漢江奇蹟是建立在鋼鐵產業上的。並且當時韓國積極引進外資,美國給予了韓國大量的貸款。

在短短十幾年內,韓國建立起了完善的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這些都是韓國經濟的基礎,也是韓國專注發展的產業。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韓國正式打出“文化輸出”的口號,開始了文化產業的建設。不要以為當時韓劇只是在中國火了,其實當時火的歐洲。眼下的韓國已經是以服務業、文化產業為中心的經濟結構。

但是韓國經濟的弊端也是十分大的,例如農業欠發達,出於對農業的保護,韓國對進口的農產品的關稅十分高,所以韓國物價其實高於日本等發達國家。並且小國永遠難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而經濟也是高度依賴出口的。


小司馬遷論史


韓國經濟的騰飛始於自1961年5月16日開始的朴正熙時代——當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通過政變奪取韓國政權時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100美元/年,這一數據幾乎和當時剛獨立的非洲國家加納一樣並列為全球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

在1961年至1979年朴正熙掌權的十八年間他根據韓國國情開展了系列五年經濟規發展劃:先是通過強勢的政府幹預模式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與此同時通過吸引外資完善韓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民掃盲,此後逐步擴展到重點發展重工業和化工業。對錶現優異的廠商通過政策扶持和經濟補貼以提升其積極性。事實上相比工業化而言:教育領域的成就更早表現出來——韓國人的識字率在朴正熙時代由1945年獨立建國時的22%上升到71%。

為加強政府對國家經濟的行政干預力度在朴正熙時代韓國設立了經濟計劃委員會這一組織,他每個月都會親自主持經濟計劃委員會的會議,召集主要的內閣官員、銀行家以及各企業的負責人檢討上個月的表現,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並對以往政策進行調整修補並制訂下月的計劃目標,對政府官員和企業負責人實行績效考核。這一時期的國際格局也對韓國相當有利:這一時期歐美日開始了產業轉移,韓國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力吸引外資對造船、電子、機械、鋼鐵、汽車、石化、原子能等技術集約型核心產業進行重點發展。這一時期的韓國政府會在各領域選定一兩個民間企業樹立典範並對其給予各種優惠政策傾斜以製造示範效應。

1979年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745美元,這一數據是1965年的16.5倍,是菲律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倍。這一時期的韓國也出現了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通病——城鄉區域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韓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村運動”:他們首先做的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而公路則成為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看來韓國人也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與此同時他們大力改善農民的住房和醫療條件、孩子的教育條件,培養高產農作物,鼓勵農民開創副業並提供貸款和技術上的支持——這一時期韓國政府成立了各種農協組織專門為農民提供貸款和技術扶持。同時加強了對農村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人群的關注。

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富日益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點在韓國政府官員以及具有官方背景的財閥集團中表現尤為明顯。對此朴正熙領導的軍政府重拳懲治貪腐,在這點上當年的軍政府做得甚至比今天的韓國民選政府更好——不要說有明確證據顯示有貪腐行為的官員,即使只是有聽日本音樂、請家庭教師、打高爾夫球這些在總統朴正熙看來生活奢侈的行為都會被嚴肅處理。與此同時朴正熙本人也以身作則——對他而言這不是什麼難事,畢竟他所追求的是政治業績而不是個人享受,所以當別的官員熱衷於交際宴會時他卻總是奔波在工地和田間地頭。甚至在韓國民選政府上臺後揭露軍政府時期的政治弊端時也沒任何人指責朴正熙有任何貪腐行為。

時光流轉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國由軍政府的統治過渡到民選政府治理,這時韓國政府又抓住了兩大歷史性機遇:其一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正是漢城奧運使韓國真正開始受到國際關注,漢城奧運不僅直接為韓國建築業、製造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創造了21億美元、22億美元、13億美元的產值,在當年就促使韓國經濟出現了12.4%的增長,更為重要的是這為韓國改善同蘇聯、中國以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進而打開這些國家的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其二是1992年的中韓建交——這一時期韓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美歐日市場已日漸飽和,很難再為韓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外部加持,與此同時改革開始後的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之中,中國經濟的騰飛對韓國而言:意味著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市場向他們敞開了。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正八經跟美國混的國家經濟都不錯!東亞韓國日本!西亞沙特!卡塔爾!阿聯酋!!大洋州的澳大利亞!這是不可否定的事實!說一世界還是美國說的算!不要聽國內某些所謂的飯桶磚家說的話!


龍33117985


為什麼新加坡比韓國更小,面積不到百分之一,卻更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