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探索,科学研究进展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专家学者,大家都希望了解:科学家们都在哪些领域开展研究、哪些领域方向是新兴领域、研究热点?在这些领域方向上,哪国强、哪国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要回答这些问题,传统做法是海量阅读冗长的“科学论文”,然后做“文献综述”,给出判断。但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众多学科和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对世界科学研究进展做全谱带分析,对任何学者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结构图谱应运而生。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科学结构图谱——基础研究领域

一、什么是科学结构图谱?

科学结构图谱是通过可视化技术,以直观形象的图谱形式展现高度抽象的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宏观结构,揭示了科学热点前沿间的关联关系与发展进程。

在这方面,中科院科学结构研究团队连续10年周期性监测科学研究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继《科学结构地图2009》、《科学结构地图2012》和《科学结构地图2015》之后,新近又发布了《科学结构图谱2017》。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王小梅教授作主题报告

二、怎么用科学结构图谱?

与传统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结构图谱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直观,不仅专家学者很容易看懂,略有科学素养的社会公众也都能看懂。比如,通过以下2006-2011年以及2010-2015年两个时间段的图谱对比,我们可以:

1、识别热点研究领域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科学研究热点领域数量迅速增加,总量从149个增加到232个,并且呈现两大特征:

(1)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研究领域

——纳米科技与生命科学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独立的“纳米生物”群组;

——环境科学与健康结合形成“环境与健康”群组;

——社会科学的研究热点与人类健康关联越来越多,与医学结合形成“社会医学”群组。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科学结构图谱:2006-2011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科学结构图谱:2010-2015

(2)学科分化发展,形成新研究热点

——伴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形成精准医疗、基因诊断、纳米诊疗、纳米药物输送等研究热点;

——基于纳米能源材料的持续研究,在国防、能源、环境、生命健康领域进行的新材料与新器件开发;

2、判断各国科研表现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科研表现如海底腾空的蛟龙,发展迅猛,在核心论文份额、研究领域覆盖率、不同研究领域的均衡性、国际合著中的引领度、政府资助研究领域覆盖率等方面迅速进步,缩小与美、英、德等国的差距。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中国核心论文分布图:2006-2011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中国核心论文分布:2010-2015

(1)核心论文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在各个学科的研究水平依然严重不均。比较而言,中国多数核心论文分布在纳米科技、合成与应用化学、凝聚态物理、地球与环境,而生物学、医学相对较少。相比之下,美国、德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各个学科的研究都比较均衡。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核心论文份额比较:2010-2015

(2)国际合作情况

中国在各研究领域中的国际合著率明显增长,引领度逐年增强。但中国各学科的国际合作并不均衡,尤其是在纳米科技、合成与应用化学、工程科学、数学等优势领域国际合著率一直相对较低的问题值得关注。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国际合著率分布:2006-2011

《科学结构图谱2017》——亮点抢先看!

国际合著率分布:2010-2015

三、都有哪些媒体在关注?

四、科学结构图谱哪里有?

科学结构图谱系列报告在各公共图书馆均有馆藏,您可以根据需要浏览或借阅。如果您有需求,也可以通过京东商城在线购买。

(文中图表除特别标注外,均由王小梅教授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