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部臭臭的,又無法迴避的歷史

便便的人均產生量大約為每天130克,如果吃了西式快餐的話,量可能會翻倍。全球有75億人口,如果都加起來都能產生一座便便大山,哦,我的天那;但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便便大山並沒有出現這都要歸功於一項大幅提升了我們健康生活質量的偉大發明——馬桶。

歷史上一部臭臭的,又無法迴避的歷史

動物們在森林裡便便,鯨魚在大海里便便,而現今世界上還有24億人不在廁所裡便便,痢疾、傷寒、寄生蟲病以及其他傳染病,每年都導致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原因就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無法使用公廁和衛生間,我們坐在陶瓷的王座上,另一大批人卻死於其下的排洩物上;世界上大約有十億人在露天場所排洩,包括街邊水溝、開放水域或者是小樹林裡。

雖然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幹的,但自從我們發展了農業,建立了城市,我們便不再野外解決問題;在大約五千年前,人們建立第一個名為Skara Brae的廁所,在古印度,城市就開始有了底下水渠,人們將便便排入地下水渠再流入到印度河裡。

歷史上一部臭臭的,又無法迴避的歷史

羅馬人處理便便的方式就要舒服多了,在某一時期,羅馬城內的公廁數量增長到144個,開孔的長椅將排洩物送往馬克西瑪的下水道里,這個大型的下水道系統再將排洩物送往臺伯河,但還有大量的羅馬人用罐子將排洩再傾倒到街上,排洩物和疾病同時增加,羅馬人發現臭氣可能是致病的原因,待羅馬帝國消亡後,人們仍然認為臭氣和疾病息息相關,這致使便器的發展停滯了近千年。

中世紀時,瘟疫大肆流行,醫生們帶著類似鳥的長嘴面具,面具裡面填充了氣味強烈的草藥或是香水來“淨化”空氣,他們認為臭氣是致病的原因,但是他們錯了,這種對臭氣的糾結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改變世界,也為後來馬桶的發明奠定基礎。

歷史上一部臭臭的,又無法迴避的歷史

與傳統認知不同,抽水馬桶並不是Thomas Crapper 發明的,真正的發明人是John Harington,他的“阿賈克斯”裝置使用上方水箱中的水沖廁所,但抽水馬桶直到1775年,Alexander Cummings改良後才開始流行,他在下方加了一個S型儲水罐來減壓,同時也可擋住引起疾病的臭氣,這和我們現代的馬桶設計基本相同。

在工業革命時期,大多數排洩物依舊傾倒在大街上或者糞坑中,很快,倫敦的下水道已經適應不了過分增長的人口,到十九世紀中期,便便已經開始溢出來了,霍亂也隨之而來,這種細菌感染所導致的疾病會使你身體中所有的水分以腹瀉的形式排出,最終結果就是脫水死亡。

歷史上一部臭臭的,又無法迴避的歷史

霍亂於1854年席捲倫敦,否定了臭氣理論後,一些醫生認為霍亂是通過被汙染的飲用水傳播的,當局把飲用水源的水泵停止之後,霍亂髮病率明顯下降,不久,政府就封閉了下水道,並將汙水轉移。

大蕭條時期,汙水處理站大量的增加,現代的衛生紙也被廣為接受,這基本就是現代衛生系統的雛形,這種神奇的椅子讓汙物不見蹤影,看不見、聞不到甚至都不會去想,現在世界上還有24億人沒有用上馬桶,這導致每年有80萬不滿5歲的兒童死於痢疾,這個數字比瘧疾和艾滋病的致死率還要多,據估計去年全球經濟因糟糕的衛生條件損失了2600億美元,原因包括疾病、收入損失以及過早死亡。

歷史上一部臭臭的,又無法迴避的歷史

2007年,在為自1840年以來最大的醫療進步票選時,最有貢獻的不是抗生素,也不是疫苗而是馬桶和淨化水,自1990年以來,使用清潔設備的人口增加了14%,更少的人因衛生問題死亡,但衛生問題依然存在,只要我們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杜絕這種問題。

每個人都要便便,每個人生下來就應能安全的做這件事,便便的時候保持你的好心情,還有千萬要記得洗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