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汇聚了泉州的繁荣。1300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

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近现代洋楼,西街上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构成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不仅蕴涵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诉说着古城的千年沧桑巨变。

西街共有5处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开元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旧馆驿建筑群(整体风貌)、泉州朱鉴祠、泉西基督教堂、奉圣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考古统计显示,整个西街片区现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

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古坊古厝古塔古庙】

古坊:活在历史里的纪念册

老牌坊在西街已不复存在,经过它们曾经存在的地点,不妨停下来,回味背后的故事。

今会通巷口,曾有一座唐代街坊——会通坊;西街头,是另一座唐街坊平易坊,两坊之间,是棣华坊。曾井巷口的世科坊,坊匾保存于南建筑博物馆。状元坊在开元寺西塔前,是为清代武状元黄培松所立。

开元寺西侧和帽巷北口东侧,曾立旌孝坊,前者是宋代知州真德秀为孝女吕良子所立,后者是为明代孝子史惠所立。台魁巷的节孝坊,附近的贞洁楼,是为明嘉靖庄允祥妻子曾选玉所立。

明代朱鉴父子二人有三座牌坊。

古厝:人生履历的承载者

从“西街头”开始,南北两侧的小巷里,藏着很多来头不小的古厝。

井亭巷,走进明代庄国祯侍郎府第,这是泉州现存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建筑,是了解明代古建筑的活教材。

旧馆驿的知名古厝特别多,有“旧馆驿龚”、唐安别馆、亦香吟馆、泉郡大商人朱庭英的宅邸……

进入西街西段,惊喜依然不断。甲第巷9-4号的清代古厝,建筑物内精美的木雕清晰可见,这里是著名教育家、菲律宾华侨中学校长黄澄秋的故居。孝感巷24号就是明代理学家蔡清的故居,大堂挂着“文庄蔡公故宅”的匾额,供奉蔡清像。

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古塔:老城区的活地标

西街的塔有四座,除了东西塔,还有被称作泉州古城“圆心”的定心塔,以及原先位于西街五塔巷内、后移入开元寺的石塔。历经风霜而不倒,塔成了老街上最独特的风景。

这里面最出名的塔,莫过于开元寺东西塔,它们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在明朝8级大地震中巍然屹立,是古城最为突出的城市景观和泉州的标志,可谓泉州古文化的宝藏。它们最早均为木塔,后改为砖塔,又易为石塔。

定心塔在西街井亭巷69号的住户院子里,是仿木楼阁式造型的实心塔。

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定心塔

古庙:香火缭绕的信仰文化

半城香火半城仙,从西街头到西街尾,总能不时偶遇香火缭绕的宫庙。

彩华宫奉祀张巡、许远文武尊王和池王爷。铁炉庙得名于留从效冶炼泉州第一炉铁所用的冶铁炉。真济宫为南宋真德秀所建。

奉圣宫保存着省内最完整的畲族祖先崇拜图画,奉祀雷海青。奇仕宫供奉着临水三夫人。康王宫原址在孝感巷,影响了南戏台词和泉州民俗。

【名人名楼名祠名匾】

名人:千年文风人才辈出

唐代欧阳詹恩科进士,成闽南甲第第一人。

宋时,开闽三王九世孙、贺州判官王烨出自“象峰王家”;三朝巷走出“三朝元老”留正;一代贤相曾从龙出生古井边;林宗臣高中武举第一名;石选与四个儿子同出仕……

元朝,甲第巷的女真大将完颜粘没喝八世孙、完颜粘博温察尔,成了闽台满族粘氏始祖。

明代富甲一方的李五,乐善好施;泉州官员朱鉴之父朱则文,孝行感天动地;理学家蔡清形成清源学派;贤相李廷机流芳百世;杨、陈两大家族走出“十八文魁”……

清代庄俊元存世墨宝弥足珍贵;进士陈棨仁辞官后任泉州多处书院山长三十余年;林则徐过泉州必登许邦光之门;刑部主事王海文、清末状元吴鲁、晚清诗人龚显曾,皆史册上留名。

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名楼:中西合璧洋楼藏深巷

旧时西街有三大门楼:肃清门楼、义成门楼、蒙引楼。肃清门楼民国年间拆毁。义成门楼在西街西端,20世纪20年代拆毁。蒙引楼位于西街清平铺,为明理学名家蔡清著书处。

西街小巷深处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洋楼。裴巷102号吴氏洋楼,是一座规制颇大的两层洋楼,中西合璧的建筑格外瞩目,泉州少林花拳的第三代传人郑连来还曾在此租住练功。裴巷22号的梳妆楼,坊间传是大户人家未出阁女儿所住的“小姐楼”,目前小楼已部分坍塌。文魁巷7号古厝是华侨陈邦镛故居,两层中西合璧的红砖洋楼,是当时泉州有名的“豪宅”。

名祠:记录家族血脉延续

西街的巷子,藏着许多家庙、宗祠。

西街约有15座名祠。宋代南外宗皇族祠庙——赵氏大宗祠,宋末废明复建。旧馆驿里的董杨大宗祠,是全国唯一的董杨联宗祖祠。巷内另有汪氏宗祠,是明代监察御史汪旦所建,距今已有600年。

古榕巷有龚氏宗祠、诸葛丞相祠;孝感巷有蔡文庄祠,巷子对面原有薛氏大宗祠;西街菜市场入口左侧的朱氏宗祠,祀左副都御史朱鉴;会通巷中段有文山黄氏宗祠,左侧原有蒋氏宗祠……此外,粘氏宗祠、傅氏宗祠、史氏宗祠、梁氏宗祠等已废。

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名匾:名家题词更显珍贵

西街古厝门楣常能看到各色牌匾,匾文多为名家所题。

众多名匾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开元寺大门口照墙上的“紫云屏”石匾,据悉清末曾有外国人高价雇盗窃挖,后被发觉制止。

甲第巷欧阳祠堂的“不二”牌匾,因匾文集欧阳詹遗字“不”和“二”,成为泉州名匾之一。巷内赵氏宗祠的木匾“乡贤名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所立。

泉州西街:史古名噪

(综合报道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