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储存的上百吨水银,当时是从哪里来的?

秦始皇陵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是非常神秘,围绕着秦始皇陵有着很多的传说,而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形容秦陵地宫不但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还记载了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秦始皇陵中,储存的上百吨水银,当时是从哪里来的?

而现代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经过地质学专家的反复测试,在秦始皇陵的封土堆的采集土样中检测出了大量的汞,也证实了,秦陵地宫中确实是存在大量水银的。

根据秦陵地宫的规模和以水银来代替江河的记录,有学者考证,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储量应该达到了100吨,那么如此庞大的水银储量,当时是从何而来的呢?

100吨什么概念?当时古人得到水银的方式,是通过炼制丹砂的方式得到的。古代科技落后,丹砂不能百分百的转化成水银,转化率只有86.26%,也就是说秦陵地宫的这100吨水银,起码要由超过120吨的丹砂来炼制。

秦始皇陵中,储存的上百吨水银,当时是从哪里来的?

秦朝时的大量丹砂矿基本上都出自巴蜀地区,当时的粮食也是大部分产自巴蜀之地。所以秦始皇所需要的丹砂也是大部分来自巴蜀,而这其中最大的供货商是巴蜀当地的一个女商人,因为该女子是出自巴蜀,本名中有一个清字,又是一个寡妇,因此被称为“巴寡妇清”,简称巴清。

巴清18岁的时候嫁入了当地的豪强之家,自己本身也是出身富贵,习书识礼,可是结婚没几年,公公和相公都相继去世,相公没有兄弟,他们二人也没有子嗣,家里没有了男人当家,只有巴清这么一个二十多岁的俏寡妇。

秦始皇陵中,储存的上百吨水银,当时是从哪里来的?

巴清看到传了数代的丹砂矿因为无人管理而乱做一团,上千人的生活失去了依靠,因此发誓不再嫁人,从此一心打理家族中的丹砂矿。

而巴清也正是以丹砂矿起家,在掌握了当时先进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之后,垄断了当地的丹砂开采,逐渐发展成了巴蜀地区的第一女富豪。

巴清最富有的时候,家产约和白银八亿万两,富可敌国了。她还有上千的仆人,数千的私人保镖,这还不包括矿工,依附于巴清生活的人足有十多万。

秦始皇陵中,储存的上百吨水银,当时是从哪里来的?

当巴清的大名传到了秦始皇的耳中,还得到了秦始皇的接见。在商人非常低贱的古代,能够得到秦始皇以礼相待, 史无前例。巴清还出钱赞助秦始皇修长城,又将产自巴蜀的大量丹砂运往骊山修建秦始皇陵,最终形成了秦陵地宫中的百万吨水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