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中國趨之若鶩的宜家卻在日本賣不動?

談及宜家這個家居品牌,我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極簡風。

極簡,便是對雜亂無章的無聲控訴。

為什麼在中國趨之若鶩的宜家卻在日本賣不動?

所謂飽暖思淫慾,設計,就是物質豐富之後,功能隱後,而形意突前。

所有有想法的個體,在脫離一日三餐的飢寒交迫之後,都可以有表達的慾望。

於是極簡風在中國大行其道,追捧說不上,更多的是認可對簡約的解讀,平整空間的慾望。

宜家就是大眾設計品牌下的成功個體,它擁有著適宜的價格和良好的品質,顯得空曠容易整理,它的賣場更多的是服務於自由的人類,灑脫而隨性。

為什麼在中國趨之若鶩的宜家卻在日本賣不動?

同樣類似的品牌,如MUJI,便是日本極簡風的代表,它則更加的迎合追求自然的小眾群體。當然,相比那些更小眾的品牌門店,它算巨大了。

日本的家居設計比較突出的一個理念就是“禪”的思想,對禪意的解釋極簡化,我們可以聯想到諸如MUJI這樣的木質感,除了森系的透氣,大概還有溫馨的質樸。

為什麼在中國趨之若鶩的宜家卻在日本賣不動?

把日式簡約風發揮到了極致,甚至在中國都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文化基本都是

中國輸出,且十分單一,可以在某個層面上代表其風貌並將其提取簡化,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容易成功;但中國遇到的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累積造成了沒有哪一個階段能夠代表中國的文化底蘊,都是各成系統,各自為戰,比較流行的新中式款式大多借鑑的是明朝傢俱和表達造園的那套手法。

再來說說北歐極簡風,則很少用到木質,大家也曾有目共睹,使用的材料比較適應當代的潮流,顏色款式搭配可以多種多樣,比較常用的是白色或其他單色。比之日式,大概要顯得清冷、通透一點。

為什麼在中國趨之若鶩的宜家卻在日本賣不動?

那麼,重點來了,同樣都是賣極簡風設計,為甚麼在中國趨之若鶩的宜家卻在日本賣不動?

宜家主打:便宜+高性價比,這不是日本人民同樣也需要的噱頭嗎?

1.細節、材料、尺度上不符合日本人民的審美,自然也就受不到認可;

2.沒有讓人感到溫暖的有品質的設計和產品;

3.作為收納鼻祖,宜家雖然也便宜,但是在產品質量上卻遠遠比不上本土產品;

4.文化差異的喜好影響——懷舊、自然的理念以及實實在這被生活所用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