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刷爆朋友圈,揭秘故事背后的仿制药

这两天,一部名为《我不是药神》的国产片刷爆很多人的朋友圈,几乎一夜之间,身边的朋友都开始谈论这部在豆瓣评分高达9.0的电影,看过此片的人也纷纷称赞实属佳作!

《我不是药神》刷爆朋友圈,揭秘故事背后的仿制药

【贫与富,生与死】

生老病死,是围绕所有人一生的永恒话题,《我不是药神》让观众对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白血病患者有了深刻的认知,也道出了白血病群体的生存现状。

电影中,一位患有慢粒白血病的老太太,拦住警察时说了段话:“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吗?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吗?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绝症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摧毁一个家庭,然而让他们绝望无助的更多不是来自病痛,而是贫穷!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支撑每个月4万元的天价药费,以至于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贫穷”一点点吞噬自己的生命。

【dying to survival,向死而生】

据了解,影片改编自当年热议的真实事件“陆勇案”

2002年,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企业的老板陆勇被检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随后开始服用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卫”抗癌药。此药可使病情稳定,维持正常生活,但是需要持续服药,每盒(120粒装,30天剂量)的售价为23000-25000元。

2004年,他偶然得知印度在生产“格列卫“的仿制药,每盒价格却只有3000元。试吃一个月后,各项指标均正常。他将“喜讯”告诉了慢粒白血病病友。起初,因为担心法律风险,他拒绝替病友直接购药。

2011年8月,在多位病友及印度制药公司的建议下,他购买了三张有国际汇款功能的信用卡,病友们将药款打入卡内,他再转汇给印度制药公司。团购的仿制药仅为200元/盒,陆勇也被称为抗癌药“代购第一人”。

2014年7月22日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涉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此后,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兔予刑事处罚。

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人民检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诉。

《我不是药神》刷爆朋友圈,揭秘故事背后的仿制药

【“天价药”是怎么来的?】

其实原因远比“无良药企大奸商”要来得复杂。

首先从药企的方面来说,开发一种新药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除了国际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历史悠久的巨头药企之外,几乎没有公司有能力独力开发一种新药。

另一方面,一个进口药的价格构成也很复杂。从国外药企生产到中国病人买到药,这其中要经过关税、增值税、进销差和批零差种种手续费用,我国虽然一直致力于“零关税”政策的形成,但到如今为止,因为种种原因,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关税。此外,外国进口的“原研药”在国内是享受“单独定价”特权的。较高的关税,再加上国内经销商层层过手的利润加成,最终原研药的价格往往是仿制药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为什么印度可以仿制,而中国却不能呢?】

在2005年之前,印度政府允许仿制专利药品。2005年,印度加入WTO,作为WTO协议的一部分,印度恢复了药品专利。不过,2005年1月生效的印度专利法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专利保护,而不支持原有药物混合或者衍生药物专利。简单的说,这个法规是防止厂家,稍微修改一下分子式,就获取新专利,也即所谓“常青保护”。由于印度专利法的这个特点,除了诺华外,许多艾滋病药物在印度也被拒绝授予专利保护,比如吉利德科学公司的Viread(富马酸替诺福韦双索酯),罗氏的抗癌药Tarceva(厄洛替尼)等。

对于这个局面,资本当然也会想办法保卫自己的利益。就在去年,诺华在印度也开展了一系列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行动,要求印度政府承认格列卫的专利权。此外,印度政府也面临包括美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的压力。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希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有关国家,给予格列卫专利保护。

研发新药物,成本是天文数字,如果没有专利保护,仿制药就会扼杀了大药厂的创新动机,不利于新药的研发,最终结果是大家都没有新药可用。

《我不是药神》刷爆朋友圈,揭秘故事背后的仿制药

【故事还在继续……】

格列卫只是众多“天价进口药”中的一种,同样还有更多的“印度仿制药”仍在讲述着一个个类似的中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