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来源|喜马拉雅FM说电影的精品课《我的电影史》

电影是什么?是每秒24格的谎言?是记忆的外化?或是影像与文本的真理?对于徐峥来说,电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历史。他和电影的缘分,源于一个又一个小故事。

1972年徐峥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的职业与影视行业无关,没人想到他会进入演艺这一行。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在徐峥的职业生涯里,在影视里扮演过不同的角色。影视外也有不同的身份,以演员身份开始,尝试做到了导演和监制,身份之间转换自如。

被不可抗拒的命运选中了

让徐峥的人生选择了和演艺相关的行业的契机,按他的话是“好像是被选择了一样,命中注定走上了创作这条道路。如果那一天拍成电影就是一个瞬间,在那个像要散发出神圣光辉的瞬间,我被命运选择了。”

在徐峥三年级的一天,老师走进了教室,要找几个小朋友来演一部独幕剧,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老师挑中了他,让他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小地主。那时候的徐峥根本不知道何为表演。

为了很好的完成演出,他跟着老师在儿童福利会里,开始了表演启蒙和学习。徐峥已经想不起那位老师的名字,但是记忆弥深的是她教的最基本的最初的表演技巧,为他将来的演员道路种下了一颗种子。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四年级的时候,这位老师调走了。新来的老师要复排这部戏,修改了很多地方,徐峥内心想按照之前的排法演,非常较真的与老师争论起来,却都不能说服这位老师,快急哭了。

老师觉得非常奇怪,问周围“这么小的事情,他怎么这么较真”。其实在那个时候,徐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意识——艺术这件事情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

在这之后,戏剧和表演成了徐峥生活的一部分,他的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上海市市少年宫的戏剧组里面度过。

因为热爱,所以成就

徐峥对戏剧和电影很有兴趣,不管是上海的滑稽戏、独角戏,还是北方的相声,以及欧式的、港式的、台湾的、好莱坞的喜剧,都喜欢看。他喜欢憨豆先生、丹尼先生、金凯利、周星驰还有卓别林这些很杰出的喜剧演员。

他似乎对每种不同的戏剧门派都有某一种饥渴,耳濡目染受到一些影响。研究这些成功的戏剧作品,让他在创作的时候能够恪守戏剧的准则,电影里的一切包袱都是为了人物服务,为塑造人物的性格出发。

徐峥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剧场里的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电影票是徐峥父母单位里面发的,这个电影院很远,需要转好几辆车,提前很早出发,还是会在路上堵很久。

那时候的剧场非常的神圣,电影放映前有新闻纪录片,大幕拉开还有观众鼓掌。当时的一部好电影就是能够产生这种轰动效应,而如今已经见不到那种在电影院里面人山人海的情景。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摩登时代》让徐峥和他的家人无比地着迷,徐峥母亲在观看当时对他说“卓别林真是个天才,总是自编自导自演,这是一部完全属于他的电影”。这种近在身边的对电影的喜爱和感染,让徐峥将创作出优秀的电影当作一件非常值得追求的事情。

卓别林的电影虽然是默片,但是轻易掌握观众的喜怒哀乐,这一切没有借助任何言语来表达。这种魔法的关键,便是让你演的人物变得更加真实。那时候徐峥就相信喜剧不仅仅是玩乐,这其中也有关乎人性的伤感和超越人本身的力量。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后期徐峥的作品越来越多,他有了自己的感悟——大师的世界没有几个人能懂,卓别林的内心应该非常孤独。艺术的追求总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他们的追求与心境没有旁人能够排出,所以必须得亲自动手完成。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四年级的徐峥开始在作文里面写剧本,老师批注回复“你应该把它演出来”,徐峥受到了鼓舞,着手组织全班同学一块演出,分配角色、布置场景、借用服装,第一次尝试了做导演。

徐峥的爷爷也曾经教诫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你必须做专业度高的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徐峥对电影的情知所起更一往情深,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是会用优秀的作品来证明自己,为了那份热爱,也是尊重观众对影视的热爱。匠人精神,值得学习一生。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关于主播:

说电影,是喜马拉雅FM影视频道官方账号,目前已有19张专辑,770个音频作品,主要推荐、介绍热门经典的电影和时下流行的电视剧、网剧,分享一些精彩的影评。

剧荒的时候或者没时间看电影但又很感兴趣,听一听,有另外一番收获。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我不是药神》背后徐峥的故事,果然好电影绝不会是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