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4點,孩子打針不再鬼哭狼嚎!

做到這4點,孩子打針不再鬼哭狼嚎!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讀書會上,我問大家的第一個問題是:“打針疼不疼?”

“疼!”媽媽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到。

“嗯,那我們帶孩子去打針時一般都怎麼說?”

“沒事,打針一點兒都不疼。”說完,媽媽們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是的,明明打針是疼的,但是我們卻對孩子說不疼;明明孩子疼得想哭,但是我們卻用盡各種辦法不讓孩子哭。一次又一次,孩子還能相信我們嗎?

01

上週帶添添去打針,年紀越小的越安靜,因為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就已經打完了,或者說孩子們還沒來得及哭就已經不疼了。當然,也有些2、3歲的孩子會哭,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知道打針會疼了。

怕也好,哭也罷,孩子們最終都會還算順利地打完。直到出現了一個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他不僅哭,還拼命掙扎,從媽媽懷裡掙脫好幾次,跑到外面,又被媽媽抓回來。

大家的眼光都投向這對母子,男孩兒目測有5歲的樣子。旁邊有位阿姨說,聽哭聲就知道是個大孩子了。

孩子一邊哭喊一邊掙扎著,“我不打針!我怕疼!”,一直重複著這兩句話。

媽媽也沒閒著,一邊拉扯一邊教訓孩子,“你之前怎麼答應媽媽的!”(孩子哭聲太大,我只聽到了媽媽說這一句。)

看到孩子如此痛苦的樣子,好想過去抱抱他。不知道孩子之前經歷過什麼,打個疫苗能把孩子嚇成這樣。

護士一直無奈地看著這個男孩兒,後來實在沒辦法,護士叫來了一位同事幫忙,兩個人一起按著孩子,孩子動彈不得,最後估計也是哭累了、鬧累了,孩子不再掙扎,哭聲也漸漸地停了下來。這樣,總算把針打完了。

02

再來看看添添,打針時那副略帶靦腆微笑的樣子真是太可愛了,護士阿姨看了都心情大好啊!

我是如何引導的呢?現在就把這4點告訴大家。

001 提前打招呼

提前幾天就跟孩子打招呼,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心理準備。

我是差不多提前4、5天的時候跟添添說了句,“過幾天該去打針了。”

聽到我們這麼說,孩子可能會說不想打針。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否定孩子,而是要去認可孩子的情緒。

002 打針有點疼

“你是害怕打針會疼,是嗎?”

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想打針都是因為怕疼,所以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孩子都會點頭。

“打針是會有點兒疼,不過呢,如果我們不動的話就沒有那麼疼,只是有一點點疼,如果動得厲害,也會疼得厲害了;而且啊,我們還可以跟護士阿姨說,‘阿姨,我怕疼,您輕點兒。’”

聽到我這麼說,添添好像沒有那麼害怕了。

“這樣吧,打針的時候媽媽抱著你,如果你覺得只是有一點點疼,能忍住,那就不哭;如果覺得很疼,想哭就哭出來,好嗎?”

孩子有了退路,可以哭,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能夠接受要去打針這個事實了。

003 打針遊戲

在打針的前一天晚上,我再次提醒添添,“明天就要去打針了。”

沒過一會兒添添拿了支筆過來,說是要給我打針。

“啊!不要給我打針,我怕疼。”

“你別動就不會那麼疼,只是有一點點疼的,阿姨輕輕給你打。”

剛開始幾次添添真的是輕輕地打,我也很配合,“哇,果然是隻有一點點疼!”

玩過幾次之後添添就開始用力了,有一次真的弄得我挺疼的,“嗚嗚,好疼啊!”我開始裝哭,添添說:“讓你媽媽抱抱你吧!”

當我伸手要求他的擁抱時,他卻來了句,“我是護士阿姨,不是你媽媽,你媽媽沒在這,你自己哭吧!”說完就笑著跑開了,留下我一個人在那哭。

幾輪遊戲過後,恐懼心理應該又削減了不少吧!

《遊戲力》的作者科恩博士認為,遊戲不僅可以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還能幫助孩子療愈過去的傷痛。通過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的恐懼感通過哈哈大笑釋放出來!

004 爸媽小時候打針的故事

第二天早上準備出門的時候,添添還是有點不太願意,畢竟是個孩子,多少有點害怕也是可以理解的。

“媽媽,我不想打針!”

“嗯,因為打針有點疼,所以你不想打針!”

“媽媽,你打針嗎?”

“媽媽小時候也是要打針的,長大之後就不用打了。你知道我們小時候是往哪裡打針的嗎?”

“這裡?”添添指著胳膊。

“不是的,我們那會兒是往屁股上打的。而且啊,你舅舅特別逗,你知道他是怎麼打針的嗎?”

“舅舅怎麼打針啊?”添添來了興致。

“舅舅啊,打針時特別勇敢,每次到那他都是要求第一個打的,把屁股一撅,然後說‘阿姨,先給我打吧!’”

講完舅舅的故事,添添笑著問我:“媽媽,我可以去打針嗎?”

“當然可以了,我們現在就出發!”

03

輪到我們打的時候,添添還是有一點點害怕,但是又不是特別害怕那種,所以臉上還略帶羞澀的微笑,護士阿姨在旁邊看了也笑了,主動說:“寶貝,阿姨給你輕輕地打!”

“來,添添,我們試試看,阿姨給打的針是隻有一點點疼還是很疼呢?”

護士動作真的很快,幾乎2秒鐘的時間就搞定了。

打的時候添添沒哭,打完之後有點疼,添添哼唧了兩聲。

“是不是有點疼啊?是一點點疼還是很疼呢?”

“一點點疼。”說完繼續哼唧。

看他繼續哼唧,“如果想哭就哭出來吧。”

“不,媽媽,我不哭。”

打針就這樣愉快地結束了。

End

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我的育兒啟蒙書,當時看的時候孩子還小,印象最深的就是“打針有些疼”這個章節,如今不僅完全應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還在此基礎上有所改善(其實主要是添添引導的結果),也希望能夠藉此幫助到更多的家長和孩子。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