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居民樓的國界線:夫妻同牀,卻睡在不同國家,翻個身就出國

在歐洲大陸北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存在著一個有趣的地方。在這裡,許多建築物被國界線穿過。一個人可能與他的配偶在同一張床上,卻睡在不同的國家。人們為了獲取他國的經濟利益而移動大門。

1/4 兩個國家奇怪的交織:

距離比利時邊境不遠,荷蘭巴勒納紹市擁有近30個比利時飛地。所謂飛地,指被比利時擁有,但是卻在荷蘭境內,被荷蘭的國土包圍著的地區。如圖中,紅色部分代表荷蘭領土,黃色部分代表比利時領土。

穿過居民樓的國界線:夫妻同床,卻睡在不同國家,翻個身就出國

這種混亂的情況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不同地方貴族家庭之間的土地被分割出來。 當比利時於1831年宣佈獨立時,兩國的土地關係如此複雜,以至於無法界定確切的管轄權。邊界直到1995年才真正定型,當時最後一塊無人地帶歸於比利時,也就是剛才提到的30個飛地。

雖然是異國的土地,但要區分這些比利時飛地並不容易,因為它們與任何典型的紅磚小荷蘭小鎮都沒有區別。該地區大約9000名居民中約有四分之三是荷蘭護照持有者,荷蘭市政府也擁有更大的土地份額,比比利時政府擁有的還要多。儘管比利時學校教授法語,但荷蘭語是這裡的主要語言。

穿過居民樓的國界線:夫妻同床,卻睡在不同國家,翻個身就出國

似乎這裡與荷蘭其他地方唯一的區別就是,路面上的標記,白色十字架一邊寫著NL(荷蘭的簡稱),一邊寫著B(比利時)。而這就是兩國的國界線了(如下圖)。

穿過居民樓的國界線:夫妻同床,卻睡在不同國家,翻個身就出國

今天,許多當地居民擁有雙重國籍,並且擁有比利時和荷蘭護照。這兩個國家的和平交織甚至吸引了以色列總理的關注。以色列總理曾經到訪,來考察兩國是如何在這裡和平共處的。

穿過居民樓的國界線:夫妻同床,卻睡在不同國家,翻個身就出國

這裡也吸引著遊客。 這裡擁有的商店,酒店和咖啡館的數量更適合一個40,000而不是9,000的小城。而且,當比利時的商店必須在星期天關門時,荷蘭人則不會。

2/4 建房修路都是國際問題:

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給當地政府造成了很多麻煩,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該市的比利時市長利奧範蒂爾伯格說,建築許可證可能會特別棘手,該市的市政廳正好也被國界線分割。比利時必須尋求荷蘭的許可才能建立其部分市政廳在荷蘭境內。

穿過居民樓的國界線:夫妻同床,卻睡在不同國家,翻個身就出國

這位比利時市長的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與荷蘭外交人員的溝通和合作,協商教育和基礎設施等諸多問題。因為即便是重鋪道路也是一個國際問題,道路可以在幾百米內跨越國界數次。汙水管道的規劃等問題也讓人頭疼。

“安裝管道的道路可能都是比利時的,但是如果管道附近的荷蘭房屋需要擴建,那麼誰支付費用呢?誰支付路燈?那裡的路面是比利時人,但燈光照在荷蘭窗戶上?”這位比利時市長說。 “但是,如果有100個問題,其中98個問題當然沒有問題 ,經過大量討論後。”

3/4 居民改前門獲取他國優惠政策:

因為比利時的城市規劃法律比荷蘭的限制性要小,所以在比利時改造房屋有明顯的優勢。一個叫做凱斯的當地人,荷蘭護照持有者,想要改造自家大樓的前門,但前門在荷蘭,他無法獲得荷蘭市政廳的規劃許可。於是,他重新開了一個前門,而新的前門已經在比利時境內,所以順利拿到許可。於是他的大樓有了2個前門,相距不到1米(如下圖)。

穿過居民樓的國界線:夫妻同床,卻睡在不同國家,翻個身就出國

凱斯不是唯一利用管轄漏洞的人。許多老牌家庭和企業主也從中受益。最公然的例子是一座建於邊界之上的銀行,只要有一個國籍的稅務檢查員來檢查,銀行就會把文件從建築的一側移到另一側。

4/4 兩個地區的摩擦:

這並不意味著兩個地區沒有摩擦。荷蘭的飲酒年齡為18歲,但比利時人可以在16歲時合法飲用啤酒和葡萄酒,因此如果一名荷蘭酒吧拒絕為一群青少年提供服務,他們只需用鼻子朝著他,然後走過馬路即可。而比利時的許多煙花店對荷蘭當局來說都也是一種刺激。在荷蘭,銷售和運輸煙花是違法的(除了新年前後),而在比利時則是合法。

看來,在這個跨邊界合作的城鎮裡,還有一些尚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在這裡做市長,心好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