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犯了死罪,为什么都是“秋后问斩”?原因其实很简单

对于穷凶极恶的罪犯,历朝历代都有斩首这一刑罚处置,在古代行刑的时间也有规定。在我们看的影视剧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以为气势威严的官员惊堂木一拍,然后就把罪犯压回监牢,秋后处决。这时不免就会有一个疑问了,偏偏是这个特定的季节呢?

古代人犯了死罪,为什么都是“秋后问斩”?原因其实很简单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我国古代主要是农耕文明,百姓们的工作繁重且辛苦。春天要播种育苗,夏季更是忙于田间琐事少有休息,谁会去菜市口看斩首。除了个别爱看热闹的没有人会专程去看,没人看还有什么警戒作用。等到秋收之后田地里的粮食都收的差不多了,百姓都闲下来了。这时行刑才能最大限度的震慑百姓,好让他们遵纪守法。看似有些荒谬,其实是历代统治者真实意图的体现。

古代人犯了死罪,为什么都是“秋后问斩”?原因其实很简单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古代大多崇尚儒家思想,认为秋季是落叶归根的季节。即使是罪犯死后也该有魂归故里的权利。这是天道,顺应天道则国家安稳太平。逆天而行国家就会有灾祸战乱出现。这种传统思想深深得影响着历代统治阶层。

古代人犯了死罪,为什么都是“秋后问斩”?原因其实很简单

另外,古代卫生水平落后,春夏两季天气温暖容易爆发瘟疫。如果有大量罪犯斩首示众,尸体处理不当,一不小心就会滋生疫情。这在古代是关乎国本的大事,疫情来势汹汹,搞得不好就是灭城之灾,这风险未免太大。而冬天气温又太过寒冷,综合考虑还是秋季最适合。

古代人犯了死罪,为什么都是“秋后问斩”?原因其实很简单

在古代影视剧中人们争先恐后的去观看囚犯斩首的剧情时有发生,官府把行刑时间挑在秋季进行,既警示了平民百姓,又将风险降到了最低。你怎么看待古代"秋后处斩"呢?欢迎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