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一千三百四十年前(公元678年),骆宾王身陷囹圄,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不堪 一作:那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向来被文人墨客用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怀,古往今来描写蝉的诗文作品数不胜数,以至于一提到蝉,我们马上就像在答语文试卷一样联想到它是一种高洁的意象。我们对诗文里的蝉很熟悉,但你是否想过,为何这种聒噪的虫子会成为士大夫的代言人呢?

这首先与蝉的长相有关。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总是能对身边的事物“以情相待”,不管是一片树叶还是一只小虫,甚至是一缕月光一阵清风,都能在他们的心里荡起涟漪,触动他们的感情。这些“有情人”发现:树上的蝉,一身玄色,而那蝉翼又薄如细纱,让人联想到乌纱帽。于是,士大夫们不由得便要拿蝉自比。

除此以外,还与蝉的习性有关,一般的蝉都是夏生秋死。它们自六月底开始,在树上高鸣,蝉声聒耳,热闹非凡,听起来活力无限;然而,到了夏末秋初,西风一起,蝉便陆续死去,往日的热闹不再,曾经的蝉鸣再响,也敌不过泛着寒意的阵阵秋风。这种习性让文人士大夫联想到自己宦海浮沉的命运。

骆宾王、虞世南、李商隐……这些诗人都曾借蝉来抒发自己官场失意的情感。而在晏殊笔下,蝉终于做回了自己,它只是夏日图景里的一个点缀,带给人们夏虫的乐趣。晏殊的《浣溪沙》描绘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夏日黄昏: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诗人被这眼前的美景震撼,不由得停留片刻,醉心欣赏,结果想起自己要赶赴酒宴,又立刻骑马奔驰。在宴席上,诗人送别友人,说道:“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友人入朝为官,这事情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不过推杯换盏之间,诗人又不禁暗自感慨: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啊……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蝉,这种玄色薄翼之虫,它其实载不动诗人的愁绪,它们并没有像那些诗人一样对生活呐喊。夏日聒噪的蝉鸣,实际上是它们为了延续物种发出的求偶信号。

所以,在我这种不那么浪漫的人眼里,蝉并不是诗意的化身,它在我眼里只是一道菜!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烤蚕蛹

你一定知道东北烧烤里有一道听起来贼酷,看起来贼另类的菜——烤蛹。

但是,究竟是烤蝉蛹还是烤蚕蛹,却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蝉蛹俗称肉骨龙、解拉猴、爬扎猴、节溜龟、雷震子,是东北、华北等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昆虫。其实,蝉并没有变成蛹的时期,所谓的蝉蛹是蝉的若虫期。东北烧烤所用的蛹,一般是蚕蛹,因为这是蚕蛾“作茧自缚”的产物,所以新鲜的蚕蛹都是活的。它被烤熟前蠕动的动作加上另类的外表,让很多人都不敢吃,但是蚕蛹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五香金蝉

山东有一道经典鲁菜——五香金蝉。金蝉,营养价值高,素有唐僧肉的美誉。《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金蝉脱壳

五香金蝉这道菜的原料是取地上刚出土尚未羽化的金蝉壳体,山东人叫它“知了猴”,然后用多种佐料腌制金蝉,再用油炸。这道菜色泽金黄,口感五香,加上蛋白质的味道,非常美味。人们把营养丰富的“金蝉”摆上餐桌,并称之为“唐僧肉”,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再高不过的赞誉。

南方的吃法更生猛,江浙一带会直接把蝉的成虫油炸,再撒上孜然或者五香粉,一大盘炸得金黄像异形一般的虫子,摆在眼前还真让人看了有点不敢动筷。

蝉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说:“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蝉蜕

当我想到这种长相另类的昆虫出现在饭桌上或药房里时,文人士大夫苦心经营几千年的那种诗意在我心里仿佛已经烟消云散了……

这个炎夏,你听见过蝉鸣,那你见过金蝉脱壳么?

下期预告:流萤

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