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爲一定會

智利導演塞巴斯蒂安·萊里奧的《普通女人》,從年頭的柏林電影節編劇銀熊獎,到年底的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目前處於奧斯卡外語片9強名單中,很可能入選最終提名名單。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普通女人》國際版海報。

這部2017年在各大獎上輪番刷存在感的電影,我是有聽過的,但沒了解過電影的內容。在觀看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是個關於變性人的故事。

你看,這就貼上標籤了。

有標籤意識其實和有偏見,我看不出有任何質的區別。我在看《普通女人》時,甚至不是被丹妮拉·維加扮演的女主角瑪麗娜·維達爾的視角牽著走,反倒是在想,如果我是奧蘭多的家人,我是片中的警察、醫生,我會怎麼看待整個事件。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瑪麗娜與奧蘭多。

整個事件,指的就是弗蘭西斯科·雷耶斯扮演的59歲男人奧蘭多之死,以及他死後,女友瑪麗娜所受到的各種對待。瑪麗娜原名丹尼爾,是從男變女的變性人,她下半身做了變性手術,上半身依然是男兒身,身份證的姓名和性別都還沒更改。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扮演瑪麗娜的演員丹妮拉·維加真的是變性人演員,不過目前歐美這種啟用變性人演員的情況也不少見。

奧蘭多死於動脈瘤破裂。他渾身的傷,出事前兩人的“激烈運動”,“女友”看起來“怪怪的”。

隨後知道,瑪麗娜是“小三”(沒錯,又一個標籤),奧蘭多大半年前為了她拋妻棄子棄女,如今死了。

《普通女人》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瑪麗娜這個角色。她與我們通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或妖嬈或牙尖嘴利的形象不一樣,她可以說沒有明顯的性格特徵,這個不懂保護別人(把已經無法自理的丹尼爾獨自留在門口自己進屋找車鑰匙)、更不懂保護自己(面對所有的指責、辱罵和身體甚至私隱侵犯都無力反抗)的人。這一設定,帶出了片名的意義,編劇導演想跟大家說,身為變性人的瑪麗娜,大家沒把她當人看,但其實她和大家一樣,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奧蘭多的前妻第一次見到瑪麗娜時候的辱罵,雖然罵點是“變性”,但也是“大婆”罵“小三”。

電影全程以瑪麗娜的視角敘事,導演這種做法我不知他是不是故意要讓被忽視甚至無視的“非主流”、“弱勢群體”全程發聲的意思,所以身為旁觀者的觀眾,面對整個事件,等於是瑪麗娜肚子裡的蟲一樣,知道所有事情的前因後果,知道所有疑點背後的真實原因,繼而在觀影過程中看到這個無辜的女人遭遇警察、醫生、奧蘭多家人所代表的“主流社會”對她的各種侮辱與欺負,頓時為她抱不平。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片中表現瑪麗娜步步艱難的畫面,當然是意象拍攝手法啦。

在情緒上,這種做法確實能讓人燃起“任何人都應該被好好對待”這種無比正確的價值觀;實際上,《普通女人》所給觀眾帶來的這種價值觀,至少我自己是找不到具體操作“好好對待瑪麗娜”的方式。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奧蘭多的兒子罵前來擋車的瑪麗娜。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奧蘭多的兒子和家人罵不請自來闖入葬禮的瑪麗娜。

奧蘭多的前妻以及兒子,當然不該對瑪麗娜罵出各種人身攻擊的語言甚至親手實施人生攻擊。這是人在面對“仇恨”沒有掌握好度的問題,並不代表他們就是純正的迫害“非主流”人群。在關心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瑪麗娜之外,我有想過如果我是埃德里安娜警官、奧蘭多的前妻索尼婭、奧蘭多的兒子布魯諾,我會怎麼做。

我是警官的話,我不會做的比埃德里安娜警官更好。

我是醫生的話,我也應該會報警,懷疑奧蘭多生前可能遭到毆打。

我是索尼婭的話,我應該可以做到不對瑪麗娜惡言相向,但不敢保證能做到不禁止瑪麗娜來參加奧蘭多的葬禮,而且可能會對奧蘭多之死提起司法程序調查。

我是布魯諾的話,可以做到不以各種方式傷害瑪麗娜,但一定也會讓她趕緊搬離奧蘭多的公寓。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丹妮拉的扮相和演技都讓瑪麗娜形象更容易打動觀眾。

這就是《普通女人》的問題所在。這部電影的主旨是奔著大家不要見到“非主流”就貼標籤、不要動不動就以“主流人群價值觀”“壓迫甚至摧殘”所謂的“非主流”“弱勢”人群。但是,這部電影一直在偷換概念,試問,如果瑪麗娜不是變性人,而是真正(是的,這個形容詞一出來,又不可避免的會被認為有歧視味道)的女人,她所受到的“迫害”,最多也只是少了一些與性別相關的辱罵而已。

說實話,用當事人以極端例子考驗周圍人認知的做法,《普通女人》在為“非主流”發聲上算是選錯了方向,帶來的效果並不是讓大家以平等態度關愛“非主流”,而是要讓所有人面對一切心中充滿慈愛,即使面對你懷疑殺了你前夫、老公的人、面對你懷疑可能犯了過失殺人罪的人,而恰巧這人是變性人。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表演中的瑪麗娜。

《普通女人》的主題我不認可,在導演和編劇方面我覺得技藝平平,倒是演員水準不錯。這部電影能在影壇各大獎上征戰至今,與當今的“平權”議題日益受重視有關,也是時勢造“好評”。

但是,這部電影我也不認為毫無意義,至少觀眾(好吧,我)能再給自己提個醒:沒人天生就該受到歧視,請儘量提高自己的認知和修養,以不失控的情緒面對難題;沒有人是你肚子裡的蟲,知道你的所有經歷和內心想法,請用靠譜的方式將自己的內心傳達給別人。說到底,人和人相處,不就是得這樣?管你是同性戀、異性戀、男人、女人、變性人、還是工人農民教授……

說影|《普通女人》:身份,不一定會帶來偏見,但行為一定會

生田斗真今年的《人生密密縫》可能是我看過平權主題電影中處理得最好的一部。

相比起《普通女人》,日本電影《人生密密縫》,才是今年為LGBT群體,發出的“各自安好,平等相待”最強音,《普通女人》目前所獲得的各種電影獎認可,要給《人生密密縫》才對。從電影質量到主題闡述,《人生密密縫》段位高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