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會發生「錢荒」現象?

銀行那些事


“錢荒”現象從字面來理解就行,錢不夠用了,指在市場流通中,貨幣相對不足引發的一種金融現象。主要表現為,銀行沒錢放貸、企業沒錢還貸、個人沒錢消費。引發“錢荒”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央媽態度

央行掌握著一個國家貨幣的總龍頭,擔負著調控市場資金總量的責任。我們經常聽到的貨幣寬鬆、貨幣中性、貨幣緊縮等就是央行對接下來貨幣採取的政策。貨幣寬鬆表示,接下來要加大貨幣的投放力度;中性是保持原先的投放力度;緊縮就是減少投放力度。當然,採取何種措施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如果央媽把水龍頭關小了,那錢荒就有可能發生。

2.降槓桿、擠信用、高利率後,資金流動性降低

我們知道,提高槓杆、寬信用、低利率會增加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反過來也一樣,降槓桿,擠信用、高利率就會降低流動性。以房子為例,高槓杆,寬信用時首付只要20%,15%就可以,但降低槓桿,擠壓信用後,首付就增加到了40%,甚至60%。這樣100萬的房子以前手裡有二十多萬就可以買,相當於5倍的槓桿。現在沒個四五十萬根本做不到,再加上限售政策,利率提高,樓市的流動性直接降低了一大節。

房貸、車貸、企業貸等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就導致資金的流動性降低。經濟學中,市場中的資金夠不夠用,一.因為總量減少;二.貨幣乘數降低。總量很容量理解,央媽就是管這個。貨幣乘數指的是,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產生的派生存款倍數。就好比,央行給商業銀行100元的貸款,銀行扣除準備金16%,就是16元,可以向外貸款84元,把這84元帶給企業A;A再以工資的形式發給工人B,B拿手裡沒用,就把這84元再存入銀行;這樣銀行就又獲得了84元的存款,再留下16%的準備金,剩下的再帶出去,這樣往返,按正常的貨幣乘數5-6倍來算,100元的基礎貨幣,一般能產生500到600元的效果。但是流動降低就代表貨幣乘數的降低,本來市場需要500元,只要投放100元的基礎貨幣就行,但現在要投放200元的基礎貨幣才行,這樣錢荒就可能產生了。

3.資本外流

國際資本進入我國投資,都需要先把帶來的美元到央行處兌換成人民幣,然後才能我們國內投資。這部分的資金又以建築廠房費用、僱傭工人的工資、購買原材料等方式投放到市場中去,這樣,外資投資相當於增加了貨幣的投放量,當然,央行也會採取回收一定的貨幣來做對沖。當因為某些原因,如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導致外資外流時,外資就先把手中的人民幣去央行換成美元再撤離。這就相當於市場中流動的資金突然減少了,這和央媽關小水龍頭一個道理。

4.季節影響

每個季末或年末就到了監管部門到銀行盤賬的窗口,所以每年的年末,銀行的資金面或多或少出現緊張的情況,這時就會採取減少貸款,增加吸引存款的方式,來滿足賬面的要求,這樣,市場上流動資金就會相應減少,有可能引發小錢荒。

現在我國就有“錢荒”現象,不過有點特殊,網上叫做中國式錢荒。央媽的水龍頭雖然關小了,M2增速在下降,但170萬億的基礎貨幣量,加上8.3%同比增長速度,依舊高於我國GDP的增速。從央媽對M2的態度看,不是導致現在“錢荒”現象的主要原因。

同樣,現在的錢荒也不是外資撤離引發的,如上圖,15年的錢荒時,外匯從4萬億下降到3萬億,那次明顯是外資引起的。但我國的外匯從17年初就基本穩定在3萬億,所以本次錢荒同樣不是外資原因引起的。當然,也不是季節因素引起的。所以,本次錢荒主要是持續降槓桿,導致市場資金流動性降低導致的。


淡淡禪風


當前美聯儲進入加息階段,樓市調控掐斷了房企資金來源,債務違約也從一些小平臺蔓延到上市公司甚至國企,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錢荒呢?

其中最大的外部因素當屬美聯儲加息了。目前我國10年期國債利率在3.54%的水平,美國是2.82%,理論上,由於資本的逐利性,中美利差收窄會引起資本外流壓力,因為兩邊利率差不多,資金會更趨向於往國際化程度高的美元跑。

但是,本來央行此前一直在通過MLF等工具變相加息,而現在年中時候反而定向降準,向中小企業放水,這無疑說明了:市場資金不是一般地緊張!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很多企業靠融資還債的渠道被關閉了,才會導致債券市場發生大面積違約。

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國內已發生了21宗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其中70%的違約債券發行人來自民企。

其次那就是樓市了。樓市吸走了大量的流動性,看看5月份的經濟數據:

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6.8%,較4月微幅回落;

1-5月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至5.2%,但依然偏低;

1-5月基建投資增速降至5%,其中5月增速下跌轉負至-1.2%;

5月社消零售名義、實際增速8.5%、6.8%,均創下04年以來新低,而限額以上零售增速也創下11年以來的新低;

樓市呢?1-5月房地產投資增速10.2%,基本持平,其中5月增速略降至9.9%。

消費和投資全面回落,居民購買力被嚴重透支:2016年2月,我國居民的淨存款達到歷史峰值29.87萬億元,此後逐漸下行。到2017年底,居民存款總額64.38萬億元,貸款餘額40.5萬億元,淨存款僅23.88萬億。而到今年1月份,居民淨存款又減少了340億。尤其是今年三四線城市房價的飆升,樓市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反觀國內大環境。據測算,中國的居民儲蓄率從2008年的53.2%,一直下跌,跌到2017年的7.7%。而在這10年當中,樓市經歷了大概4輪週期,從幾千漲到現在的幾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當中除了樓市暴漲因素外,利率低也是一個問題。

由於銀行存款利率長期偏低,儲戶存款積極性低下,現在幾乎沒有人把錢放在銀行,人們現在基本將貨基等同於“銀行存款”。

而銀行這下肯定就缺錢,包括國有銀行也是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會聽到銀行發行同業存單、大額存單門檻下降或者定存返利之類的消息了。而大量的流動性在貨幣市場上空轉,就更加劇了實體經濟的缺錢問題,即使流向實體,成本也不會低到哪去。


小白讀財經


(其實這個問題我昨天回答過,結果我把答案發到“深圳的未來”問題下了……我也是夠粗心的。)


首先,錢荒不是因為錢變少了。錢從來沒有變少。現在中國M2已經170多萬億了,錢變少了嗎?為什麼反倒錢荒?錢荒,其實是信用荒。


錢荒可能由於兩個原因造成。


一是寬鬆貨幣使得真實信用變得困難,造成錢荒。錢荒現象在宋代即已經出現。蘇軾等人,還發出”已經鑄了這麼多錢,為什麼還發生錢荒?”的疑問。他們找的理由,是運輸途中丟失、老百姓窖藏等等。南宋的時候,還禁止銅錢流向金國,以緩解錢荒。


一直到今天,好多宏觀經濟學者還不明白錢荒是怎麼造成的。他們還以為是貨幣不夠寬鬆造成的。其實,貨幣寬鬆恰恰會造成錢荒。


比如,我本來欠你10萬元,但是寬鬆貨幣了,物價翻了倍,等於我就只欠你5萬元了。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借貸行為受到抑制。人們更難籌到錢,故感覺到錢荒。


又比如,你辦企業,去年賺了1200萬元,你覺得現金充裕得很,投了大項目,僱了很多人。結果,貨幣寬鬆了,物價翻倍了,你的1200萬元,變成只值600萬元了,你會不會感覺到錢荒?



所以那些宏觀經濟學者,呼籲貨幣寬鬆來緩解錢荒,其實他們是在製造更嚴重的錢荒。


另一個原因,是民間信用受到管制,這也不許貸,那也不許借。比如,善於搞金融的猶太人,能籌集到錢,但是曾經有段時間,西方反對猶太人放高利貸。猶太人說,好啊,不放就不放。結果,錢荒了,地下借貸利率更加高。


防止錢荒,就兩點:1、穩健貨幣,這也是央行一再強調的;2、放開民間金融。


鄧新華全面回憶


(-東南偏北)

什麼是“錢荒”?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老百姓缺錢,企業缺錢,央媽也缺錢。。。都差錢!

這三者其實關聯性很大,央媽缺錢貸出的錢就會越少,企業借到的錢越好,在原有基礎上,要麼就只能減小開支,要麼就只能去槓桿,本來原本只有1億的資產借了5個億在運作,現在1個億的資產只能借到1個億。而整體來說,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企業把槓桿降下去是個好事,但是在降槓桿之初,企業也要經歷“陣痛”。而陣痛期往往效益不太好,效益不好員工的收益就會相對減少。

通過上面的遞推以後,所以根本原因就找到了,為什麼央媽也會缺錢呢?

筆者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1、週期性的錢荒 2、我國目前對房地產依賴度過高 3、國與國之間的“經貿”較量

一、週期性的錢荒

資金是否緊張,其實也跟行業一樣,具備較強的週期性。從“錢荒”的發生時間上看,基本上都集中在季末或者月末,與人民銀行對各個商業銀行進行準備金、存貸比等指標考核的時間吻合。每次臨近考核的前夕,銀行都會讓貨幣迴流以便達標,造成市場上出現暫時的流動性不足。

在有些情況下,還會造成銀行間拆借利率高於商業貸款利率、為了達標不惜“虧錢”的現象。

二、我國高度依賴房地產

估計對房地產關注較多的朋友,也留意多了。今年對房地產調控的力度以及政策相比以往,算得上力度很大。不僅在大會上表明瞭“房主不炒”的立場,還在各大城市大舉推行租賃同權。這一系列的政策其實都是為了降低房地產泡沫,央行不敢給太多錢到市場,怕大眾拿著借來的錢去買房子,所以只能控制銀行借貸。

三、與美國的“經貿戰”

關注國際新聞較多的票朋友應該也知道,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目的就是為了刺激美國經濟,而美元與人民幣更像是兩個對立面,外匯儲備與樓市更像是中國的左膀右臂,國家資金也只能在這兩個“方向”中找到一個權衡點。


天天說錢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錢荒從字面理解就是市場中的錢不夠用了,發生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流通的錢變少,而是資金需求增多。錢荒時大家走需要錢,卻找不到錢,因此錢的價格會提高,我們可以把利率看作錢的價格,因此錢荒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利率大幅上漲。下圖是過去一年時間1天期國債逆回購的利率:

季節性因素

從圖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1天期逆回購利率多數時間是3.3%左右,但是有時候就會突然上漲,去年最高時甚至到過24%,而這一天是2017年12月28日。

細心的朋友其實都會注意到,錢荒往往發生在季度末和年末,其中年末時最荒,這是由於我們的銀行業監管考核體系造成。每到一個季度結束的時候,會對銀行的資產狀況進行考核,這時候銀行就需要回籠資金讓賬更好看一些,於是進入市場搶錢,造成季節性短時間錢荒。

宏觀去槓桿

除了季節性因素,今年市場資金一直比較緊缺,這和我們宏觀降槓桿的政策有很大關係,降槓桿就是降負債,而將負債就意味著還給銀行的錢比借出來的多,那麼能借到的錢就變少了,於是錢荒。這是貨幣供給端政策的影響。

貨幣需求旺盛時,如果信貸寬鬆沒有跟上,同樣會引起錢荒,這個往往出現在經濟過熱時。不過經濟過熱時銀行會高估未來經濟,往往打開閘門使勁放水,很少錢荒。

上面是宏觀層面或政策層面的原因,在介紹一下我們經濟的特殊性:

過於依賴房地產:發展房地產需要給房地產企業提供大量資金,他們是融資市場中的最大資金需求方。由於項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且施工進度必須跟上,因此房地產對資金需求量很大,當房子不好賣時,企業要維持運行就只能從想辦法從市場借錢,於是市場會出現資金緊張。

國企槓桿高:過去我們一放水就給國企貸款,但是國企盈利能力一般,國企把錢花出去之後需要長期借貸來維持投產的產能,這也是錢荒的原因之一。


首席投資官


事實上,中國的社會真的不差錢,差的就是存量資金沒有全部都流向實體經濟,現在不僅是A股和實全經濟發生錢荒,就連我們的金融機構也存在著較嚴重的錢荒。現在不僅是中小銀行,就連國有大銀行也開始發行票據籌資了,這說明金融體系內的資金面也相當的緊張。

那麼,中國為啥會出現錢荒呢?第一,美聯儲加息和縮表,全球各國都在被動收縮流動性。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也不可能全面寬鬆,這樣一來,國內的流動性就會顯得明顯不足。再加上時值年中,銀行領域要進MPA考核,整個金融體系內的流動性不足。

第二,中國本來市場並不缺乏流動性,但是大量資金都跑到了房地產領域,今年一季度銀行新增信貸中有近四成都流向房地產領域。國內三四線城市房價爆漲,200個縣城房價超過9000元/平方米,全國房地產市場無一不輪漲一遍。

第三,與此同時,由於銀行利率過低,大量的銀行存款都流向了寶寶類貨幣基金,現在貨幣基金通過聚沙成塔的方式,將社會資金匯籠,再向銀行高價出售或者流向貨幣市場進行空轉,沒有真正流向需要去的地方,當然會使實體經濟、A股市場,乃至金融機構發生錢荒現象啦。


不執著財經


錢荒,說白了就是國家和老百姓都差錢,似乎從2014年開始出現這種狀況,並且一直持續。這種情況並不一定就是壞事,經濟按照一定週期性發展,而一段時期出現錢荒是正常現象。



錢荒基本上都集中在年底,銀行為了應付央行的審查都會提前收緊信貸並出臺手段吸儲,各銀行的政策一出,老百姓紛紛存錢,市場上的流動資金自然緊張,造成市場上暫時的流動性不足。甚至銀行間拆借利率高於商業貸款利率、為了達標不擇手段甚至虧錢。

而今年錢荒現象更嚴重,坤鵬論認為特朗普上臺以後,為了發展美國的經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中國,導致國內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國外匯率下跌等,加劇了“錢荒”現象。



今年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強,政策很明顯,房子是住的,不是炒了,並且在各大城市推行租賃同權。這一系列的政策就是為了降低房地產泡沫,控制銀行借貸。

因為國家已經意識到經濟困境就是多年前的反市場道路和通脹政策造成的。只有堅持走市場經濟道路,堅持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抵制通貨膨脹政策,必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坤鵬論


因為放款多了,而且放款爛了。

什麼是錢荒?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銀行沒錢了,就好比你拿有數額的存摺去銀行卻沒錢可取。通常情況下,每年6月份資金和房貸額度都比較緊張,這是季節性因素。只不過今年更為嚴重,各家股份制銀行的情況不一樣,但是都一樣缺錢。簡單的原因就是銀行為了獲得利差收入大量貸出資金,這些貸出的資金可能由於沒到期收不回來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收回,而在拆借或其他貨幣市場上又融不回短期的資金,從而造成資金緊缺的局面。

打個比方,假如銀行吸收了一個億的存款,交二千萬給人民銀行作為存款準本金,七千萬放貸款,一千萬作為備付。要是在一定期間內取款的人多,金額又大,超出了一千萬,備用的這部分就不夠了,就要向人民銀行或其他銀行臨時借款。要是各家銀行都發生困難,就只有一齊向人行求救。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人行不放水,銀行就緊張,一些迴旋餘地不大的小銀行就只有關門。目前的人行,好像真的掛出了今日無米的牌子。可能有人會說保支付不止借款一條路,還可以要人民銀行退回這20%(這個比例經常變動,不是常數)的存款準備金,但這是國家政策,國家靠這個準備金來調節社會的貨幣供應量。

那麼,還有一條路,就是收回貸款,即把借出去的錢收回來,再還給存款人。這裡的問題是借出去的錢有期限,期限沒到,人家不還,也沒辦法。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問題是許多借出去的錢,就是到期了人家也還不了或者不想還。於是,銀行就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向存款人借來的錢,到期就要取走,借出去的錢,到期要不回來,支付危機就發生了。


大貓財經


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白,貨幣只有流通才有價值,而貨幣在流通過程中會不斷增加。央行向市場投入1萬億基礎貨幣,在經過金融機構流通幾次後,市場上的錢就會多出5萬億甚至更多。



瞭解這個以後再來看錢荒。從字面意思也比較好理解,所謂錢荒,就是市場上流通的錢少了。當然原因會有很多種,但不管哪種,哪怕是銀行惜貸都會導致流向市場上的錢減少。而這種減少也是幾何級的,比如銀行少往外放貸1萬億,市場上可能就會減少幾萬億的資金。

受影響的也會是一系列,比如房地產公司從銀行貸款會支付建築公司的錢,建築公司拿到錢後會支付鋼筋廠、水泥廠和工人工資,鋼筋廠拿到錢會支付原材料購買的錢。



反過來也一樣,如果房地產公司沒拿到錢,後續的一系列公司也拿不到錢。這時候大家的感覺就是市場上的錢少了,鬧“錢荒”了。

而這個錢荒很可能就是源自銀行的惜貸。當然,原因多種多樣,比如很可能銀行也沒錢了。


逸然決然


這是難免的。

每年的年底,銀行為了應付央行的審查都會提前收緊信貸並出臺手段吸儲,兩手一抓,市場上的流動資金自然緊張。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到年底就會看見很多商業銀行打攬儲廣告,其他時間基本看不到。

然後就是社會經濟活力下降,除房地產業以外的行業普遍缺錢。出現我國家庭理財現在已經進入了重資產為王的時代,代表就是房屋成為最主要的財富。房屋的價值已經超越人民幣的價值,人們普遍看多房地產的升值空間,而對人民幣價值看空。所以將大筆現金儲蓄投入到房地產中,眾所周知房地產業其實就是金融產業,開發商收到購房款主要還是用去償還銀行債務,銀行看好房地產業的回報,又把資金投入到房地產行業。在央行沒有增加貨幣供給,貨幣總量不變的背景下,過多資金偏好房地產,必然導致其他行業的資金減少甚至枯竭,不斷惡性循環。

最後就是迫於國際國內環境(國內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國外匯率下跌)央行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大肆印鈔。政府為了去槓桿,又減慢了投資步伐,兩者一結合,進一步加劇“錢荒”現象。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普通人該如何應對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辦法。

1,適當減輕重資產在家庭財富中的配比,手裡保有一定量的現金儲備,約1/4。

2,關注外匯市場,明年人民幣和美元都有大概率加息,可以適當進行配資。

3,錢荒將直接降低我們工薪階層和經營者收入,需要注意開源節流來維持正常收入水平,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支出,同時關注做一些新的輕資產投資,增加收益。

4,年底若有閒錢又不打算儲蓄的話,可以考慮投到良好的信貸平臺,獲取收益。因為銀行紮緊信貸,民間信貸利率和回報必然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