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下雨好还是不好?

农夫也疯狂


小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十二节气,在日常生活劳作中,老百姓流传下来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俗语、谚语。这些俗语、谚语大部分都和农业有关,都是多年来的经验,但气候的地域性差别很大,这句“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就不是哪里都适用的,它主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就是苏浙一带


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在小暑大暑期间的雨水,对农业生产来说贵如银贵如金。之说以说这句俗语具有地域性,是因为小暑大暑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农作物生长旺盛,天气酷热,水分蒸发快,对雨水的需求极为迫切,所以,就有了“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说法。

对于江浙一带的老百姓来说,渴望着下雨,对于其他地区就不一定了,农人是广西的,小暑天气十分闷热,啥也不做站着都流汗,但对于咱们村来说,这样的天气再持续一段时间就好了,地里的西瓜就能卖上个好价钱,品质也会更好,瓜农盼着天热,可越是闷热,越预示着暴雨即将来临,雨水多,西瓜开裂不甜,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当地瓜农的收入


农村的俗语是广大农民智慧的结晶,地域性是它的一个典型特征,俗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自然是尽信俗语不如无俗语,在日常农作生产中,老话大可借鉴,但切勿盲信,起码地域性要考虑一下。

有关小暑大暑的老话和俗语还有很多,下面这些老话你听过多少呢?你知道它们出自哪里吗?欢迎下方留言分享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小暑的俗语和表达的意思。

  1.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2.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3. 小暑热的透,大暑凉嗖嗖
  4.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农人说民俗


这几日正炎热难耐,好在今天下雨了!并且天气预报下周接连几五天有雨!哈哈!这下可就凉快多了!

题主这个“小署雨如银,大署雨如银”的谚语倒是没听老人们讲过,却还有许多有关伏天下雨与农事关系的谚语,看来各地的农村谚语也是不同的!

我们北方农村更注意夏季入伏的头一天,它是判断三伏天干旱或者雨涝的关键!老人们常讲“下破公伏头,旱破狗舌头;下破母伏头,锅头起蘑菇”!意思是如果入伏的头一天是单日且下雨,则整个伏天便会干旱;如果入伏的头一天是双日且下雨的话,则整个伏天便雨涝。

入伏的知识先普及一下,“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入伏”,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叫数九寒天,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天。冬至当日九,意思很明了,连冬数九嘛!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就数上头九了!而入伏呢?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



庚日是什么?我国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甲乙丙了戊己庚辛壬癸为十个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搭配,就得到60个花甲子,比如甲子日,乙丑日......。由于天干是十个,所以每隔十天就出现一个庚日,比如庚子日,庚寅日等!

今年的头伏是从7月17日开始,是个单数,是老百姓所说的公伏头,如果这一天下雨了,那么今年三伏天就要大旱了!

可不敢,宁愿头伏天晒俺流油,也不要遇这事儿!今天小署下雨我们是万分高兴,但7月17日这天,还是晒晒吧!

到时候,您也可以留心这一天的下雨情况,再看看今年夏天三伏天的旱涝情况!再一次验证下老祖宗们总结出的这些谚语是否可信?!

您哪里还有什么不同的农谚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村姑说村事


金银自古因其稀有而被当作贵重物品,且金比银贵。所以,农谚“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意思就是说,小暑的雨贵如银,大暑的雨贵如金。题主你说小暑下雨好还是不好?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这句农谚出自江浙一带。有书君就是江苏人。前几天,婆婆栽了番薯苗,本来想晚上太阳下山后去浇水,但是因为白天的日头太足,怕水浇到地里后会变成热水烫死番薯苗,便又把浇水的计划改为第二天早上。土地经过夜的笼罩,变得凉爽,水浇上就去不会发烫了。

先生一看天气预报,就告诉她第二天可能有雨,不用辛苦去地里浇水了。第二天真如先生所言,一早起来就已经开始下雨了。然而,星星点点的雨点连路面都没有湿透,很快就看到太阳公公灿烂的笑脸,婆婆还是去地里把番薯苗浇透水方才放心。

这几天连续下了几场雨,老天终于把大地都浇得透透的了,婆婆再也不用担心地里的那些作物们没水喝了。

前几天的天气因为凉爽,舒适度还是很高的。于是,有书君常常会被外面阴凉的天气诱惑,关上电脑,换上鞋子就出了门。

可如今小暑刚到,天气就开始转为大晴天了,前几天最高30℃的气温已经转为34℃了,看着外面的大太阳,出门只好各种防晒设备,把自己搞得跟防毒工作人员似的。

半个月后就是大暑,大暑天就更难受了,想到去年37、38℃的气温我在外面奔忙的情形,还真是有点后怕。如果大暑天来一场大雨,就会瞬间冲走大量的暑气,人们就能在盛夏感受到一丝凉爽。雨后的晚上,酷暑被冲走的那种清凉的感觉还是挺惬意的。不过,大暑天一般都是很难遇到雨天的。难得大雨倾盆,也会夹带着轰隆隆的雷声,倒是让行路人多有不便。

所以说,无论是小暑如银的雨还是大暑如金的雨,都是农民喜爱的好雨。大暑天的雨,则更是农作物的甘泉。

关于小暑节气的谚语还有许多,它们都是人们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在我们江苏,还有“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过热,九月早冷”等关于天气的谚语。

另外,小暑还有与养生有关的谚语“小暑吃黍,大暑吃谷”,是说小暑大暑天要多吃杂粮。因为黍有益气补中之效,在这样的季节里吃黍等五谷杂粮不仅能促进消化,还能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

“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是表示在小暑大暑天里,天气热,人们食欲降低、没有胃口、肠胃不适;人也变得散漫,连三餐都懒得准备。

农村有“疰夏”一说,在酷热的小暑大暑里,许多人尤其是很多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人们从立夏节气就开始预防疰夏了,有书君小时候就听大人说,立夏这一天要吃绿壳鸭蛋、吃甜菜汤,否则就会疰夏。各地肯定都有不同的立夏的风俗,大概都是为预防“疰夏”的吧。

小暑节气已到,接下来就是大暑,大家在凉爽的空调间里仍然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注重养生,不要“疰夏”。有书君恭祝各位夏安!


有书共读


分享一篇小暑的文章吧!希望喜欢。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暑,热也。”

小暑便是小热,南方梅雨尽,盛夏始,北方则多雨。此时荷花盛放,木槿正艳,蝉鸣嘶嘶,赤日炎炎。

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故小暑宜静养身心,勿大喜,喜过伤心。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鸷。”

01

温风至·小暑啜瓜瓤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此时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整个空气都弥漫着滚滚热浪。

古人“粗葛衣裳,茗碗炉香,居深院薄书堆案”静心度夏。

而现人,空调、wifi、冰镇西瓜,若紧闭门窗,全然不知窗外的大地正在被骄阳炙烤着。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暑热深入,便忧热烦渴。

清淡小粥度酷暑,薄荷柠檬白冻凉。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

02

青蝉饮露·蟋蟀居宇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高柳乱蝉多。

或悠长,或短促。蝉的叫声,竟有记忆的美味,欢乐可解忧烦心。刚刚羽化的蝉如同美玉般晶莹剔透,这样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自然精灵不知征服过多少人的童真岁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此时,由于炎热,此时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热消暑。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 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

03

偶得雷暴半圆虹·鹰鹯新习学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仲夏的雨,急乎乎说来就来,顷刻间,又骤然戛止。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午后溽气凝为云山,又呼风唤雨,待雨弹光鞭过后,林梢簇簇红霞满,暑天的晚霞、星空、虫鸣不眠之夜,都是最美的。

炎光折地,热不可耐。老鹰也会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归山入海,炎夏就就这样来了。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朝晚看云,白日卧席。无来由,心静自然凉。


陌上花开玄鸟归


小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是在每年7月6号到7月8号之间。小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即将来临,全国各地的农作物进入茁壮生长阶段。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这句谚语主要出自于苏浙地区,意思是小暑时节下雨,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多雨的天气。



苏浙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受梅雨季节的影响,一般在小暑到来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出梅期,如果小暑下雨的话预示着雨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会停留一段时间。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老农民根据对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作出总结以此来对农作物进行管理,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小暑当天下雨对农作物生长危害还是挺大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梅雨季节影响雨水较多,小暑下雨预示着雨季的延长,这样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都有一定的影响。水稻容易倒伏,棉花、大豆、蔬菜等旱作物容易减产。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这句谚语只是适用于部分地区,对于南方地区今年小暑下雨十分不利,雨季的延长不但推迟了水稻的收割还会使水稻减产,其他农作物由于雨水过多造成根苗腐烂影响收成。

你们那里小暑下雨了吗?

你们那里小暑时节有什么谚语?欢迎留言补充。


乡下伢仔



家园居士1


又是一个不着边际的农村俗语。凡不需要的东西,多了就是累赘,就是负担,甚至是灾祸。比如今夏,北方许多地方三日一小下,五日一大下,雨水多得要命。下在小暑或大暑的节气日,绝对不是金银,再来上台风什么的,可能要恨得人牙痒痒。不要盲目的肯定或否定,农村的俗语,多教是不靠谱的,是靠不住的。

咸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