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华妃在紫禁城的一生(第三十五集)

华妃这个角色,有人爱其美丽、深情,也有人恨其狠毒、善妒。在我看来,华妃也是紫禁城里的一缕芳魂,不过是个可怜人。我不否认她残害妃嫔的狠毒之心,但也怜悯她对皇上的一片深情。剧中这个角色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一定有其出众之处,且看我慢慢道来。

甄嬛传:华妃在紫禁城的一生(第三十五集)

【第三十五集】

甄嬛吓疯富察贵人并与曹贵人结盟。

陵容感慨甄嬛复宠后自己的境况大不如前。

齐妃得知富察贵人之事,跑去碎玉轩求见。甄嬛虽不理会齐妃却依旧饶恕了她。

敦亲王殴打言官,甄嬛提出让十福晋出面解决问题。

甄嬛奉劝十福晋从中斡旋,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而与此同时,从年妃和颂芝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敦亲王和年羹尧已经开始有所勾结。

当然,这段对话开始于年妃再一次感慨自己的失宠。

想想后妃们失宠的时候都在做什么:皇后天天练字,顺便调教安陵容争宠;甄嬛醒悟前思念自己没出生的孩子,醒悟后就开始筹谋如何复宠;而年妃呢,天天伸长了脖子在窗边望着盼着皇上来,一点努力都不付出怎么可能唤来皇上?

不过年妃的后台比皇后和甄嬛都要硬,皇上顾忌年羹尧的势力不可能永远冷落年妃,甚至都不敢削减她的月俸,想想甄嬛失宠后连冬衣都要自己做就知道年妃虽然失宠却并未失势。

颂芝就这么几句话翻来覆去地说,一点建设性意见都没有。

答案肯定是能啊,您有后台什么都不怕。但如果没有敦亲王和年羹尧在前朝给皇上施压的话,皇上短期之内肯定不会让她复位,毕竟甄嬛刚刚复宠正是“小别胜新婚”的阶段。

别看颂芝自己没什么建设性意见,但她知道去找外援。但是这个外援居然和皇上最防备且不信任的人开始勾结,在我看来年羹尧这一步无异于扬汤止沸,表面上看皇上会为了安抚敦亲王和年羹尧恢复年妃的位分,实际上他会更加厌恶敦亲王和年氏一族。

另外,你身为皇上的臣子,连试探君王的心意这种话都敢说,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虽然年妃算是个狂妄无知的人,但她身在后宫多年也知道外戚干政有什么害处。

然而她天天等着盼着皇上来看她、复她的位分,颂芝天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做也算是情有可原。

这几句话一语道破天机,向来是宫里吹什么风,宫外下什么雨,年妃失宠并不是一两日的事情,皇上冷落年妃想必宫里宫外都有所耳闻,加上翊坤宫一直和宫外有联系(不然那些贿赂和娘家的贴补怎么可能进宫),所以根本瞒不过年羹尧的耳朵。

年妃在宫中多年,知道皇上忌讳亲王手握兵权,因此她不想年羹尧身陷险境。

然而颂芝只看到敦亲王一家“正得圣心”,却不知道皇上内心早就想着如何拔掉敦亲王这根眼中钉。想必年羹尧心里也认为皇上纵容敦亲王为非作歹,毕竟敦亲王殴打言官也未受到惩罚只是道歉了事,而这个来之不易的道歉还是用册封敦亲王一双儿女换来的;更不用说年羹尧还受过敦亲王的恩惠,两人之间的勾结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年妃还担心敦亲王桀骜不驯,早晚会激怒皇上。实际上皇上早被敦亲王气得七窍生烟,若不是此时还没有到收拾敦亲王的时候加上甄嬛劝着,早就修理敦亲王了。

至于敦亲王要年羹尧帮他得到的东西,估计敦亲王也没有明说,不然年羹尧也不敢迎着枪口打冲锋。后面的剧情我们都知道了:敦亲王贪心不足蛇吞象(也可以勉强算是一片孝心),要皇上违背先帝的命令追封温僖贵妃,后宫与前朝再一次起了波澜。当然,从这件事甄嬛以退为进,借复位年妃的机会在皇上面前狠狠地刷了一把好感度,再次把年妃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当然,在年妃心里仍然极其看重她的身份地位和权力,当她得知自己有机会复位的时候,她自然是欣喜若狂。虽然她表面上说“但愿如此”,但在心里她必定期待已久。

而颂芝那边则更是自信,即使敦亲王和年羹尧加在一起也不如皇上一句话来得有份量,后宫的嫔妃是否得宠全在皇上的一念之间。

年妃的心放下了,又一次想到了欢宜香。在这段时间内想来她没少用欢宜香。

养心殿中,甄嬛和陵容一起侍驾。皇上与甄嬛亲密无间,而陵容在一旁十分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