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誓把荒山變綠山

淅川:誓把荒山變綠山

特約記者 楊振輝 石雪帆 通訊員 葛玉頂

新造林合格面積連續10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林業工作連續5年位居全市第一;先後獲得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省綠化模範縣等殊榮;全省林業生態建設現場會在淅川縣召開……這是淅川縣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取得的累累碩果。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淅川是守護丹江口水庫的最後一道“生命防線”,布生態文明建設之局,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表示,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水質至上、綠色發展為主線,把造林綠化與保水質、富群眾、興旅遊等相結合,全面加快水清民富縣強新淅川建設步伐。

生態優先,築牢水質保護安全基

該縣堅持把植樹造林與水質保護相結合,做好機制創新、科技支撐、林業管護,大力構築護水防線,建設環庫生態隔離帶和溼地生態系統,打造保水屏障。

堅持機制創新,通過市場運作把重點造林綠化工作推向市場,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和PPP模式,引進造林公司參與大個林業項目,著力解決資金短缺、管理缺位、效益低下問題;力推合同造林,由林業局與鄉鎮林站或造林大戶簽訂造林合同,造林大戶自購苗木造林,驗收合格後依照合同兌付造林資金,提高造林成效。

借力科學技術,與中國林科院、河南農業大學等院校開展院(校)縣合作、技術交流,破解林業發展難題。先後啟動實施國家級林木種質資源平臺建設、國家級林業科學數據平臺建設、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家級生態定位站建設等4個方面科技合作項目,為林業發展提質增速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

產業造林,奏響脫貧致富協奏曲

淅川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目前,該縣仍有貧困人口14874戶43238人,脫貧難度大,攻堅任務重。面對挑戰,該縣堅持把植樹造林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讓綠水青山變成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

聚力發展“短中長”三線產業,短線重點發展中藥材、蔬菜等短平快項目,確保當期脫貧;中線抓經濟林果,重點發展軟籽石榴、薄殼核桃等經濟林果,套種油牡丹、花生等林下作物,鞏固脫貧成效;長線抓生態旅遊,著力構建鄂豫陝旅遊聯動大格局,確保持續增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一系列扶持軟籽石榴、金銀花、薄殼核桃等生態產業的優惠政策;在基地建設、生產設施、信貸支持、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補貼,積極整合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放,使項目跟著基地走、服務跟著產業走。

截至目前,該縣已引進65家涉林企業、種植大戶,發展軟籽石榴等林業生態產業33萬畝,兩萬名貧困群眾端上“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旅遊開發,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

該縣堅持把植樹造林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打造環庫旅遊生態圈,推動林業和旅遊融合發展、互動發展,打造生態景觀,推動“為林而林”向“為遊而林”轉變。

以5A級景區創建為載體,將全域旅遊、鄉村旅遊和林果業發展、造林綠化有機融合,高標準打造環庫生態路、10個旅遊重點鄉鎮和37個旅遊重點村,將貧困戶嵌入旅遊鏈條精準收益。

統籌做好道路綠化、城區綠化、村莊綠化、庭院綠化,實現造林綠化和城鄉發展協調推進。同時,積極推動農旅融合,開發農業體驗遊、採摘遊等項目,高標準培育了泓森植物園、雄升生態園等精品示範園,丹江沿線形成集生態觀光、濱水休閒、鄉村度假等於一體的生態廊道。

截至目前,淅川的生態農業觀光園達20餘家,旅遊景點遍地開花,“春賞花,夏遮陰,秋採果,冬有綠”的環庫旅遊生態圈已初具規模,生態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山區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樹在增多,綠在蔓延。如今的淅川,生態環境日趨向好,“綠色淅川”正踏歌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