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虞美人是一首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同时,它也是一种花,化为红色居多,花谢后,结出的是罂粟状的果实。

虞美人被列为词牌,是唐五代的事情,到了宋代发展鼎盛,历史上,有很多的人都曾写过虞美人,但唯独这个人的虞美人被奉为传世经典。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1、【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的作者是蒋捷,宋代人。在宋末词人中,蒋捷词别开生面,最有特色和个性。在社交上,他与声同气应的周、王、张等人不见有任何来往,词风也是另辟蹊径,不主一家,而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 他敢于直接表现亡国遗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他的诗词大多充满着一股不屈的奇气。

这首词写的是,年少的时候,在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完全是一种现实的描绘。“而今”一词很好的说明了现状——一种由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实在是,处境凄凉。人生于世,宁愿苦头,也莫要苦尾。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2、【虞美人·初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当时李煜降宋已近三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这首词别的是,这样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李煜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可谓失落到了极点。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纵然有满腹的愁恨,又愁恨的悠长深远,愁恨的汹涌翻腾,愁恨的翻江倒海,又有何用,终究是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没了,啥都没了。

据说,李煜作完此词,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这首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人生,种下什么,也别种下苦果。

人生,种下什么,也别种下悔恨。

人生,千万不要像李煜那样,拥有的时候不珍惜,等到没有了,又拼命怀念,何必呢?

有的时候珍惜,就不会有失去的时候的怀念。

珍惜当下。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3、【虞美人·枕上】——当代·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所作,把毛泽东的词与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的词放在一起讨论,没有别的意思,我们只论文学,不论阶级立场。

这就好比说,秦桧诗歌奸臣,但依然不能埋没他本身具有的才华,就是这个意思。

这首《虞美人枕上》是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后写的,第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在旅途中,毛泽东深深思念妻子,一天晚上,万种情仇如波涛翻滚,涌上心头,整晚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却感到自己百念俱灰,只有离别的妻子在眼前。遥望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不由落下相思的泪水。此时的毛泽东情意缠绵,不能自已,于是随手写下了这首词。

我躺在枕上彻夜难眠,成堆的愁苦汹涌袭来,像是什么形状呢?犹如江河大海里翻腾起的巨波大浪一样。黑夜正长,天色总是觉得很难亮起来,我无奈,只好起床披衣坐望天空,数算点点的寒星,祈盼黎明。通宵达旦,尽管天亮时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脑海中却仍然只留下离别的情人的身影。抬头望见一钩残淡的月亮向西下沉,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抛洒下一行行泪珠!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离愁之浓,失眠之苦,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内心的愁绪犹如江海翻波浪。这与李煜著名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有相同意境。经过一夜苦熬,晓来依然不见离人,只在朦胧中回忆袅袅倩影,故顿生“百念都灰尽”之感。此时,抬头西望,惟有残月如钩,怎叫诗人不对月抛泪。

离愁之苦,思念之苦,相思之苦,交织在一起。读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仿佛看到一个正处于新婚别离煎熬之中的年轻男子的心。

像一轮朝阳,像一团火球,从他那洪波涌动的精神世界深处腾跃而出,在浩瀚的海面上微微颤动,那么鲜艳,那般炽烈,那样动人心弦。

情是那样真,意是那样切,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表达了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以及不舍在新婚初期就离开爱妻的无奈心情。

读完这三首,虽然都很不错,但是最经典,最脍炙人口的那一首,我觉得还是李煜的那首,你说呢?

这几位词人写的虞美人,每一首都情真意切,但他的这首最为经典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