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之先秦文学讲解(三)

《诗经》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 世纪) 500 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 篇,约在公元前6 世纪前后编订成书。当时,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汉代统治者把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风即“国风”,大都是从15 个诸侯国采集来的民歌; 雅是宴礼乐歌,大多是周王室及贵族作品; 颂是统治阶级祭祀祖先、天地的宗庙祭祀乐歌。在表现手法上,《诗经》全面运用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所谓赋,是用铺叙其事或用直接抒写的手法进行创作; 比是用比喻或比拟的手法进行创作; 兴是用托物起兴的手法进行创作。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诗经》对中国诗歌艺术的杰出贡献。不仅如此,《诗经》的艺术技巧一直是中国古代诗人的学习典范,比如其常用的比拟、夸张、烘托、对比等修辞手法; 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前句入韵后再隔句押韵的句尾韵等主要押韵格式。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流泽和灌溉着中国诗歌这条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哺育着众多才华卓绝的文人墨客。它不仅是我国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而且早在古代就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18世纪时,还传播到了欧洲。目前,世界上各种主要文字,都有了《诗经》的翻译本,《诗经》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文学艺术之先秦文学讲解(三)

《楚辞》

《楚辞》是在《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公元前4 世纪诞生在我国南方的楚国。《楚辞》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楚地民歌、音乐及民间文学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楚辞》的作者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伟大诗人之一,每年端午节,人们都要举行赛龙舟等活动纪念他。20 世纪50 年代,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天向》、《九歌》、《九章》等。

《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373 句,2490 字。诗人用血和泪的文字,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品德和遭遇,倾诉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关怀和坚持理想的决心。他在诗中驾起玉龙,乘上彩车,在月神、风神和太阳神的护卫下,神游天上,追求理想。

屈原的爱国热情和不屈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全诗曲折变化,和谐完美,词章瑰丽,广泛运用比兴手法。诗人以香草象征自己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妒贤等等,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诗人驰骋想象,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与自然现象编织成瑰丽多彩、奇特无比的幻想境界,表现自己追求理想的精神,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特色,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性,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

文学艺术之先秦文学讲解(三)

文学艺术之先秦文学讲解(三)

关注古今艺事,品艺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