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但为什么练习的过程很难静下心来?

虹一法师


在这个喧闹浮躁的社会生活中,有时候想要静下心来确实很难。写毛笔字最能修身养性,在练习过程中心难静下来,只能说没有全心的投入到练字中去。



还是常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你完全的投入到一件事中去,可以达到废寝忘食,忘我的境界。当然了练毛笔字也不例外。

古有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静心需要的是心态的调节,心态的平衡,心里减少杂念自然可以做到静心。


古人常说,“宁静致远”只有“静”才能达到高远的思想境界。那么练习书法怎么做到静呢。

1,不受外物影响,专心专注做一件事,慢慢的静下心来。

2,耐得了孤独,受得了寂寞。改掉急性子的性格,人只有和自己交流,才能认识自我,做任何事才有可能静下心来。

3,抛开一切杂念,调整好心态,心自然可以静下来。

4,可以散步,做一些轻松的事,让自己静下心来。

练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在这个喧闹的社会生活中要想静下心来,需要的是外物,外部环境,和自我的心态调节。只有心静,才能专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种去。书法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能磨砺人的心态意志。达到静心的修身养性中去。


鹏哥微视界


人性的修练,靠的是心态而不是形式。书法作为一个形式,即可以是以修身养性为目的,也可以是以名利牟财为目的,还可以是消遣娱乐为目的。


不同的目的,就会有不同的心态。每种心态也不是孤立的。各种心态交织于一起。心不澄,性不净。书写时,一会想,我要把字写好,为传承传统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会想,我要把字写好,以达到修养性情,延年益寿。一会又想,我要把字练好,努力学习,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举止高雅,有君子之风的韵逸之士。一会又想,我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把每一分每一秒都过的具有意义……这些很阳光,积极向上的想法,就是扰乱你心绪的欲望。

不要说修身养性,便能无欲无求,澄心静性。任何目的,都是欲求产生的根源。无论你的目的是高尚的学习,还是庸俗的利禄。对于你在练习时的心态平衡,都会有干扰。更不用说报着成名成家,功超万世的非份之想。

你要想在练习中保持平和的心态,你就不要有任何的想法。无意于好坏,纵笔任情。自然平和。特别不要去想修身养性这件事。这事是靠做出来的,而非想出来的。


子衿tjk


静不下心来,有几种可能阶段:

1、初学者。但凡初学者,都有这种情况,这与未入门有关。比如,对毛笔的习性不熟悉,感到特别别扭;或者反复临帖,总是临不像;或者临了几个字,已经累到手抽筋等等,不一而足。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平心静气。

2、练习了一段时间后,遇到瓶颈期,无论怎么努力,都找不到办法,始终不能有所提高,心下肯定郁闷,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那肯定不能静心。

3、某些阶段,如果你拿出你的书法让人点评,假如二人以上对你的评价不一致,你会感到很彷徨、很迷茫,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谁说的对,不知道该不该坚持,这时候也肯定不能静下心。

4、感觉自己写的不错了,费尽心机写了幅作品,不用别人品评,自己就看着不顺眼,由此可能产生一种挫败感。一个阶段内都会有消极情绪。

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炼。以前听到一种说法:从小练书法,四十岁以后才能体会到书法乐趣。那些半路出家的人,就是在说不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体会了。当然,那些走旁门左道,很快捞到钱的人,体会到的是钱的乐趣,不是书法本身的乐趣。

以上只是练习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这本身也是对心性的一种修炼,没有谁生下来就下笔如有神。关键是坚持、学习、思考,最后悟出书法的真谛。

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碰到一个合适的人,给你点了一下窗户纸,使你茅塞顿开,那恭喜你,你入门了。


海纳百川230743785


习练书法确实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习练者的修为和品位,以达到书文具老、天人合一


的至高境界。

但并非每一个书法习练者都能达此境界,就是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了习练者自身应有的豁达、拓展,专注于功利的利己主义了。

比如题主所问的心静问题,就是很突出的一个例证。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书法,其实是文人士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典集合,并非是专门为书写而书写,而是提纲挈领、引经据典的对先贤著作文集进行的归结、分纳,目的是将古人的智慧与传承记载其中传接下去,所谓的千古道德文章,正在于此。

一般来说,著有文名的士子望族、文人领袖,都具有深厚的文字书写功底,但并非为了炫耀书写技能,而是把字体写得更传神,其文化传承就更具有观瞻性、鉴赏性,以愉悦身心、乐见传袭。所谓的文以载道,文是质被,道才是核心,是需要继承和光大的具体文胆内核。

但今人很多都过多于关注外表而不是内核了。正如“买椟还珠”,完全被华丽堂皇的外表所吸引,而忽略了内在深藏的无价之宝——今人急功近利的书法写作,也正体现了这种浅薄而可笑的文化认知。

如此一来,抱持了利欲熏心的腌臜目的,心绪本来就按捺不住成名成家以后的高官厚禄、高屋建瓴,怎么还能静心诚笃的完成书法创作呢?

尤其是目今社会,各类名头荣耀叠出林立,一旦博得美名便可封妻荫子、坐享其成,一本万利、垂范子孙的买卖,人们争相逐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抱此大目的,也有微细的个人需求,比如将字写得龙飞凤舞可以招徕人脉,使自己成为核心焦点,然后籍此可以飞手拈花,飞黄腾达,达成ta并不宏伟却能既得利益的实惠,也是一种诉求和期待。

还有的人一心要将自家的名号挂在史籍典册之上,誓要与青史共存亡,只能说持有这般期望的,只能是尸首比名字烂得更早,一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如此而已。



龙吟148119260


练书法的确可以修身养性。那么,为什么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却很难静下来呢?我认为,主要是没有达到“静以修身”的境界。



练书法时心很难静下来,说明题主还有杂念、杂事缠身,或浮躁之心尚存,所以,一时半会还静不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要再练下去了,因为再继续练下去,不但写不好字,而且还浪费纸和墨。



从静不下来,到静下来,需要一个过程,操之过急,往往事与愿违。

要想真正把心静下来,必须将私心杂念、名利思想摒弃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是永远练不出好字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欲速则不达。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就需要学书者把心静下来,耐住性子,坚持不懈的学下去,练下去,最终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


中州耕牛堂主


宁静致远,心静胸自宽,人们都想有一个平常的心态,心静始水的风格。往往通过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体育锻炼等方式方法达到心静、稳重、大方、风趣、幽默的人品。中国书法恰恰是这些方式方法的综合体现,所以人们想心静,达到心静,喜欢写写字,爱好上中国书法,是一种自然的人们欲望需求的现象,小孩如此,大人如此,老人也是如此。在初学时为什么人们的心情,静不下来,是浮燥的?一是一世许观念,二是经济生活基础,三是政治地位,四是书法线条的墨韵感和毛笔舞动的规律感,全为零基础。这是心静不来的主要原因。通过中国书法让人们心情,静下来,要懂墨韵、笔法、笔的舞动规律,是练习书法时,心静下来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写好练习好中国书法的法宝!



李行子


练习书法和练气功有相似之处,心必须要静下来,你的笔才能稳,整个身心才能同步到书法习作中。如果你在练习书法时,大脑里想的都是鸡腿,你的心随你的思维走,脑里的事,不在写字上面,心就很难沉下来,心情焦虑,一会就饿了。

再有,我们练习书法要摆正心态,你就想成书法家,有名的书法家,自己给自己施压,心沉不下来,弄不好还把自己身体搞坏了。如果你是夕阳红,就不要太较真,写写书法,开开心就好,消磨时间而已。心态好了,心情自然而然的好了,时间长了,心自然就静下来了,练书法贵在坚持,长时间磨练,没有速成法。类似的文章素材平台里都有~关注下


漢隸大叔


其实我们还没融入进去,还没有乐在其中。还没找到感觉,还没进入道的化境。是很难做到修身养性的。书法是属于循序渐进的东西,是慢火细炖的东西,是日久见真情的东西。是坚持努力就有收获的东西。所以练书法急不得。有人说书法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学的好。其实这与个人的能力与悟性有关系。有些人能达到,有些人无论怎么练很难达到。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你方法不对或者下的功夫不够。书法是技术活,方法不对是写不出味道来的。只要方法对了,功夫下足了。还是很容易出成果的。要想创作出神品来,除了基本功外还需要天赋。大家常常有大师不常有。你说它简单也很简单,稍稍努力还是可以写出有模有样的作品来的。你说它难也非常难。用尽一生努力却很难超越古人,不要说超越了即使达到都是非常困难的事。中国的文化就是这么博大精深,看者易学者难。




传承文化继承传统









楚都墨客


练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不假,因为涉及到了人体中的气息调整(呼吸的快与慢)。

如果说写楷书需要静下心来写的话,那么写行草书就需要激情点来写了。这二种慢与快的书写方式,犹如打太极拳与少林拳,呼吸调气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啦。

因此,不必纠结与“静心”。

相反,当你想吵架或心里想发泄时,抓起笔狠狠地行草一下书写,千万别憋坏了身子。如果是无聊或想发呆时,也别浪费时间,此时就是炼楷书的好时光。

能合理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