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什么是好书?是那些让我们在阅读中欢笑或落泪的故事吗?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诠释某种知识或信息的读本吗?是思想深奥、语言晦涩、让我们敬而远之的专业著述吗?是被大众读者广泛谈论,被主流媒体一再宣传的流行之物吗?是一种受制于市场接受、在消费社会命运起伏的文化产品吗?是单纯为了抒发作者的某种生活感怀、替代思想家思考、向读者言说的某种载体吗?

是,也不全是。好书加深了我们对于自身境遇、人类思想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以对抗那些受制于人的浅见、随波逐流的平庸。 好书不必是这个时代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抵抗,与偏狭、无知、封闭、谬误的抵抗,与快速消解的情绪、短平快的阅读趋向、科技冲击之下花哨的所谓形式创新之间的抵抗。好书更是载体,它承载了时间之流中更迭的人和事之外的留余——思想这一永恒目标,从而帮助我们重建日渐退化、瓦解的理解力和共情力,拥抱和理解我们栖居的世界。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书评周刊年中书赏封面,点击可查看年中书选60本完整书目。

从年初至今,推向阅读市场的图书数不胜数,我们按照华语文学、国外文学、非虚构/传记、艺术、思想、历史、社科、经济、儿童/教育、新知/生活十个大类, 每个类别从成千上万本好书中遴选出六本,共计60本好书以飨读者。

我们不愿单纯将这次筛选作为一次媒体推荐,为每本书撰写夸赞之词然后推向市场, 我们更希望以此为契机,重新讲述我们对于好书的理解——不在于故事的好读,不在于表达的通俗,更不在于有多少人正在购买和谈论它,而在于这本书将读者的理解力扩展到何种程度。 由衷期待读者能从这些书籍中,选出与自身契合的一本或多本,相遇,阅读,更新对世界与自我的理解。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新京报书评周刊

阅读需要主张

长按二维码关注

2018年中书赏

经济

本版主持 | 新京报记者 罗东

经济

01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孙冶方文集》

版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年1月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报刊报道密度最高的经济学家是孙冶方,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前驱,而被公认为中国最高经济学奖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也以他命名。曾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前苏联计划经济体系,孙冶方是最早对此进行反思的人,也是最早提出“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的经济学家之一,另外一位是与他交谊如高山流水的经济学家顾准。

孙冶方在1956年的《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和1959年的《论价值》两篇文章中提出经济建设要讲利润,要遵守价值规律,这一惊人之举流传至今。晚年,孙冶方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经济理论推演的困境。改革年代,如何反思并打破旧的经济理论体系,之后重建新的体系?他认真审慎,也因此徘徊。然而,孙冶方无限追求经济理性的努力、智识和勇气,都是值得被尊重的遗产。1983年逝世之后,他的论文、演讲、书信和报告数经整理,2018年版的《孙冶方文集》收集了其1925年至1983年的各类作品356篇,其中148篇为首次公开出版。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还可以见到他的兴趣广涉文学和影视等领域,且都贯之以对历史和改革的思考。

经济

02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

版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8年5月

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一篇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个历史性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在政策层面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自此,中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较高增长。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而这40年间,都可以看到经济学家的身影,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持续推动、回顾和思考经济改革。厉以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经济学家。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曾经提出的“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等观点,对经济思想探索、经济政策实践皆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厉以宁的文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以“1978-2018”为副标题,整理了40年间的论文,一年选一篇,共40篇,以此呈现他理解的改革开放进程和路径。全书所涉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立法,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的农业、工业改革等。其中有不少简洁明了的论点,比如“宏观调控始终是必要的”、“市场是可以创造的”、“改革是不能拖的”,以及“改革是不可能止步的,你按旧方法就待在这里了,迟早要被淘汰。那就不如出来拼,出来改”等。

经济

03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企业家的尊严》

译者:沈路、陈舒扬、孙一梁

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现代世界起源于17-19世纪的经济浪潮,关于这一点人们大致都同意,但如果进一步追问,经济浪潮又起源于什么呢?或者换而言之,包括卡尔·马克思等政治经济学家都关注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何以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强大?历史上,经济学提出过诸多解释,比如原始资本积累、交通重组、贪婪或新教伦理的兴起、地理或自然因素、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等等。而麦克洛斯基在《企业家的尊严》一书中提供了另一种观点。更确切地说,他不赞同这些因素是根本性的,原因是它们要么不是17世纪之后才出现,要么不是西欧社会所独具。

按照麦克洛斯基本人的观点,根本因素是观念的改变。正如书名《企业家的尊严》所言,他认为人们改变观念,重估企业家这一群体的价值和位置,而不再贬低或敌视他们,让其得到尊重,就可能实现经济繁荣。相反,如果企业家被否定,经济一般就难以发展,创新亦无从谈起。而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在他看来原因之一,也是展示了企业家的尊严。需要指出的是,尊严只指这一职业在观念上被肯定,与他们职业外的个人伦理道德无关。

经济

04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理论的终结》

译者:何文忠、颜天罡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5月

2008年金融危机,也被称作次贷危机、信用危机、金融海啸或华尔街海啸,如今已十年。从人的贪婪,到政府监管不力、信用评级欺诈等,都成为讨伐这一场危机何以发生的因素。极端者甚至由此彻底否定市场经济。然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他们面临的第一重挑战或“羞辱”是其致力于研究经济运行,却完全无法预测危机。这约等于宣告主流经济学的失败。

经济学作为现代知识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什么在市场秩序变动、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理论的终结》一书作者认为,“层展”现象、非“遍历性”、“根本不确定性”及计算不可化约性等因素,决定了人之行为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如果对经济假设和公式过于自信,将可能继续失败。其实,通过数学建模来认识世界也是一种知识发展,因人性之复杂,往往建模难度太大,不计入方程。反对数学计算未必完全正确。不过,这些挑战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时刻提醒经济学家要尊重“人之为人”的自由意志和行为复杂性。

经济

05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史》

译者:张玲

版本: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4月

今天的人们都知日本经济增长自1990年以来长期停滞,然而停滞前夕,日本社会的主流观点其实还沉浸在经济繁荣和“日本第一”的集体兴奋中。1987年,《周刊东洋经济临时增刊近代经济学系列》杂志破天荒地刊登了一篇文章《因泡沫而不断膨胀的土地价格》,作者是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在该文中,他率先提出“地产泡沫”却无人赞同。据他统计,这一年日本媒体关于“泡沫”的新闻报道只使用过一次,况且还与地产并无关系。

野口悠纪雄出版《战后日本经济史》回忆了当年的情形。战后经济腾飞使得人们增长了民族与国家自豪感,原非坏事,但高估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及其制度,所以更愿意相信是经济繁荣和用地紧张必然导致地产价格上涨,而失去了冷静理解问题的耐心。野口悠纪雄对战后经济奇迹的态度更审慎,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幸存下来的战时经济制度。他生于1940年,经历了日本经济的废墟、恢复、起飞、繁荣和停滞,在书中以个人经历和学理判断呈现了日本战后经济70年的一种面貌。起于1945,止于2015,正反经验兼顾。

经济

06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美国增长的起落》

译者:张林山等

然而,在此之后,更确切地说是自1970年以来,技术变革和发明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已经在显著下降,甚至在罗伯特·戈登看来,未来的影响潜力还会持续下降。而其中原因,一是缺乏堪比曾经的重大技术革新,二是日益紧迫的现实困境,包括不平等加剧、人口老龄化、大学生债务和联邦政府债务等。简而言之,他认为是技术和社会双重因素限制了美国重现“特殊世纪”经济增长速度的可能性。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经济

6月3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版~B12版

「年中书赏」B01 | 拥抱和理解我们栖居的世界

「年中书赏」B02 | 笃信对好书的判断,与10001个反对声相抗

「年中书赏」B03 | 华语文学

「年中书赏」B04 | 国外文学

「年中书赏」B05 | 非虚构·传记

「年中书赏」B06 | 艺术

「年中书赏」B07 | 思想

「年中书赏」B08 | 历史

「年中书赏」B09 | 社科

「年中书赏」B10 | 经济

「年中书赏」B11 | 儿童·教育

「年中书赏」B12 | 新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