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心觀石之沒有辨不清的真相

記得在大約08年初,一個業內資深大拿端詳著一塊上好的羊脂白汶洋,諱莫如深的與我說,這以後就是將軍洞芙蓉了,現在石頭多,大家分得清芙蓉與汶洋,等過十年,什麼東西都少了,有幾個人分得清這兩個石種。萬萬沒想到,這十年仿如彈指一揮間便過去了,然而令人料不到的是,當年困擾業界的難題- -芙蓉與汶洋之辨,似乎有了越發清晰的趨勢,因為汶洋石絕礦接近十六七年,即便早年未經加工的原石,也早已消耗的七七八八,市場上可見的汶洋石,多是成礦已久的成品,芙蓉與汶洋的後期變化差異明顯,更提升了業界辨別這兩種材質的能力,可想見,那位先生的寓言並未實現。


蓮心觀石之沒有辨不清的真相


​無獨有偶,相似的故事總令人啼笑皆非。九十年代初,芙蓉石價格幾乎為山坑之首,當時壽山有一小脈,石材質色與老坑芙蓉幾無二致,便有石商充以芙蓉販售,殊不知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新性芙蓉大量出產,數量巨大且品質大不如前,造成行情大幅下挫。而此一小脈的石種因穩定的質地,獨特的色彩與稀缺的數量,備受藏家追捧,它便是蠟質山秀園。即便到了現在,這兩種石材在業界眼中也是涇渭分明,各自有其獨特的註腳,無人會混為一談。
蓮心觀石之沒有辨不清的真相


​同樣的,我剛接觸印石的03年,昌化獨石興盛,十數年間,不斷有藏家、商家吹捧“昌化田”今後就是田黃,與田黃分不清。事實上的結局,今日早已分明。所以每當我聽聞有人吹捧同樣的論調時,我只能報以呵呵一笑。
蓮心觀石之沒有辨不清的真相

是什麼就是什麼,它怎麼可能就突然變成另一種東西呢?有心也好無心也罷,時間都會還原事物本來的面目,並且,既猛且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