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記!八大教學原則,教師考試中常考!

快記!八大教學原則,教師考試中常考!

在教育學中,教學原則這個知識點是重中之重,考查頻率非常高,題型非常全面,既可以進行客觀題的考查,也可以通過主觀題進行考查,因此針對這個知識點,大家要高度重視,需要抓住重點去進行學習,結合習題進行鞏固,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詳細介紹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一、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的是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首先,大家要熟悉基本涵義,可以以概念性單選題進行考查;其次,在教學過程規律部分我們會學習到一條教學規律: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再結合教學原則本身的定義我們就不難分析出,這條原則是根據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相統一規律制定的,這是第二個可以出單選題的角度,大家也要掌握。

二、理論聯繫實際教學原則

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學習這條原則的涵義時,大家要抓住“學以致用”這個關鍵詞,在描述性例子的選擇題中大家要注意分析題幹,如果體現了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體現了這條教學原則,並且在案例分析題中這條原則也經常被考查到。既然本條原則這麼重要,貫徹這條原則的要求大家要掌握: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繫實際;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針對要求,既可以從多選題的角度也可以從簡單題的角度進行考查。

快記!八大教學原則,教師考試中常考!

三、直觀性教學原則

直觀性教學原則指的是教師應該儘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定義型單選要抓住兩個關鍵詞: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首先要明確的是這三種分類不分優劣,如果判斷題考查大家事物直觀比言語直觀重要,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其次針對分類會考查具體的例子,實物直觀就是具體的實際的東西,如利用真實的蘋果講解蘋果的知識;模象直觀是藉助模型、掛圖等進行,如老師向空中撒一把碎紙屑讓南方的學生感受下雪的場景;言語直觀是藉助語言生動地描述。

四、啟發性教學原則

啟發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啟發性原則在題幹中側重教師不是直接給學生知識,而是不斷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常有問答形式的體現,在單選題和案例分析題中被考查的頻率非常高。另外,蘇格拉底是西方啟發第一人,孔子是中國啟發第一人,《學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和《論語》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都體現了啟發性原則,這都是可以被考查的知識點。

快記!八大教學原則,教師考試中常考!

五、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指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這條原則比較容易理解,重在強調順序,考查方式較簡單,相信大家在理解涵義的基礎上可以正確做題,另外,這條原則還是會涉及到古文的考查,如“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也是大家要掌握的。

六、鞏固性教學原則

鞏固性教學原則指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這條原則考查的頻率相對低,大家掌握好基本涵義即可。

快記!八大教學原則,教師考試中常考!

七、量力性原則

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大家要把握一個關鍵點就是這條原則在題幹中主要是“度”的體現,不能過難也不能過易,此外,《學記》中“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體現的也是量力性原則,也是一個考查角度。

八、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指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因材施教強調的是個體的差異性,體現在“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教師做到因材施教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在做題時大家可以抓住這些關鍵點。

總之,不同的教學原則有不同的涵義,有不同的貫徹方法,有不同的古文體現,有不同的教學事例,大家要紮實地掌握理論知識,把握做題的關鍵所在,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

以上就是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