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人总要制造感动

为何日本人总要制造感动

在日本电视剧里常见到千纸鹤,看望生病的恋人、朋友,人们带着千纸鹤去。千纸鹤里承载着深情厚意,成为连接故事情节的重要原素。

鹤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鹤意味着千年长久,这起源于中国的神仙思想。制作、赠送千纸鹤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节。千纸鹤寄托着这样的期望——不用语言,用行动来表达真情。这也很符合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但是如今,千纸鹤却遇到了尴尬的局面,西日本遭受重大水患,损失惨重。在水和食物等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千万只千纸鹤却率先被送到了灾区。

对折叠和赠送千纸鹤的人来说,他们振振有词地表白:“除了这个,其他我做不到,至少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但对于灾民来说,看着陌生人送来的成堆的千纸鹤,十分困惑,这不如一瓶水一块面包来得实在。很遗憾,千纸鹤没有起到传递真情的作用,反而有了添乱之“罪”。

为何日本人总要制造感动

在日本人的传统思维里,灾害发生之际,千纸鹤给予受伤的心以安慰。但是,这次千纸鹤在灾区被列为多余之物。之前在熊本地震中,千纸鹤就曾被归到不需要的物品清单里。

当然,千纸鹤本身是“无罪”的。千纸鹤所寓意的一种美好的象征意义,是无法否定的。日本小孩在幼稚园就学会折叠纸鹤,想必纸鹤在多数日本人心中是神圣不可代替的祈愿之物。

日本人善于制造感动,出于一种单纯美好的愿望,试图给人安慰和力量,送千纸鹤也是出于如此初衷。在日本,手工制作礼物送人是颇受推崇的。

但是往灾区寄送千纸鹤的人,如果用心考虑一下灾区的现状,就应会反思送千纸鹤是否合理。恪守传统、制造感动也得与时俱进,网络时代需要柔软的思维,与其花钱花时间花精力手工制作千只纸鹤,不如把买纸的钱通过网络捐给灾区。或者在网上传电子的千纸鹤也未尝不可。灾害发生时,过于依存千纸鹤的精神力量,导致了无视现实的结果。

在日本的网络上,就是否该送千纸鹤到灾区引发争议,反对的人说,送千纸鹤到灾区就是自我满足。你叠好千纸鹤挂在自家,为灾区祈福就好了。也有人为千纸鹤“抱不平”:“比起什么都不做,寄个千纸鹤总能表达心意吧。”这话不敢苟同,要知道,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比做了什么要好,保持沉默,静静守望也是一种智慧。

制造感动与传播心灵鸡汤有相似之处,也算一种自我满足,甚至可以叫做“感动依存症”,对于淡然的日常生活有所不安,所以寻求感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就觉得过得不安不妥,因此需要煽情式的所谓“感动”。普通人为何非要把自己的人生弄出像电视剧一样充满跌宕起伏的情节呢。

这事也怪日本媒体,日本的电视台最擅长“制造感动”了。有个24小时直播的所谓公益性电视节目,就是连续几个小时制作感动的故事,而后赚取了巨额的广告费。

其实感动来得快,热情消失得也快。这次往灾区送千纸鹤可能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一味地要制造感动,却忽略了灾区的现实,忘了灾民的实际需求是什么。制造感动鼓励他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深层意识里或许仅是为了安慰自己。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千纸鹤为何成了多余之物?因为制造感动和现实问题有了冲突。内心拒绝变化的日本人应该认识到,精神上的成熟比什么都重要。(黄文炜)

为何日本人总要制造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