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崛起——第八回 劉襄興兵

不久之後,遠在千里之外的齊王劉襄收到了弟弟劉章送發的消息。事關重大,劉襄不敢擅自做主,便立即和他的舅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商量大計。駟鈞、祝午、魏勃三人都是劉襄的心腹大臣,劉襄甚為倚重。這三人有什麼能力呢?駟鈞仗著自己是齊國的國舅,在齊國耀武揚威,兇橫殘暴,臭名遠揚;祝午除了忠於值守外,並沒有讓人驚歎的才華;至於中尉魏豹,劉襄竟然將他看做自己的韓信。


劉襄如此信任魏勃,而且還讓他擔任中尉,中尉可是禁衛軍司令,相當於首都最高軍事長官,位高權重。劉襄將魏勃當作自己的韓信,原因就在於魏勃是當年齊國丞相曹參舉薦的。要說魏勃也真不容易,他出生於音樂世家,他的父親當年還給秦始皇彈過琴,可是碰到了秦末漢初之亂,文藝細胞發達的魏勃無用武之地。

大漢崛起——第八回  劉襄興兵

齊哀王——劉肥


深感專業不對口的魏勃決定自學治國用兵之道,幾年之後,自認為學有所成,便想在齊國有一番作為。然而,命運再一次捉弄魏勃,當時恰逢曹參在齊國當政,實行無為之治,重用老臣,年少氣盛的魏勃再次報國無門。魏勃也不氣餒,決定直接前去求見曹參,希望能獲得一官半職。可曹參不是一般人,堂堂齊國的丞相,魏勃一個平民百姓,想要見曹參必須通過相府舍人引薦。相府舍人相當於傳達室老爺爺,當然,人家不會白給魏勃引薦,需要跑腿錢,一貧如洗的魏勃拿不出。


畢竟魏勃還是有些才華的,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每天凌晨就獨自去相府舍人家外,給人家掃地,一連幾天都如此。相府舍人也莫名其妙,連續幾天門外都那麼幹淨,他以為是鬼怪作祟,便在半夜就起來躲在家中觀看外面的一切。這樣,魏勃就被發現了。魏勃解釋說:“我想見丞相大人而沒有機會,想請人通傳又沒有錢,所以給您掃大門,想以此為機會求見丞相。”人都有善舉,舍人看到可憐兮兮的魏勃,便將他推薦給曹參。曹參對年輕人都沒什麼好的感覺,所以沒給魏勃高官厚祿,但看到魏勃如此慘狀,還是賞了他口飯吃,讓他也當相府舍人。


魏勃當上了舍人,雖然沒有進入齊國權力中樞,但至少他跨進了相府大門,只要他願意等,自然有機會讓曹參發現他的才華。果然,不久之後,曹參外出辦事,身為舍人的魏勃給曹參駕車,途中給曹參提出了很多建議,曹參暗自歎服,認為魏勃是一位曠世奇才,便把他推薦給齊王劉肥。有丞相大人的保舉,魏勃一下子鹹魚翻身,當上了齊國內史。內史相當於首都市長,權利僅次於丞相。


駟鈞、祝午、魏勃就是齊王劉襄的核心智囊,顯然除了魏勃有些許聰明外,三人並不是驚世駭俗的大才。如果仔細分析,齊國的核心決策層漏算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齊國的相國,為什麼齊國的相國不再此列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漢代規定,各個諸侯國的相國由中央政府任命,目的就是為了控制、監視各個諸侯國。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呂后三番兩次削齊國的地盤,齊王劉襄無法反抗的原因,因為齊國的軍政大權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丞相控制的。


曹參作為第一任齊國丞相,他去大漢朝廷任職丞相之後,朝廷又給齊王派出一位丞相,這個丞相就是召平。諸侯國的丞相是和九卿同級別,齊國作為當時實力最強大諸侯國,劉肥又是劉邦的長子,諸多原因使得齊國一直是呂后的重點防範對象。召平在惠帝二年,被惠帝任命為齊國丞相,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如果隨便派出一個人出任齊國丞相,去了也沒用,可能反而適得其反。


說來也有意思,這個召平可是家世顯赫,在秦朝時期就已經被封為秦東陵侯。秦朝封侯制度非常嚴格,沒有軍功不能封侯,王公貴族,一視同仁。這樣看來,那召平有什麼軍功嗎?讓秦朝人士羨慕的是,召平沒有任何軍功,他之所以被封東陵侯,就是託了東陵的福。東陵是秦始皇父母莊襄王和趙姬陵寢,為了更好的管理這座墳墓,秦始皇專門封召平為東陵侯。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秦王朝的迅速滅亡,讓召平一下子從豪門變成了乞丐。為了養家餬口,召平不得已改行當農民,在秦東陵附近種瓜,然後拿到長安去賣,以補貼家用。召平給人看墳守墓有一套,種瓜也有一套,他賣的瓜,品相好,皮薄瓤紅子少,深得長安富豪讚譽,故此給了召平起了一個稱號——“東陵瓜”。


理論上來講,漢朝成立後,國泰民安,朝廷又下發一系列振興農業發展的政策,以召平的手藝,通過賣瓜混個小康之家,在長安城中買套房是不成問題的。然而地位的下降,讓召平深感不平,他決定要自強自立,為新成立的大漢朝發揮餘熱,以便實現自己侯者歸來的偉業。


於是召平也和魏勃一樣,想通過面見丞相為自己謀一份差事。當然,魏勃求見的是齊相曹參,那召平在長安,自然就是拜訪中央丞相蕭何。要想獲得蕭何的認可,召平必須要有自己的才華,如果真的只是一個普通百姓,以他的成分(亡國貴族)很難在亂世生存下來。召平想要去求見曹參,跑腿錢他肯定可以拿的出來,但是召平不想這麼幹,因為這樣並不能讓蕭何對他另眼相看,授予重任。他是一個貴族,不想當看門的舍人。


只能怨召平出生高貴,丞相府的舍人也不是一般人能當上的,畢竟宰相門人七品官啊!胸懷韜略的召平在長安賣瓜之餘,時刻關注了朝廷政局。淮陰侯韓信的滿門喋血讓身在長安的召平觸目驚心,召平靈機一動,知道自己的春天已經來臨。當時蕭何由於配合呂后得力,劉邦從代地前線發回封賞詔書:任命蕭何為相國,新增五千戶封地,同時還配屬五百人的相國衛隊。


如此大的封賞,長安城中的達官貴人紛紛前去蕭何府上祝賀。祝賀的人一多,檢查就變得疏忽了,瓜農身份的召平也冒充官員,混進了相府。按說混進去就好好隱藏起來吧,可是召平偏偏一反常態,別人是祝賀,他跑去弔喪。幸好蕭何不是一般人,大度寬容,並沒有讓侍衛將召平轟出去,而是問為什麼這樣說。召平單獨對蕭何說:“您大禍不遠了。皇帝日夜在外征戰,而相國留守朝中,沒有戰場上流血喪命的危險,反而有衛隊保護,這是由於淮陰侯韓信剛剛在朝中謀反,有懷疑閣下之心。陛下設衛隊保護您,並不是恩寵您,而是防著您啊!”聽到召平這樣說後,蕭何恍然大悟,驚出一身冷汗,急忙問道:“先生既然知道我的禍患,那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召平說:“您只要謝絕封賞,將家中的所有財務全部交給陛下充當軍費,這樣就可讓陛下放心。”蕭何立即按召平說的辦,果然劉邦大為高興。


此事之後,蕭何認為召平是一位智謀之士,便留他在府上做門客,時間一久,蕭何越來越佩服召平。在蕭何臨終之時,他推薦齊相曹參為中央丞相。蕭何這樣做,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齊相由誰擔任?在惠帝的催問下,蕭何推薦了門客召平任齊相。召平擔任齊相後,他負責管控齊國文武大臣,同時負責監視齊王一舉一動。在第一任齊王劉肥死後,召平由於表現優秀,再次被呂后任命為齊相。


這樣看來,召平是中央政府的人,自然就不是齊王劉襄的心腹,劉襄要商量謀反大事,就要躲著召平。這隻能說明劉襄還是太年輕,召平能夠擔任齊相十幾年,不但是能力強,更是對大漢中央忠心耿耿,至少是忠於呂后的。召平很快就知道了齊王劉襄的密謀,便立即發兵將齊王劉襄的王宮給包圍了。劉襄畢竟是齊王,雖然有造反的證據,但並沒有真正造反。召平將劉襄困在王宮之中後,明白這不是自己能決斷的,便派人向長安通報,等待上面的決議。


看著自己的主子劉襄被召平困在王宮之中,駟鈞、祝午、魏勃三人非常擔心,他們都清楚,等長安的奏摺一到,什麼都完了。畢竟是呂氏當政,最怕劉氏宗室造反,如今有人已經造反了,還被抓住了,不殺一儆百,更待何時呢?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劉襄的三大謀臣聚集一堂,商量怎樣搶奪召平的兵權,救出劉襄。


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駟、祝、魏三人能力肯定是有的,召平也未必能比得過諸葛亮,雙方角逐,勝算也是有的。三人商量許久後,決定由魏勃出面去忽悠召平,然後相機行事。顯然,這是一個餿主意,但關鍵時刻,餿主意往往會有奇效。魏勃裝作火急火燎的趕到相府,他氣喘吁吁的對召平說:“齊王和我商議起兵對抗中央,但是沒有朝廷的虎符。相國派兵包圍王宮,保衛齊王,這樣做太好了。我請求為您領兵保衛齊王。”魏勃說這些騙鬼的話,竟然讓飽經滄桑的召平相信。召平當即任命魏勃為將軍,將齊國軍隊的指揮權交給魏勃。召平真是一個單純的丞相啊!


魏勃拿到軍權後,立即將軍隊從王宮撤走,去包圍相府。當時召平正在和屬官商量政事,得知自己的府衙被軍隊圍困之後,他隨即明白了怎麼回事。召平當即嘆息了一生,自言自語的說:“唉!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召平沒有等齊王劉襄動手,便自殺了。


於是劉襄立即重新部署齊國人事,將駟鈞任命為丞相,任命魏勃為上將軍,任命祝午為內史,將齊國軍政大權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齊王大權在握,並沒有立即發兵西進,而是謀劃收復他的失地,就是他的琅琊郡和濟南郡。在劉襄當政期間,呂后先後划走齊國的濟南郡和琅琊郡,將濟南郡改為呂國,將琅琊郡改為琅琊國。不管是在心理上還是局勢上,劉襄都必須要收復失地。


收復失地,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還是有些費事,畢竟那兩個郡已經成了別人口中的肥肉,而且已經吃進了腹中,想要別人吐出,哪有那麼簡單。先說琅琊王劉澤吧,論實力,劉澤也是身經百戰,實力不容小覷;論關係,劉澤可是劉邦的兄弟,而劉襄是劉邦的孫子,光憑輩分就將劉襄壓死。對於劉澤,齊國君臣商量再三,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得再次採取忽悠之術。


欺騙召平是魏勃的功勞,那忽悠劉澤,劉襄決定派祝午前去。由於已經有之前魏勃的表演,老實巴交的祝午依樣畫瓢,他馬不停蹄的趕到琅琊國。劉澤看到祝午前來,當即問道:“齊王將相國召平處死,徵集了齊國的所有軍隊,想要幹什麼?”祝午回答說:“呂氏作亂,齊王想向西出兵討伐。齊王認為是晚輩,年齡小,不懂軍事,特意派我來拜見大王,想將齊國的軍隊交給大王統轄。”劉澤原本對齊國的大規模軍事調動就緊張兮兮,突然聽到祝午這樣說,一顆懸著的心立即安定了下來。隨即問道:“齊王讓我統兵討伐呂氏?”祝午回答說:“大王在高祖時就是將軍,能征善戰,天下聞名。齊王由於忙,離不開齊國,特命我來請大王到臨淄共商大事,然後讓您統帥所有軍隊,去平定關中之亂,以保我們劉氏江山。”


劉澤原本就是個白地將軍,水平有限,功勞也不怎麼明顯,若不是田生之謀,他恐怕還是一個列侯。如今,突然碰到劉邦的長孫如此抬舉自己,頓時心花怒放,完全不知南北。劉澤當即說道:“皇帝年少,諸呂當權,劉氏宗室勢力孤弱,的確是該本王出面來解決呂氏。”於是,劉澤就帶著隨從數名,跟著祝午去臨淄見劉襄。劉澤真是一個單純的諸侯王啊!


劉澤剛到臨淄,茶還沒來及喝一口,就被齊王劉襄安排的伏兵給扣留了。劉襄拿住了劉澤,等於就控制了琅琊國,對於自己的這位叔爺爺,劉襄毫不客氣,直接準備大刑伺候。劉澤看著自己身陷囹圄,被小孩所騙,也有些哭笑不得,便立即說道:“齊王想要老夫幹什麼,直接說就是了,何必如此勞師動眾?不就是琅琊國的軍隊,兵符我給您。”劉襄發現自己的這個叔爺爺如此識大體,就不再用刑,而是將他扣在自己的軍中,吃住伺候著,說不定關鍵時刻有用。畢竟劉澤是目前劉氏宗親中輩分最高的。


齊王劉襄先後兩次忽悠召平、劉澤,都取得成功,看來忽悠真是一個低成本的好辦法。劉澤被扣在齊國軍營,雖招呼周到,吃喝玩樂不愁,但一想到自己栽倒在後生晚輩手裡,心中說不出來憋屈,畢竟他吃的鹽比劉襄吃的米還多啊!劉澤越想越來氣,決定也來坑坑劉襄這個小子。


劉澤跑去對劉襄說:“你父親劉肥是高祖的大兒子,正本清源,大王是高祖的嫡親孫子,應該被立為皇帝。如今各位大臣猶豫不決,不知道擁立誰。我劉澤作為劉氏宗室中輩分最高的人,大臣們一定等待我去參與決策,我的建議無人能夠忽視。現在,大王將我留在這裡已經沒什麼用了,不如派我入關去,商議迎立之事。”劉襄到底是年輕,竟然相信了劉澤的鬼話,真就準備了車馬,送走了劉澤。按道理說,劉襄擅長忽悠之術,自然也應該有相應的防禦之策,你忽悠了別人,難道不但心人家忽悠你?你將劉澤騙到齊國,扣留人家,奪人家的軍隊,你還指望人家會擁立你當皇帝,真是天真啊!在劉襄放走劉澤的那一剎那,註定了劉襄與皇位無緣。


不過眼下劉襄沒有時間想這些,他當即率領大軍進攻濟南郡,因為濟南郡本來就屬於齊國,被呂后強行切割出去,成立呂國。此時呂王呂產坐鎮長安,呂國幾乎處於不設防狀態,面對劉襄的大軍,只能一觸即潰。劉襄拿下呂國後,立即整頓兵馬,準備一鼓作氣,打進關中,剷除呂氏。


在劉襄看來,論身份,他是長子長孫,如果再能夠剷除諸呂,恢復劉氏江山,他就是大漢最有資格繼承帝位的人。劉襄越想越興奮,越興奮就越沉不住氣,恨不得立即趕到關中,消滅諸呂,登上帝位。劉襄的想法雖然狂野,但並不是不切實際,畢竟他的實力和身份擺在那裡。或許是劉襄過於年輕,他根本不知道他的舉動形同叛亂,因為大漢天子還是劉弘,呂氏只是擅權,並沒有篡位。反觀劉襄自己呢?他擅自剷除朝廷任命的丞相,扣押諸侯王,滅呂國後,還率先挑起戰火,這就是名符其實的叛亂。從這方面上看,劉襄的起兵顯然是不正義,面對如此大的破綻,劉襄竟然視而不見,只能說明他自信過頭。


劉襄畢竟是一個諸侯王,又處在齊地,手下能人肯定不會少。有人對劉襄說:“以我們齊國之力,未必能夠打進關中,如果別的諸侯將我們所為視為叛亂,前景不妙,我建議大王先寫一篇檄文,昭告天下,這樣大王此舉就是名正言順了。”聰明的下屬,絕妙的意見,劉襄沒有理由拒絕。劉襄當即命人寫了一篇檄文,派人傳抄數十份,送給各路諸侯國。

大漢崛起——第八回  劉襄興兵

齊王劉肥世襲表


劉襄的這篇檄文應該是大漢成立以來的第一篇檄文,恐怕也是崇尚孔教的齊地才會有的。雖然這篇檄文沒有後世陳琳《討賊檄文》以及駱冰王《討武曌文》那樣出名,但一樣寫的大義凜然,煽動性極強。檄文如下:“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宗室諸子弟為王。齊悼惠王死後,惠帝派留侯張良立臣為齊王。惠帝死,高後當權,因為年齡大了,聽任呂氏子弟擅自廢高帝所立諸侯王而封諸呂為王,又殺死隱王如意、幽王劉友、梁王劉恢三位趙王,滅掉劉氏的梁、趙、燕三國,並以其屬地分呂氏兄弟為王,又將原齊國一分為四。忠臣進言規勸,主上迷惑不聽。如今高後已死,皇帝年齡還小,沒有能力治理國家,必須依靠朝內大臣及各路諸侯。現在呂氏子弟又擅居高官,集聚軍隊以顯威嚴,威脅列侯與忠臣,假託天子的詔令號令天下,劉氏處於危險之中。我現在帶兵入京,誅滅那些不應當為王的人。”


千萬不要小瞧了這篇檄文,它的作用可以抵得上十萬大軍,這也可以看出劉襄的屬下還是有一些強大的筆桿子。當劉襄興兵西進的消息傳到長安後,呂氏家族,人心惶惶,因為人家的檄文上點名要消滅他們。作為呂氏的領頭人物,呂產、呂祿有什麼打算呢?請看下回——《蕩清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