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6月20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發起和籌備,由國內電信運營商、設備製造商、內容提供商、互聯網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多家相關單位組成的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Network 5.0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在北京正式成立。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儀式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打算做什麼呢?

簡單地來說,聯盟想要構建一種新的網絡協議體系架構,旨在構建智能社會和數字經濟的超連接網絡。其本質是在接入服務、傳輸能力、組網架構、智能自組織等方面提供超連接能力,將網絡從泛在連接設施向超連接能力平臺演進。聯盟將基於現有IP網絡協議基礎,在演進思路上採取“分代目標、有限責任”的策略,凝聚共識,聚焦目標;在技術路線上提供“全網性能可期”的傳輸能力,由中心化演進至中心與去中心化共融的形態。圍繞確定性轉發機制設計、內生安全協議架構、變長地址路由設計、網絡互信機制設計、智能自組織算法等方面進行突破創新,為新的網絡協議體系架構超連接能力提供支撐。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聯盟將會拉通ISP、OTT、垂直行業以及國際標準、學術研究,協同產業各方,聚焦產業,共同推進新技術研發部署,推進網絡技術繼續向前演進。目前,該聯盟已經成立了理事會、專家諮詢委員會、秘書處、技術工作委員會、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國際拓展委員會及工作組。聯盟成立大會當天,聯盟還召開了一屆一次理事會會議、聯盟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以及聯盟第一次全會,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政策積極牽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製造技術的革新,數據網絡的觸角正在從服務行業逐漸延伸到農業生產、工業製造和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的每個角落。AR/VR、全息通信、遠程醫療等新應用也在不斷呈現,世界正在快速進入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數字化智能社會。網絡作為信息交換的中樞,其技術創新是新應用和業務創新的基礎和使能條件。為了支撐數字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網絡技術亟待革新。

近些年來,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部署落地,圍繞網絡展開的新型數字經濟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政府在其中發揮了積極的推進和引導作用。在過去幾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頻密部署,數字產業化飛速發展。《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 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的發佈,在國內為IPv6重構網絡空間國際治理新秩序提供了可能。IPv6帶來的全球技術變革、國際網絡架構優化、空間治理規則調整對全世界經濟發展、行業信息化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下一步面向未來智能社會,網絡研究與發展將在此基礎上,朝提供更豐富業務能力、更確定、更安全等方向發展,在基礎連接能力之上提供超連接平臺能力。

國內外的一系列政府動作表明,網絡技術發展與演進是重要的國家戰略和發展契機,各國政府均對該領域的研究進展高度關注,並適時出臺相應的政策予以支持推動。網絡技術的持續演進和領先的研究探索工作勢必是對技術創新、產業繁榮、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在聯盟成立大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正局級巡視員陳家春致辭時表示,與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相比,我國網絡技術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如對數據網絡的世界影響範圍廣度深度不夠,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網絡安全的總體應對與保障能力比較脆弱,亟需通過產業聯盟、行業技術、研究院等產學研合作模式,整合產業創新資源,增強產品與網絡的垂直整合能力,形成技術產業應用,良性互動的長效會議。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正局級巡視員陳家春

陳家春表示,聯盟的創立,目的就是聯手佈局下一代數據網絡,抓緊突破數據網絡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緊跟國際創新力的步伐,保證重大系統運營,為建設網絡強國打下堅實基礎。“希望網絡5.0產業與技術創新聯盟,發展成為一個在我國數據網絡技術領域有公共影響力的品牌,凝聚業界共識,勇於創新,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數據網絡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陳家春說。

參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成立網絡5.0產業與技術創新聯盟可以將大家聚集起來,一起探討未來領域當中中長期的遠景,想出關鍵的問題,推動下一代網絡創新,在網絡技術上做出我們的貢獻、發出我們的聲音。“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網絡市場,這決定了我們要集中面臨社會對互聯網、5G以及未來6G、垂直行業提出的諸多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中國將會成為網絡技術的關鍵基地。數據技術研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是充滿了創新空間。”鄔賀銓說。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

分代研究有必要

在過去40年的互聯網技術發展史中,補丁式、自底向上、無限責任的思路佔據了主導,而較少從高層架構、遠景規劃考慮網絡技術演進。網絡技術過去一直尋求“更快、更好”,對具體的技術邊界、技術責任範圍並沒有提出過明確的指向。因此,之前的網絡技術演進探索一直圍繞“下一代”、“未來”等無限責任概念展開。無限責任方式由於沒有設定具體的技術邊界和演進目標,思路較為發散,問題與解決方案的集中度不高。因此,在未來網絡技術的探索中出現了ICN、XIA、MobilityFirst等一系列面向不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難以在業界形成共識。

在新應用和業務爆發增長的時代,舊的演進思路已經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業務發展需求。網絡技術的革新需要引入新的動力與思路才能更好向前邁進。

反觀無線領域,近年的發展非常快,3G、4G、5G的逐步創新引領了業界的研究風潮。因此相比於無限責任的“更快、更好”思路,代際式發展與有限責任演進的思路具有更加明確的技術里程碑與演進目標。在每一代演進中提出較為明確的技術邊界,以標準的形式定義問題,有利於凝聚產業共識,聚焦演進目標,激發產業整體活性。基於以上思考,網絡分代研究的思路逐步形成。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何桂立認為,隨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髮展,對於基於IP的網絡提出一些新的挑戰,業界一直努力,致力於下一代網絡、未來網絡的技術研究工作。下一代網絡、未來網絡具體是什麼,都是大家一直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把網絡的發展進行分代,將更加清晰地明確發展方向、發展思路、技術應用與目標追求。所以,聯盟創建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分代的方式研究定位當前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何桂立

“無線通信歷經四代演進,目前5G第一版標準也已經正式發佈。這種發展模式每次都擴展了新的服務能力,支撐了應用的新型需求與快速創新發展。由於每一代都設定了清晰的能力提升目標與努力的方向,因此總能聚集全社會的資源進行高效創新。”華為中央研究院總裁查鈞說,“與之相比,數據網絡技術發展卻很慢,過去40年側重於帶寬、解決具體問題的補丁式發展,缺乏從頂層架構、底層技術與遠景規劃視角出發考慮網絡技術的代際發展。面向未來,數字世界和智能社會呼喚網絡能力要有質的飛躍,網絡產業與技術的代際創新勢在必行。”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華為中央研究院總裁查鈞

中國工程院李樂民院士也表示,在2017年以前,沒有看到過對數據網絡進行分代研究的提法。移動通信分代後,需求分析、架構建立、協議制定等方面的技術交流和標準制定等工作得以順利推進。現在對數據網絡進行分代,成立網絡5.0聯盟,可以有效推動網絡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中國工程院李樂民院士

探索潛在創新技術

在聯盟成立當天,數據網絡分代研究技術報告正式發佈。這份報告重點闡述了網絡分代研究的意義、現有網絡存在的問題與需求、網絡分代研究的目標與技術方向等內容。

報告指出,網絡具有高覆蓋性,應用廣泛的基礎設施特性。對下兼容各種接入技術,對上支持不同應用類型。鑑於網絡設備軟硬件廣域部署並分域治理,網絡技術的革新與演進需要廣泛考慮各方需求和技術特徵,達成最大範圍內的共識。在創新研究網絡技術時,普遍採用演進式的進行,充分保留現有網絡技術的成功優點,結合新應用的新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創新網絡技術滿足新需求。

針對服務質量保證、移動性管理、資源管理、安全可信等,當前IPv6、SDN/NFV等技術已經解決了其中部分問題,但是還有大量問題尚未解決。IPv6增大了地址空間,雖然沒有實現最初定的安全、服務質量與移動性三個目標,但IPv6的可擴展數據包包頭為下一代數據網絡演進提供了可能性。作為下一代數據網絡的基礎,IP6v是重要的里程碑,而非發展的終點和目標。SDN/NFV沒有改變網絡的功能,一個重構了網絡的架構,一個改變了設備的形態,為下一代數據網絡協議的快速靈活創新、測試、部署提供了基礎。

報告認為,應該對IP技術和之前網絡技術繼承與發展,既要從過往技術中擇取優勢和功能繼承,又要針對過往技術不能提供的能力和未來業務的發展需求,基於現有技術繼續向前演進。保留和發揚現有IP協議族的成功之處,並以IPv6為起點,通過頂層設計,進行新協議體系的架構設計,將服務質量、移動性、安全可信作為內生的機制嵌入到數據通信協議的數據平面當中,並允許用戶在數據報文中表達差異化的需求,使得數據網絡跨越當前的瓶頸,提出解決網絡問題的系統性最優方案,成為信息產業和其他網絡相關產業創新發展的堅強基礎和重要引擎。

網絡5.0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進數據網絡代際創新

中國工程院劉韻潔院士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所說,網絡分代研究還是很有意義的,不像“未來網絡”、“下一代互聯網”這些名詞目標很大,研究範圍不明確,什麼時候都可以這樣叫,但是分代研究就會有一個清晰的階段目標,在網絡演進的過程中做一些具體的推動和創新,使其能夠適應新的產業的需求,這是很有意義的。後面的工作還是要團結各方力量,共同來做,才可能會有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