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后的中国军事类题材影片面临“断炊”危险

《红海行动》后的中国军事类题材影片面临“断炊”危险

去年以来,中国电影的进步十分明显,无论从画面还是情节都越来越有了一种国际大片的感觉,产量大质量也越来越好,票房收入由此不断攀升,尤以军事题材为最,创造了国产电影“神话般”的突破。

一部《战狼二》一经播映就拿下了57亿元的超高票房记录,刷新了单部国产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紧随其后的《空天猎》虽然只收到3亿票房,但也说明了军事类影片的高产。今年春节期间播出的《红海行动》则又一次脱颖而出,凭借扎实的剧情和宏大场面口碑斩获36亿。“红海”之后,国产军事题材类影片的质量是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然而,任何技术上的进步都不能代替剧情,只有立足于现实、取材于实例的激烈战斗影片才能真正征服人心。任何凭借想象而产生的“威猛”情节都会被视为造假或意淫而被观众果断抛弃。比如你现在拍一部新军事电影,在里面中国把全世界联合的海空军都打趴下了,也许会满足某些国人盼望祖国强大的好胜心,但却让人感到童话般的虚假和骨感,必然难以再收获一个好的票房。

《湄公河行动》开始,到《战狼二》,再到《红海行动》中国军事类影片更注重写实,都以已经发生过的实际军事斗争事件为底本,运用艺术化手段稍微进行剧情改编,通过拍摄技术革新和后期视频完善使得影片质量更加精美。如此这般之后出来的军事影片才会具有雄厚的视听基础,和深入人心的力量,打动人,获得好口碑、高票房。

任何无关痛痒的平常军事行动和与实际严重脱节的“激烈剧情”,都是难以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的。仅凭想象创作出来的不太超前的“虚构行动”是难以“俘获”观众的,因为军事类影片的观众一般都是军迷或者爱国者,是有较高素养的人群,他们决不允许你来侮辱他们的智商。你要虚构也可以,前提是足够超前。比如2080年,中国军队与外星人发生战斗,那样的话也说不定会引起这部分人的兴趣。你要在现在就虚构故事情节,说中国把主要军事强国都打得满地找牙,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撒谎和欺骗。谁会乐意你来骗他?

《红海行动》后的中国军事类题材影片面临“断炊”危险

《战狼二》和《红海行动》之所以能赢得如此高的票房,除了战斗场面的真实、宏大激烈引人入胜外,最主要的是因为它们都源于实际事件,即中国近年来多次成功的护航和撤侨行动。影片基本还原了现实,为每一位身在海外的国人和打算出国的国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重新回顾了一下类似经历,感受了祖国力量的日益真实的强大和温暖,加深了对祖国的感情。这就是高票房的现实基础。

所以,一部好的军事题材影片必须是真实事件的艺术化再现,其取材也应该是在观众深刻的记忆碎片范围之内,在大多数人的兴趣及知识范围之内,最好再能和人们有着某种强劲的利益联系,才会收获好的票房。否则,任你投入大量资金,请出大腕演员和美女明星站台也是不会收获好的效果的。票房是最好的评判标准。

我们应当为国产军事类题材影片的进步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应该支持今后再出来的同类优秀影片,但前提是一定要真实,不要千篇一律。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海行动》之后的中国军事类题材影片就面临“断炊”的危险,因为中国的现实军事行动因为我们的和平环境和意愿而变得十分平常和琐碎,不大可能发生新的激烈战斗,也不大可能发生比“护航”和“撤侨”更意外的大型事件。

因此,今后的中国优秀军事电影的取材将十分狭窄,除了重新回顾以往发生的军事斗争历史事件,就是再重复那些日常军事训练和演习,或者是印度洋护航、中东撤侨之类的事件,总体上会让人感到乏味可陈。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感就难以收获新的票房量,从而难以获得和“好莱坞”一样持久的发展资金和动力。

和平是幸运的——对于人民;和平又是不幸的——对于军人和所有军事元素社会活动,因为军人是以建功立业和荣誉为最高信仰,军事元素社会活动是以诠释这种信仰为崇高使命。我们珍爱和平,但我们只能去看外国的战争大片,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无奈。也许充分发掘国家军事斗争历史才是未来中国军事题材类文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方向。(全文完,如有不当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红海行动》后的中国军事类题材影片面临“断炊”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