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嫁给“大多数”人吗?

有时候觉得,“大多数”是个很有意思的词。

你去相亲,认识一个条件很好,但非常直男癌的人,别人都劝你,大多数男的都这样,别太挑。

你愿意嫁给“大多数”人吗?

爸妈给你介绍他们的同事,说这人老实可靠又上进,你试着跟对方交往,发现他木讷无趣,无法沟通。

爸妈给你上课,说大多数男的都这样,男人嘴笨很正常,这不重要。

你愿意嫁给“大多数”人吗?

你男朋友热爱打游戏,一打起游戏来就进入忘我状态,你找他说话他嫌你事儿多,你生病也不能耽误他开黑,朋友告诉你,大多数男的都这样,不打游戏的时候对你不是挺好的吗。

你愿意嫁给“大多数”人吗?

全都是“大多数”,“大多数男的”都爱玩儿,“大多数男的”都不走心,“大多数男的”都不会主动联系女朋友,“大多数男的”都不做家务不爱卫生。

言外之意,别作了,接受吧,你也不可能碰上更好的了,牙一咬眼一闭,跟谁不是过啊,回头结了婚生了孩子,生活就围着孩子转了,要求不要太高。

你愿意嫁给“大多数”人吗?

结果所有的朋友、家人都来劝她,哎呀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说说他,让他改了就完了,顺利结婚更重要。

你愿意嫁给“大多数”人吗?

“再说了,大多数男的不都这样吗。”

朋友低着头,弱弱地说了一句:“可我不想嫁给大多数人啊。”

先不说这个“大多数”到底有多少说服力,可不可信,就算“大多数人”真的都这样,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要的是用心的感情,是两个人彼此信任、互相尊重,是最适合我的,也是我最适合的。

我要的不是别人眼里“这样的就可以了”。

“大多数人”都这样,我又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大多数人”,那岂不是意味着,我接下来的人生,“有很大概率”不会幸福?

一个人单身久了,或者谈过几段不成功的恋爱,加上别人的轮番劝说,很容易对感情产生怀疑,认定自己一生可能就这样,继而破罐子破摔,一再降低底线。

尤其环顾四周,发现好像认识的异性都是一样的情况,再想想自己的年龄、家里的压力,算了就这样吧,挑一个相对好些的,就这么过吧。

这样想,你就错了。

第一,人在人生的某一个时间段,所处的交际圈子是有限的。

你现在觉得,你周围的异性都一个毛病,知道的故事都差不多,只能说明,“你所在的小环境”是这样。

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大多数”这个词不靠谱,因为人们口中的“大多数”,只是他们见过的“大多数”。

但你不会一辈子都待在同一个地方,也不可能一辈子就只认识那么几个人。

人是会变的,心理、工作、生活圈子,每一次变化都会帮助你接触不同的群体,认识不同的人,在遇到之前,你完全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一个女生之前跟我抱怨,追她的男生都是大腹便便、不修边幅,站在地上看不见自己脚尖,让她很绝望。

她一度以为,这不是这些人的问题,而是她就只能配得上这种人。

后来她换了个工作,又有新同事对她表露好感,她才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新同事衣着整齐、注重身材,让她突然意识到,之前那些失望、怀疑、恐惧,都是因为,她所处的圈子太小。

如果当初她屈从了,矬子里拔将军,选了一个她并不是很喜欢的,那就等于人生还没展开,就匆匆结束了。

第二,每一对让人羡慕的感情关系,都不是小概率事件。

女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那个人对自己女朋友真好,我估计是碰不上这样的男孩子了”。

而很多这样说的女生,最后还真的都碰上了。

认识一个女摄影师,上大学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个男生给女朋友系鞋带,一下被触动,发誓一定要跟一个愿意给女朋友系鞋带的男孩恋爱。

结果好几年过去、谈了几段感情,都没遇上。

最好笑的一次,她双手提着东西,鞋带开了,想让男朋友帮忙系一下,男朋友随口说,“你自己没有手吗”。

她本来以为她不可能实现她的愿望了,从此把这个想法深深藏在了心里。

去年她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男朋友跟她是同行,两个人开了个小工作室。

有次出去外拍,她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拿着镜头,正要找合适的景,男生忽然说“等一下”,然后跑到她跟前,弯下腰,给她认认真真系好了鞋带。

“你鞋带刚才散了。”他轻描淡写地说,之后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去扛器械。

她当时就哭了出来。

你以为你跟男朋友姐弟恋,是少数派,后来发现周围很多人都是姐弟恋。

你以为会做饭的男生不多,后来找了男朋友,厨艺一绝。

你以为好男生都是上辈子拯救全宇宙才能换来的,后来发现,他轻轻松松就出现在了你的生命里。

“完美”当然是不存在的,但符合你的要求的,永远不缺。

婚姻是锦上添花、水到渠成,不是完成任务。

迫于压力、迫于催婚、迫于人言可畏,找个“过来人”嘴里的“大多数”,最后谁吃亏谁自己明白。

就像我一个朋友,从闺蜜到家长,每个人都在告诉她,“男人在家不干家务很正常,女的就是要照顾好家庭,上班太忙?哎呀糊弄糊弄就得了,女人不需要事业。”

她差点儿就信了,差点儿就跟那个别人介绍的、极其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订婚。

后来越想越不对,顶着各种压力和这个人分开,为此她爸还差点儿和她断绝父女关系。

这样过了几年,认识了另一个男生,她才知道,原来爱干家务的男人,这么性感。

平时两个人都忙工作,休息的时候就一起在家打扫卫生,她加班,他做好饭等她。

家里永远井井有条,不用担心她生病了,家务活儿就没人做了。

这样的婚姻才是正常的。婚前琴瑟和鸣,婚后也不会产生太大矛盾,婚姻关系只是一种强化,而不是徒有形式。

昨天跟一个同龄的哥们儿聊天,他感慨,他有三个同学前年都结婚了,今年又都离了,就跟约好了似的。

每一对都是,婚前觉得有问题,觉得结婚可能会有改善,于是结了,结完发现问题根本没有可能解决,勉强凑合两年,忍不下去,只能离婚。

很多人都喜欢把婚姻当成一根救命稻草,好像感情不顺利,结个婚就好了。

而且“大多数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大多数人这么过来”,不是“结婚了就好了”,而是“结婚了就没办法了”。

你愿意当这“大多数人”吗?

说起来很可笑,上学的时候,每个人都劝你要积极向上、力争上游,别人不学习,你要为自己努力。

可后来不上学了,正式面对自己的人生了,别人反而劝你“差不多得了”,跟多数人一样就行了。

这标准是不是变得太快了?

我的生活是我的,我为什么要和“大多数人”一样。

恋爱也同理,“大多数男人都这样”?那你自己去找吧。

我去找剩下的那些好的,反正你们都不想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