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东洋狗,与赵丽蓉同团,出演贺龙奶奶,这位盖春来剑胆琴心

戏痴小王桂卿,著书盘点武生盖春来

戏曲史上有四位武生盖春来,有男也有女,有南也有北,新鲜吧?!

金勇勤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卿本戏痴 : 小王桂卿》中,小王桂卿向我们介绍了三位盖春来——

真盖春来,是红遍上海滩的著名京剧武生,北京人。清末皇帝驾崩北京,国孝期间不准动响器,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艺人们为生计不得不南下择地演艺。盖春来随父亲到上海谋生,上海的京剧舞台就有了盖春来施展不凡才艺的一席之地。后来盖春来曾任上海戏校教师,除校内授艺外,也教外来求学者。

南盖春来,本名叫徐剑豪。他大哥专工武花脸,名叫徐剑铭,他三弟专工老生,名叫徐剑鳌,他女儿在中国京剧院工作,名叫徐玉川。

北盖春来(1898-1978),是个武生演员,本名叫王桂林,又名王连起。河北任丘人。幼随师周凯亭习武生,后在天津演出,先以“小宝泰”艺名登台,后改艺名盖春来。1936年与梁一鸣、赵美英合演《西游记》,名噪一时。1950年代入牡丹江市京剧团,后在哈尔滨京剧团任教。

这几位武生取艺名盖春来,他们要盖过的对象,大概是李春来。

过去,不少戏曲演员将自己的远大理想及艺术抱负,通过其艺名的命名来得以体现。京剧大师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他起初演武生,因嗓音洪亮,取艺名为“金豆子”。后来他到杭州,开始唱文戏,唱文戏再用过去的艺名就不太合适。于是,张英杰就想借一下当时红极一时的“小叫天”谭鑫培的名声,取艺名为“小小叫天”。哪知这一艺名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挖苦。张英杰一气之下,索性改艺名为“盖叫天”,表示他要在艺术上“盖过小叫天”。

戏剧舞台上,这几位盖春来追求盖过的李春来可真不简单。

当年,直隶高碑店人李春来(1855-1925)长期活跃于上海京剧舞台,为“南派”武戏的开创光大建树颇多。李基本功扎实,腰腿功均超人一等,开打干净利落,筋斗冲、翻得高、落得稳。李演戏讲究认真,终成就早期武生三大流派之一——“李派”,亦成为“南派”武生鼻祖。

女盖春来的母亲曾是通州一带的京剧武生

小王桂卿出生于1927年,也是京剧武生。小王桂卿的家庭是京剧世家,他本人也是武生名角,他给我们盘点的盖春来无疑是真实的。遗憾的是,小王桂卿落掉了一位与他同时代的女盖春来。

这位女盖春来,大约1930年出生,月日不详。她的母亲筱小楼是容仙坤班演员,1915年前后在北京主演(或出演)《阳平关》《诸葛亮招亲》等戏,在通州一带颇有名气。筱小楼的丈夫是一位奉系军官,后来南下失联,筱小楼带女儿投奔师父姚德宝,可惜还没有见到师父,便不幸离世。姚德宝便收养了筱小楼的女儿为义女,给她取名盖春来。这位女盖春来,只有艺名,没有真名。

女盖春来6岁跟师父学艺,8岁登台演出,建国后参加移风剧团。1952年入职察哈尔省少年晋剧团,成为一名专职戏曲艺术老师,1955年起在河北省戏曲学校任教,是一位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评价盖春来,她之于河北的戏曲教育事业,是开拓者,是守望者,播火者。

也许是女盖春来建国后长期奋斗在戏曲教育一线,才没有进入小王桂卿的视野吧。

棒打东洋狗,与赵丽蓉同团,出演贺龙奶奶,这位盖春来剑胆琴心

盖春来

女盖春来传奇:棒打东洋狗

就在盖春来享受舞台的精彩时,日本鬼子打进了中国,破碎了盖春来的舞台梦。

此后,盖春来不仅仅在舞台上锄奸惩恶,在台下遇到不平事也是兵戎相见,侠肝义胆。

侵华日军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对于那些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更是百般戏谑。为此,许多女演员剪去了长发,打扮成男人模样。即便如此,女演员遭到鬼子戏弄的情况还是屡有发生。

一次,盖春来的一位师姐演出《玉堂春》,演出前要去厕所,被鬼子堵在了后台,吓得不敢去厕所,就这样急勿勿地开演了。

三堂会审一折,由于跪得时间长了,女演员尿裤子了,身上穿的红罪衣被染成了紫色,一时间羞愧难当。日寇却喝起倒彩:“尿裤子了!尿裤子了!”仓促之间女演员被赶下了台。

第二天,这位演员一登台,台下依旧起哄。

第三天,这位演员上吊自杀了。

这件事对盖春来影响很大,看到自己姐妹被日本鬼子胁迫而死,她心中充满了怨恨。

鬼子也对这个浑身功夫的假小子有点发怵,总是找时机挑衅。

1942年的一天,盖春来正准备演出《白水滩》,一名鬼子小队长钻进了后台,一屁股坐在盖春来的衣帽箱上,这让正准备换服装化妆的盖春来很是为难。离开演时间越来越近了,盖春来再也忍不住了,随手抄起一只靴子狠命地砸过去。鬼子小队长恼羞成怒,拔出手枪,盖春来一个箭步冲上去,抬腿踢飞了手枪。戏团经理好说歹说,演出才得以开始。

盖春来饰演十一郎,一出场就看到台下坐满了日本宪兵,下场门侧边卧着一只日本大狼狗,虎视眈眈地盯着台上。临下场时,盖春来舞起手中的藤棍打向了大洋狗,打得那狗狂吠不已。台上台下的中国人连声叫好,从此“十一郎棒打东洋狗”成为当地的美谈。

当天夜里,鬼子搜捕盖春来,盖春来巧扮男装,逃出了日军的追捕。

棒打东洋狗,与赵丽蓉同团,出演贺龙奶奶,这位盖春来剑胆琴心

盖春来在《挑滑车》中饰高宠

与赵丽蓉同团,曾饰演贺龙奶奶

在北京庆乐戏园子,8岁的盖春来第一次登台,演出《花蝴蝶》大获成功。后来,随着练功的深入,盖春来的武功技巧在演出中不断地增加难度,先是一张桌子元宝顶,后是两张桌子上元宝顶,几个旋子变成十几个旋子。她腰功柔软,筋斗功稳健,武打出手迅疾。从三张桌高处折“云里翻”,她双足跳起,腾空向后翻一周,又稳稳落下。《花蝴蝶》中的“杆上戏”是绝活,盖春来表演的“杆上”绝技,精妙绝伦,在“杆上”走“三险”,下杆时转体360度翻下,整个身体飞出台口,落地时又稳稳地回落在台上,令观众惊奇叫绝。

9岁,盖春来在京张一带就唱红了,人们称其“九岁红”。

长期的舞台实践,盖春来练就了与众不同的演艺风格,身段规矩,动作舒展,武打利索而紧凑,跟斗翻得又高又冲,嗓音高亢激越,响遏行云。盖春来掌握演出的戏有《白水滩》《夜战马超》《三岔口》《狮子楼》《陆文龙》《蜈蚣岭》《铁公鸡》《挑滑车》《长坂坡》等大大小小上百出武戏,成为京张一带有名的女武生。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剧团实现国营化,盖春来编剧本,做导演,做演员,演出或导演了《圣母君》《红娘子》《四姐妹参军》《全家光荣》《小女婿》《艺海深仇》《刘巧儿》等戏。

《张家口市戏剧史略》记载,1949年初,移风剧团在张家口成立,这个剧团,京、评、冀(河北梆子)三剧同演,京剧方面的主要演员有姚德宝(红净)、盖春来(女,武生)、高国梁(武生)等,评剧方面的主要演员有花淑兰(青衣)、筱菊花(花旦)、赵丽蓉(彩旦)等。就一些代表剧目来看,花淑兰《井台会》、赵丽蓉《花为媒》、盖春来《挑滑车》(饰高宠)都在观众中有较大的影响……

棒打东洋狗,与赵丽蓉同团,出演贺龙奶奶,这位盖春来剑胆琴心

移风剧团新排《四姐妹参军》剧照.

棒打东洋狗,与赵丽蓉同团,出演贺龙奶奶,这位盖春来剑胆琴心

在电视连续剧《贺龙》中饰贺龙奶奶

执教菊坛,呕心沥血育英才

1955年,河北省成立戏曲学校,盖春来和也带领的晋剧班调到省戏曲学校,成为戏曲学校建校的第一批教师。在省戏曲学校,盖春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更多地融进关爱关心,她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经历,编写了《枪式组合》《刀式组合》《水袖组合》等,这些教材在全国都是第一份。

盖春来带的晋剧一班、二班的学生,后来都成了当地剧团的台柱子,有的走上了教育岗位,传道授业,如韩淑英、张桂英、李增香……

省戏校评剧班的学生们称盖春来“大辫子老师”,这个班的学员大部分是省内各评剧团选送的演员,是来学校进修的,苦于没有好老师,许多学生就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学校安排负责晋剧班教学的盖春来给评剧班上课,这下子可把评剧班的学生乐坏了。盖春来说,这班演员唱功好,都有一副好嗓子,他们缺的是身段表演上的功夫,我就在这上边给他们下功夫。根据需要,盖春来教这班学生脚底下的功夫,青衣怎么走,花旦怎么走,水袖怎么舞,侧重于身段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训练,这个评剧班的演员演技大大提升。

这个评剧班的学生毕业后散布在全国各地评剧院团,成就斐然,他们有庄素坤、解玉文、张丽华、董晓桃……

盖春来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为河北省培养了建国后第一批戏曲演员,为以后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棒打东洋狗,与赵丽蓉同团,出演贺龙奶奶,这位盖春来剑胆琴心

1960年,盖春来(左一)教授枪式组合

发展二人台,唱念做打好戏连连

1970年代初,各地排演样板戏。河北省康保县想用自己的地方戏排演样板戏。他们招收了一批学生,但是苦于没有教师教戏,左右为难之际,他们想到了盖春来,把盖春来从内蒙古商都县请了回来。

二人台是康保县的主要戏种,它流行于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地区及内蒙古,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主要以“三打一挂”的小戏为主,以唱见长,舞台表演随意即兴。在过去大都是民间艺人走街串巷表演。

盖春来认为,康保民间的二人台只注重唱,不善于演,而且小戏只能在乡土间演唱,很难走出去,产生更大的影响。只有拍大戏,丰富唱腔,唱念做打并重,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1972年,盖春来指导康保县剧团排演《山花烂漫》,一举成功,在张家口汇演中获奖。

从1972年至1979年,盖春来指导康保县剧团先后排演了《山花烂漫》《骏马飞腾》《朝阳沟》《高原激浪》《十五贯》等二人台现代戏,彻底改变了过去二人台没有大戏的状况。其中《骏马飞腾》获河北省一等奖,《高原激浪》《山花烂漫》获省优秀奖。期间,盖春来带出来的学生有100余人,他们活跃在二人台的舞台上,成为二人台的新生力量。

报道文化事件

跟踪文化人物

聚焦文化热点

乐享文化产品

百姓视角观察文化,请关注 文化界阎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