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海外陪讀之前,李娜與丁一一還算母慈子孝。可開啟“一對一”相處模式後,一言不合就劍拔弩張,成了母子常態。究竟是低齡留學該“背鍋”,還是李娜本人需反思?圖為《陪讀媽媽》劇照

16歲的兒子越來越令人費解了,怎麼辦?一家人在孩子學業上產生巨大分歧了,怎麼辦?因為陪讀,一連串“怎麼辦”困擾著劇中女性。

習慣了老一輩的無條件支持,職業女性忽然要獨自負擔所有家務;習慣了當“週末父母”,在自身專業裡如魚得水的高知女性,忽然要重新研究陌生的體制與環境。因為孩子學習狀態的改變,接二連三的“忽然”也降臨到了孩子媽媽們的身上。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孩子留學,媽媽陪讀,爸爸“滅火”,這樣的一家三口相處模式,對於“家有留學生”的家庭而言,不在少數。

電視劇《陪讀媽媽》已在浙江衛視和愛奇藝播出。當代都市,兩代人的相處及新舊教育觀念衝突,看似老生常談。而今,隨著低齡留學的趨勢愈加明顯,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即將面對他們的青春期兒女,海外陪讀、父母自身成長等老命題裡的新困惑浮出水面。此前播出的《小別離》陳述了三個初中生家庭“要不要留學”的不同態度。今年熱播的《歸去來》速寫了幾位大學留學生及其背後原生家庭的複雜牽絆。眼下這部新劇,某種程度上,既可視為《小別離》的後續,又能被看成《歸去來》的前傳。它試圖引發觀眾探討:當中學生們紛紛出國留學,飄洋過海經受考驗的,究竟是孩子還是媽;當親媽們一個個變為“吼媽”,該“背鍋”的是低齡留學這件事兒,還是家庭自身的相處理念。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小別離》劇照

低齡留學案例漸多,青春期的典型症狀在海外環境裡被一一放大

《陪讀媽媽》的視角從丁家切入。胡先煦飾演丁一一,他剛唸完高一就被父母送去了溫哥華。母親李娜由梅婷飾演,執掌一家百餘人規模的化妝品公司;父親丁致遠由許亞軍飾演,是位高情商的大學教授。夫妻倆工作繁忙,爺爺奶奶“代行”了部分家長職責。蜜罐裡泡大的孩子孤身留洋,“不適應”三個字撲面而來。於是媽媽臨時赴加,從暫住變成陪讀,大小故事或曰“事故”由此展開。

第一樁事故由小丁同學自導自演。他挖空心思想回國,說服同學羅盼配合自己上演一出“校園暴力”,以求學校除名。不料,趕來處理事故的媽媽發現了真相,丁一一的小算盤落空。隨後,無心學業的兒子與“填鴨”般給孩子報滿興趣班的媽媽,沉迷遊戲的兒子與“搬救兵”限制家裡網速的媽媽,第一次上臺演出的兒子與失約沒來捧場的媽媽,母子間的衝突不斷升級,兩人儼然從國內的母慈子孝走到了一言不合就劍拔弩張的境地。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乍一看,這些問題可能發生在所有“家有青春期”的父母子女間。但在留學專業人士眼中,低齡留學趨勢漸顯,會加劇青春期的典型症狀。上海升藤學院的夏老師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在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增速放緩的大前提下,低齡化留學卻呈增長態勢。2017年,在所有中國赴海外留學生裡,中小學人群佔比達到30%,同比增長五個百分點。他說:“我們並不提倡低齡留學。一方面,孩子在學業上的目標不夠明確;另一方面,他們的心智、語言、自理能力都未成熟,一洋遠隔可能會使這些困難在陌生環境裡被疊加、被放大。”

現實問題投射在劇中,《小別離》的三組家庭為“該不該送孩子留學”舉棋不定,甚至爆發衝突。《陪讀媽媽》裡的丁一一因為留學的決定來得倉促,他從學業到生活表現出了種種反常。至於《歸去來》裡的成然,物質上“富養”與精神上“窮養”的合圍結果,讓他儼然成了低齡留學的負面典型。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為人父母不需要證書,卻要用一生時間來完成考核

《陪讀媽媽》裡,聽聞母子失和,丁致遠趕來溫哥華“救火”。他有句臺詞說出了生活真相:“為人父母不需要證書,卻要用一生時間來完成考核。”

從表面看,李娜的難題似乎都是因出國陪讀才排山倒海地來。比如她的醫療觀念在西方醫生眼裡無異於小題大作,而加拿大警方對於路邊違法停車的處置態度也讓她深覺一驚一乍,這些固然是異質文化土壤結出的果。可於李娜,真正困境仍舊是代際間如何去愛去理解。在黑客入侵校園網篡改分數這樁疑案上,父親丁致遠堅信兒子“不是這樣的人”,母親李娜在校董面前說不信,轉身卻對兒子怒吼“你可知這是人品問題”。難怪丁一一反覆沮喪,自己在媽媽眼裡“什麼都不是”。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一如丁致遠在勸解李娜時所言,“我們太不瞭解孩子了,就像當年我們也不瞭解自己的父母”,每一代人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的身份轉變,其實都是一趟“少年不知詞中意,讀懂已是詞中人”的生命循環。“陪讀媽媽”的難題尤其突出,很難說不是“一對一”的模式增添了相處的難度係數。

再看劇中的其他“陪讀媽媽”,“交換生”羅盼之母陳莉莉,為讓兒子在面子上不輸其他家庭條件更好的孩子,不惜違法“打黑工”,卻忽視了品學兼優的羅盼已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溫哥華陪讀媽媽互助會會長”胡媛媛為免兒子楊洋傷心,隱瞞了丈夫在國內出軌多年的事實,自己反遭孩子誤解;單親媽媽夏天長久以來隻字不提女兒的生父,她以為從小受西方教育薰染的戴安娜足夠灑脫,但也許事與願違……陪讀的生活給媽媽們拋下千頭萬緒的挑戰,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必然有代際間換位思考、握手言和的母題。

在《陪讀媽媽》的總編劇亮眉俠看來,“陪讀幾乎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亮眉俠本名王霞,目前是同濟大學經管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多年兼職“陪讀媽媽”的經歷,讓她感慨於中國父母的無悔付出與犧牲,也對“把孩子當成自己夢想執行者”的教育方式,產生無限思索。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歸去來》劇照

事實上,《歸去來》已展示過一種失控的“愛的給予”。該劇中,鑄成大錯的那幾位父母,他們的出發點,又何嘗不是“竭盡所能為子女縮短奮鬥的過程”。

王霞說,如果電視劇能將一部分人的真實關切呈現出來,並通過熒屏內外引發良性探討,那麼自己的這次跨界寫作,也算值得。

那些電視劇中的“留學生活圖鑑”

隨著留學成為當代都市中越發普遍的話題,留學題材電視劇,也因折射了部分現實而可被視作“留學生活圖鑑”。打開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發展報告,“中國留學發展的現狀、特點與趨勢”條目中有著如下表述:低齡留學佔比增長明顯;留學發展繼續保持大眾化態勢;國際學校與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快速,提供了“留學”的新選擇;學術誠信問題引起中國留學發展領域的關注……凡此種種,在電視劇裡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情節描述。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小別離》的主角是來自北京的三組中考生家庭。方朵朵成績中游但有個性、講自主,父親方圓是眼科醫生,待妻女都寬以至上,母親童文潔是公司高管,於己於女都處處要強。另兩家分別為對照組,擁有“學霸”的工薪族琴琴一家,以及“學渣”張小宇所處的“再生家庭”。該劇反映了一部分人送孩子出國的微妙心態。比如張小宇的父親張亮忠,面對兒子每況愈下的分數,他覺得“送出國”是百憂解,往後兒子在自家公司裡即使遭遇幾個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也能有海歸這層“鍍金”身份作掩護。類似“留學與逃避升學壓力”“出國與履歷光鮮”之間不可名狀的聯繫,呼之欲出。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陪讀媽媽》在國產劇裡第一次直接描述小留學生和他們的陪讀媽媽。劇中丁一一、羅盼、楊洋雖然都從上海出發赴加,但留學的模式、陪讀的方式各有不同,各自呈現了一部分真實現狀。丁一一是在一次家庭遊學過程中選擇了這所學校,旅途中的美好印象令他的留學成為一次有欠考慮的決定。楊洋是典型“富二代”,也可能是現實裡最早留學的那批孩子。而羅盼則是如報告中所說的 “國際學校與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模式下的交換生。不同的出發點,派生了他們之後不同的留學難題。

低齡留學趨勢漸顯,這是一種中國父母獨懂的陪伴與付出

在《歸去來》和《陪讀媽媽》裡,都有涉及學術誠信的問題描述。《歸去來》裡,成然是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用錢買來“替身”代考、代上課,東窗事發後,遭到嚴厲處分。《陪讀媽媽》裡,無論是開篇的校園暴力疑雲還是之後黑客入侵校園內網篡改成績單的疑案,都能反映出相關問題正在留學領域備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