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羣

1934-1945年,侵華日軍歷時十餘年,在東起吉林省琿春,中部經黑龍江省中蘇邊境,西至內蒙古海拉爾(今呼倫貝爾)和阿爾山5000公里的邊境地帶,共修築17處要塞,要塞群共約1700公里,共有8萬個永備工事。 工程規模浩繁,結構複雜,世界罕有。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1934-1945年,侵華日軍歷時十餘年,在東起吉林省琿春,中部經黑龍江省中蘇邊境,西至內蒙古海拉爾(今呼倫貝爾)和阿爾山5000公里的邊境地帶,共修築17處要塞,要塞群共約1700公里,共有8萬個永備工事。 工程規模浩繁,結構複雜,世界罕有。

要塞由東向西分別為:琿春,東寧,鹿鳴臺,綏芬河,觀月臺,(綏芬河要塞群)半截河,廟嶺,虎頭,富錦,鳳翔,霍爾莫津,璦琿,黑河,法別拉,烏奴耳,海拉爾,阿爾山。

此外,還包括數以千計的永久性地下倉庫、電站、通信樞紐部、給水站等附屬軍事設施和大量二、三線一般陣地和野戰陣地及軍用機場、軍用鐵路和公路,工程巨大。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琿春要塞遺址

琿春要塞位於琿春市春化鎮東北約6.5公里草坪東山區域。草坪東山”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3.5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此山除了西面有兩個進山口(俗稱頭道關、二道關)外,四周都是懸崖峭壁,且東、西、南三面環河,北面雖然是沼澤地,但北面的山崖又極為陡峭,山東、南兩面正對著俄羅斯方向視野開闊,易守難攻,是絕佳的建設要塞之地。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琿春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琿春要塞遺址

東寧要塞:位於黑龍江東寧鎮。它北起綏陽鎮北閻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寬110多公里,縱深達50多公里,曾被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日偽時期,侵華日軍為了防止前蘇聯的進攻及為隨時對蘇聯進攻,在此屯駐了日本關東軍三個師團計13萬多人,並構築了飛機場10個,永久性工事400多個,野戰炮陣地45處。現已發現的地下軍事要塞有勳山、朝日山、勝洪山、母鹿山、409高地、麻達山、三角山、甘河子、閻王殿、北夭山等處。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東寧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東寧要塞遺址

綏芬河要塞群位於綏芬河市區東南部,東距國境線 200米,綏芬河要塞群正面寬40公里,縱深20 30公里,有“綏芬河”、“鹿鳴臺”、“觀月臺”三大要塞群,除一般的野戰陣地外,分別由15處地下要塞組成。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綏芬河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綏芬河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半截河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半截河要塞遺址

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其範圍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邊,其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30公里。主要集中在虎東山,猛虎山,虎北山,虎西山和虎嘯山五座標高100-150米的丘陵地帶,整個要塞以猛虎山為主陣地,虎東山和虎北山為兩翼前沿陣地,南北呈鉗型起護衛陣勢,位於主陣地西面的虎西山和虎嘯山兩個陣地作為背後依託支撐猛虎山主陣地,形成三道防線。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虎頭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虎頭要塞遺址

富錦要塞位於烏爾古力山。1939年,日軍開始在構築地下軍事工程。至1945年,日軍在富錦修築的地面軍事工程有:港口2個、機場4個、軍營8處、沿江炮臺7座、鋼筋混凝土工事138個(其中烏爾古力山有90個)、反坦克壕數條。地下軍事工程數目不詳。

1945年7月末,日軍在撤離前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對要塞的地下工事進行了嚴密偽裝。 1945年8月蘇軍攻抵富錦,但烏爾古力山未發生任何戰鬥,蘇軍佔領富錦之後,將烏爾古力山絕大多數的地面工事爆破摧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富錦五頂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翔要塞(又稱興山要塞)位於鶴崗市鶴礦集團青山林場、青嶺林場和鶴崗市林業局細鱗河林場陣地山一帶,"興山要塞"依山傍路而建,直接控制鶴崗通往原蘇聯阿穆爾捷特的交通要道。日本不僅在此大量屯兵,還構築了指揮所、士兵休息室、伙房、彈藥庫、觀察所、碉堡群、炮臺、隱蔽部、防坦克壕、戰壕、交通壕等地上和半地下工事。“興山軍事要塞”大約在1939年築成,1940年正式部署兵力,當時日軍守備隊有6個步兵中隊、兩個炮兵中隊和1個工兵中隊。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鳳翔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鳳翔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霍爾莫津要塞守備隊兵營

黑河要塞群位於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稗子溝、高地營子一帶,距黑河市區8公里至10公里處,方圓約為10多平方公里。包括黑河要塞、璦琿要塞、法別拉要塞。日軍在黑河先後修建大型兵工廠兩座,大、中、小型彈藥庫500多處,沿黑龍江邊修山洞1250多個,兵營50多處,軍用飛機場13個,其中愛輝縣就有10個,黑河要塞作為這些軍事設施的組成部分,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重要罪證。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黑河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黑河要塞遺址

璦琿要塞是日本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後,為實施對蘇作戰計劃在黑河西南臺地高地營子西山及稗子溝北山一帶修建的鋼筋水泥築壘工事集群,當時被稱為滿洲第七國境陣地。該陣地東西縱深3.17公里,南北翼展3公里,總佔地面積951萬平方米。黑河璦琿要塞1934年春天開始施工,築有地下永備工事4組,5-9米直徑的大口徑火力炮臺10組,可作360度旋轉的鋼、銅帽炮座三四十處,可移動式重火力炮位穿插其間,構成邊境北部正面前沿火力打擊集群。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璦琿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璦琿要塞遺址

烏奴耳要塞位於牙克石市烏奴耳鎮,要塞群修建於1932至1944年,整個要塞分佈在1100平方公里範圍內,東至興安嶺、南至腰房子、西至高吉山,北到五道樑子。長達127.6公里,陣地主要設置在濱洲鐵路兩側及隘口、公路兩側高地上,共修築400餘個永備工事和大量的野戰陣地及戰需附屬設施。分為烏奴耳陣地、博克圖陣地、免渡河陣地、牙克石陣地。主陣地位於烏奴耳二道樑子一帶,制高點海拔在1100米左右。圍繞山體構築有永久工事碉堡、掩蔽部、觀察所、指揮所、炮兵陣地、掩體及大量的交通壕、戰壕、水井、蓄水池等工事100餘個,戰時由119師團挺進大隊配備重炮扼守。烏奴耳要塞是關東軍構建最大、投資最多的一處要塞,計劃屯兵3個師團,計7萬餘人,日軍修築要塞總計費用5億偽元,而烏奴耳要塞在戰敗投降前已經投入8 000萬偽元。三是要塞工事大部分沿濱洲鐵路(時俗稱北滿鐵路西部線)分佈,尤其在烏奴耳、伊利克得一帶較為密集,是唯一一處構築在鐵路線兩側山地的軍事防禦要塞。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烏奴耳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烏奴耳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烏奴耳要塞遺址

海拉爾要塞也稱海拉爾築壘地域,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軍事工事中最大的兩處之一。位於海拉爾城區的制高點敖包山上。以各抵抗樞紐部為防禦主陣地,以設立在各抵抗樞紐部空隙間高地的輔助陣地為策應,從整體上構成一個嚴密的防禦體系。由地上與地下相連通的兩部分組成,地下工事距地面12至17米,採取地下掘進式建成.海拉爾要由5個主陣地和4個輔助陣地組成,以敖包山、北山陣地為主體,殘存各種工事總面積10000多平方米,地下通道總長約4000餘米,各類用房50多間。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海拉爾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海拉爾要塞遺址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海拉爾要塞遺址

阿爾山要塞始建於1935–1945年,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由花炮臺陣地、五叉溝機場、南興安隧道、碉堡、阿爾山車站等組成。阿爾山要塞是侵華日軍在中蘇蒙邊境地帶修築的17處要塞之一,也是這條被日軍自喻為“東方馬其諾防線”要塞群中唯一的中蒙邊境要塞。修建單位是關東軍第三面軍第107師團。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阿爾山花炮臺要塞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阿爾山日軍鐵路碉堡

罪證: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

阿爾山日軍鐵路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