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中華風水的起源

風水這門學問,是我們中國人追求生存、利用環境的記錄。風水學的發展歷史就是中國人從對付惡劣的自然環境到渴望達成人生欲求的生存發展的歷史。人體血液中各種元素的含量和地球土壤的成分含量具有驚人的一致性。“地靈人傑”是對“風水是一門生存科學”的最佳詮釋。

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中華風水的起源

1200萬年前,古猿迫於生存危機尋找適宜居住的環境,這就是風水的緣起。之後的直立猿人、智人、真人,到石器時代、陶器時代,以至商周時期的青銅文化,人們把“居住法則”口口相傳,為風水形成理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中華風水的起源

風水學家認為,大地山河之間,有一股蓬勃興旺的“氣”,叫做“生氣”,可以使草長鶯飛,萬物欣欣向榮。研究風水最大的目的就是找出生氣藏匿的地點,乘用這股生氣來使自己興旺發達。

巖洞時代要求生存地具備四大風水要素:水源、食物、防患北風、防患洪水,而這些要素正是古猿生存所必需。4000多年前的夏朝宮殿,就有依“正南北”軸線組成對稱的建築,例如河南省登封市的王城崗古城,這種建築定向能夠北避寒風,南迎和風,冬暖夏涼,適宜居住。

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中華風水的起源

再到唐朝,孔穎達在《禮記註疏》中寫道:“周禮,王有六寢,前是一寢,餘五寢在後,通名燕寢;其一在東北,王春居之。一在西北,王冬居之。一在西南,王秋居之。一在東南,王夏居之。一在正中,王六月居之。"春、夏、秋、冬分屬木、火、金、水,中間月份屬土;東、西、南、北分屬木、火、金、水,中屬土。這是季節與五行的對應關係,也體現了居住時對自然條件的利用。

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中華風水的起源

大量研究表明,中國風水術中的“龍穴寶地”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學科的“聚落髮源地”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地理環境特點。二者大多都發生在“盆地”、“沖積扇平原”、“河階臺地”、“二河交匯處”、“平地高岡”、“湖中砂地”、“綠洲”、“濱海山麓平原”等地。可見,風水是古代中國人觀察自然、嘗試與環境共同繁榮的居住法則,為人類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生存經驗。

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中華風水的起源

今日黃曆


您的喜愛是對風水最大的支持!

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中華風水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