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丘成桐懟中國基礎教育,打了衡水中學們的臉!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認為,靠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打下的“基礎”並不牢靠。當國外中學調動學生興趣、學習熱情時,中國基礎教育還沉浸在千年不變的“出水管、入水管”的應用題。

哈佛教授丘成桐懟中國基礎教育,打了衡水中學們的臉!

2018年高考成績公佈的同時,以衡水中學為代表的中國500強中學之間的比拼也悄然拉開帷幕。

今年教育部嚴禁炒作“高考狀元”。不讓突出“點”,國內“超級中學”們便曬一曬“面”——比比700分以上學生的數量。

這便是中國基礎教育的高光時刻。年復一年的高考改革,每次似乎都是以高分作為收場,中國教育GDP的巨大慣性仍在延續。

為這些高中階段的牛校喝彩嗎?看到那些“大紅喜報”我真的高興不起來。

作為二十多年前的“準狀元”(高考成績進入北京市文科前30名),我也算“曾經滄海”了。當時看到“喜報”確實很激動,但很快,我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哈佛教授丘成桐懟中國基礎教育,打了衡水中學們的臉!

其實,為了高考備考,我們在人生中最好的年華里浪費了太多時間!

如今,這種浪費不但在延續,而且變本加厲,以致很難辨析高中與高考培訓班的區別。

這種被標榜為“勵志”的教育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呢?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就批駁了“中國基礎教育強於國外”的說法。

丘教授認為,靠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打下的“基礎”並不牢靠。當中國教育界還沉醉於“中國學生整體數學素養高”的臆斷時,美國的“一些好的學校,十一、十二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二、高三)學生的微積分已經做得非常漂亮,但聽說國內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學微積分。”

哈佛教授丘成桐懟中國基礎教育,打了衡水中學們的臉!

由此,我想到採訪教育部留學協會特聘美國留學專家莫老師時,她提到的美國高中數學教學的特點:

學生針對老師提出的數學問題,先做調研工作,從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收集數據,然後泡圖書館查閱資料,而最終的作業是研究報告。

這可不是完成“出水管、入水管”應用題那樣簡單、無聊。

丘成桐教授還談到美國中學注重語言、數學和寫作的能力訓練。

語言教學突出表達能力(演講、演示),數學教學注重邏輯和推理,寫作教學集中在分析、解決問題思路、方法。

明確而科學的教學目標,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此爆發出的熱情、幹勁,遠遠強於應試教育。

哈佛教授丘成桐懟中國基礎教育,打了衡水中學們的臉!

​國內中學的教學模式在國際上集中曝光是前幾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

英語流利的中國中學教師來到英國後,把中國體制內的教法和經驗原封不動地移植到了英國學生身上。英國人發現中國老師的高壓政策、題海戰術和價值評價體系與自己的生存環境是那樣格格不入。

新教法實施幾天後就破產了,疲憊不堪的英國學生開始漸漸失去了繼續學習的興趣。

當國內體制輸出到國外時,除了文化差異的因素外,我們還是看到了中國基礎教育缺失的人文關懷和因勢利導。

一個改革、開放、創新的時代,如何能承受這樣的教育模式呢?中國的學生(或者說中國的未來)真的傷不起了!

哈佛教授丘成桐懟中國基礎教育,打了衡水中學們的臉!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