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手里有一支几十万人的强力部队,朱允炆到死也没有启用?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之后,开始大规模迫害功臣,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朱家的江山。朱元璋对于外姓将领的信任度几乎为零,他只相信自家人,于是把自己的儿子全都派往全国各地镇守,也就是藩王制度。

此人手里有一支几十万人的强力部队,朱允炆到死也没有启用?

不过,藩王势力过于强大,对于中央政权的威胁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朱元璋死后,没有了五指山,藩王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1392年,朱元璋原定的太子朱标意外病逝,他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和他的谋臣们敏锐的意识到,藩王势力太大,对中央政权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密谋削藩。

此人手里有一支几十万人的强力部队,朱允炆到死也没有启用?

削藩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的造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靖难之役”。朱棣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而朱允炆又是一个软弱的君主,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燕王朱棣的军队势如破竹,从北方一路南下,直逼南京。让人无语的是,朱允炆因为害怕自己背上杀叔的罪名,竟然命令前方将士不要杀死朱棣!

面对朱棣的闪电攻势,建文帝匆忙派出名将耿炳文北上迎战,一度阻止了朱棣的攻势,战争陷入僵持。然而,有内奸泄密,让朱棣得知了南京此事防备空虚,拿下首都轻而易举。于是,朱棣绕过耿炳文的防线,直接南下进攻南京,连下数城,包围了南京。最后,建文帝终于没有背上杀叔的罪名,因为他被自己的叔叔杀了(因为没找到到朱允炆的尸体,所以并不能确定当时他死了没有)。

此人手里有一支几十万人的强力部队,朱允炆到死也没有启用?

以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这场战争,我们会发现,要不是朱允炆的软弱和优柔寡断,靖难之役他本可以胜利的,更别说当时西南地区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参加战斗了。这支军队便是沐家军,人数多达30万,是战斗力强悍的野战军,统帅是沐英。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在推翻元朝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十分受朱元璋器重,亲如父子。在沐英死后,他的儿子沐晟接管了这支军队。可以说沐家军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最宝贵的遗产,那么为什么建文帝到死都没有启用这支军队呢?答案很简单,也很让人唏嘘。因为根本来不及。

此人手里有一支几十万人的强力部队,朱允炆到死也没有启用?

靖难之役的主战场在北部和东部,距离西南地区是很远的,当时可没有大型运输机可以空降部队。更不要说李景隆溃败的速度之快,根本没有为建文帝调兵遣将争取到一点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