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的过程,就是学会与焦虑相伴的过程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文/娘娘说

作者/辣妈菲爷

01

还没有养娃前,用钢筋来描述我的神经一点都不过分,焦虑?这种情绪我是不会有的,开车被人蹭了我也懒得因为一道刮痕和人计较,直接大笑而去;买人生第一套房子的时候,直接看了个样板间就像买白菜一样买了……

记得以前开车在路上被人蹭了,对方全责,但是我一看也就道刮痕,算啦,算啦,要是和对方折腾还要交警保险4S店,太麻烦了。现在开着这道带刮痕的车,特轻松!插队停车什么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我的神经大条源于我的生长环境,去年国庆回老家就算我已经重感冒,喉咙痛嗓子哑,但是我家的饭桌或者是酒席并没有为我这个病号准备一些“清淡食品”,除了红辣椒还是红辣椒,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了一顿又一顿,然后我的重感冒不治而愈了。

养娃的过程,就是学会与焦虑相伴的过程

02

回顾我的成长之路,我确实也是这么糙着养大的,不像我家那可怜的娃娃,连红烧排骨都不能多吃。每次我家娃一边对我热泪盈眶,一边委屈巴巴说“妈妈我想吃~”的时候,我忍不住都会给她再夹一小块。

但是我这一夹,娃是吃得很快乐,我这个做妈的就可能会被她爹指着鼻子大骂“说了不能给孩子吃那么多热气的东西,到时候生病又要打吊针。是想累死我妈吗?”

和我每餐无辣不欢不同,我家娃从小都是标准的养生餐:少油少盐,无色无味的蒸煮食物。至于,烧烤煎炸?不存在的,甚至小孩子普遍喜欢的糖果饼干更是碰都没碰过。

作为一个秉承“娃就要糙着养”的老母亲,我总是会在她爸她奶瞧不见的环境下,只要娃想吃的,我都会给她买点吃吃,反正我都这么糙着过来了,我家闺女总归不会太差。

然而事实总会和我的想象相反,每次我想糙着来的时候,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娃就会遭遇病魔的袭击,把全家人累得人仰马翻,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全家都会指责你,就是你一个星期前给她吃XXX导致的,看吧,就是你不听我们劝,两个月前硬是要带她游泳导致的;看吧,就是你一年到头老是带她出去玩累病的……

面对这种荒谬的指责,我起初会争辩两番,但是一口难辨多口,更何况,次数多了,我也开始害怕,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每次生病,娃受苦受累不说,你还要担惊受怕,担心抗生素有没有滥用,到底该不该打吊针……

养娃的过程,就是学会与焦虑相伴的过程

03

是不是从一开始,如果你遵循着家里的观念,百般禁忌,把孩子当个佛一样供起来养,就没那么多事了……

于是当娃只是不小心喝水呛到而咳嗽几声,你都会心惊肉跳,赶紧喊娃多喝水,然后心里默默祈祷,千万别咳嗽,千万别生病……

家庭成员总是把他们的焦虑感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你,于是你也变得小心翼翼,唯恐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小心,就成为你的“证据确凿”的罪证。

一个本是神经大条潇潇洒洒生活的人,硬是变成一个育娃焦虑病患者,娃一生病好不容易把她在奶奶房间哄睡,想着回房间休息一下,但是娃奶奶只要半夜一过来敲门我就会条件反射一样跳起来,甚至只要听到类似敲门的声音我都会从睡梦中惊醒。

我无法控制这种强烈的焦虑,娃一生病我就想着要立刻采取措施,就怕小病变大病,不敢吃中成药,因为育儿理论告诉你中成药会伤害小孩的脾脏;就算医生开的药,看到抗生素也会警铃大响,至于吊针就更让你纠结了,每一次吊针你都要怀疑这是不是滥用,会不会下一次生病还是只能吊针?

养个娃,除了要应对自内而来的焦虑,还要应付一个只会嘴上瞎逼逼,平时并不养娃的娃爸,每次娃有突发状况,都会揪着我来指责,你看肯定又是你的锅……

从前我的心那么大,神经那么粗,可是养个娃而已,怎么就被这千钧万势的神秘力量给拖入焦虑的深渊呢?

难道这对你虎视眈眈的育儿焦虑,我就真的不能摆脱吗?

养娃的过程,就是学会与焦虑相伴的过程

04

别说,真的很难摆脱,养娃路漫漫,生病只是其中一个坑,未来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坑在等着你。

娃从刚出生的那一刻起,各种发育指标对照在折磨你:身高体重,什么时候会爬,什么时候走路,什么时候会说话……

再大一些还有什么自主吃饭,自主入眠,冬天怕她冷,夏天怕她热……

为了我的小命着想,这些我都视而不见,直接该怎样就怎样,娃只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行,但是碰上上面所说的生病打针吃药这些危及孩子健康的问题,我又会开始焦虑了。

每次只要想到,我还有一个焦虑大boss——教育,我就焦虑得头皮发麻。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适用于你以前的放养式学习方法,隔壁那个正在读3年级考了99.5分的孩子,全班排名37名;父母都是清华博士,他们家的孩子也只是勉强考了2本;吃中午饭的时候,坐你旁边的同事正在劝你“趁孩子小,赶紧学好英语,首先保证词汇量,大了就能空出时间给其他学科……”

看着娃娃渐渐长大,就算学位房再贵,你还是咬咬牙买了;

各种养娃群里不断涌现各种传说,不愧是“别人家的孩子”,3岁就能读全英文绘本,5岁开始就拿各种奖牌勋章的,这还不够优秀,家长还给孩子报名了学而思……

看,你心态淡定,想让孩子顺其自然成长学习,又怎样?看着身边本来心境平和淡定的过来人,一个接一个,都走上了鸡娃的道路,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走进,就不怕将来孩子怪你没关心她的教育吗?

05

人生识字忧患始,为人父母则感觉更甚,虽然我们不能勇敢地说可以战胜这种情绪,但是我们可以学会与“焦虑”相伴。

养娃不能百般禁忌,人生不能每一分每一秒都缜密思量,精打细算,老祖宗告诉我们百密总有一疏,既然如此,不如神经大条点,难得糊涂,让一切顺其自然。

放过孩子,不要拿他们和“牛娃”比较,牛娃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商业机构需要这些孩子来证明自己培训的有效性。理性的比较方法是拿娃和周围或者社会上的“平均值”作比较,苹果比苹果,香蕉比香蕉。

凡事有度,在孩子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我们既不能过度焦虑鸡娃,也不能太过放羊式教养,讲究松弛有度,平时多抽时间陪伴孩子。让神经再大条点,对于一些育娃生涯中可有可无的小事,我们就无需太在意。

不如把省下来的心灵空间和时间,交给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和娃创造更多愉快又美好的亲子时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孩子这声“妈妈”。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