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枝蘭專訪派瑞:重服務,強技術,派瑞威行領跑流量運營

九枝蘭專訪派瑞:重服務,強技術,派瑞威行領跑流量運營

2018年,信息流廣告已經建立了成熟度較高的巨大市場:各平臺利用自有的媒體特點和資源優勢,實現了廣告收入的極速增長。各大服務商借助優秀的團隊服務經驗,踩著移動營銷的大勢,乘著信息流廣告的東風,逐漸走向壯大。

九枝蘭注意到,有這樣一家信息流廣告服務商,獲得了業績和口碑的雙豐收,她是科達股份旗下的子公司——派瑞威行。

近日,我們專訪了派瑞威行副總裁楊燕利女士,談一談她家做信息流廣告的成功經驗。

九枝蘭專訪派瑞:重服務,強技術,派瑞威行領跑流量運營

楊燕利,派瑞威行副總裁,多年互聯網營銷和銷售機會挖掘經驗

九枝蘭:派瑞在服務行業做了十年,有哪些重要的歷史性事件或產品服務層面的重大升級?

楊燕利:簡單說說派瑞這些年做的幾件事。

派瑞威行(以下簡稱派瑞)是一家老牌的具備厚重資源和服務優化能力的效果營銷機構,擁有流量運營和互聯網媒體變現的多年操盤經驗。派瑞的成功,得益於成功把握住媒體趨勢。

2013年,派瑞還在主做傳統廣告的生意,隨後移動互聯網來了,派瑞成為廣點通最早的代理商之一,堅持“大客戶,大媒體”政策不動搖,慢慢在廣告市場樹立了自己的品牌。

從那一年開始,派瑞的重點精力從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轉移到了騰訊、今日頭條,公司從單純的媒體採購團隊轉型成為採購、優化、運營、技術於一體的團隊,重點發力信息流廣告。

2015年,由於併購關係,派瑞將更多精力放在了業務上。在對賭期間,公司需要一次服務和產品上的轉型升級去拉動更多增長,那時候的壓力和挑戰可想而知。

2016年接入小米應用商店業務,成為小米網服行業核代,拿到了分發市場中移動流量入口的船票。

2017年下半年,對賭成功,派瑞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產品端,研發技術工具,像智能投放平臺、廣告系統以及DMP。

總的來說,派瑞做對了兩件事,一個是對接大客戶需求,另一個是緊跟大流量趨勢。廣點通,是騰訊公司積累很多年爆發出來的效果營銷類產品,在平臺資源和大數據層面,優勢明顯。派瑞第一時間跟上,幾乎all in,獲得巨大成功。

作為一家流量運營的公司,重要的是跟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不要去想改變市場環境這些大勢,踩對點走對路,比什麼都重要。

九枝蘭:2013年進入廣點通,嚐到哪些紅利?媒體和廣告主如何看待這個市場?

楊燕利:這一年,派瑞all in 廣點通是受到了客戶的影響,唯品會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唯品會手握重金進入信息流市場,投放服務希望由派瑞團隊來做,難點在於日耗一百萬能不能花得出去。

日耗一百萬,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派瑞全力以赴,公司絕大部分人都在做唯品會的項目。當時國內專業做信息流投放優化的公司非常少,且大部分優化人員經驗不足。於是老闆親自帶隊、研究素材、賬戶,公司上下齊心協力,不斷測試,從媒體、廣告主、公司本身為出發點,制定高效的投放策略,很快便嚐到了廣點通帶來的流量紅利。正是因為派瑞抓住了大客戶和大媒體,才可以更好地挖掘流量紅利。

總結出來的方法論,都是後知的。對於服務商而言,要做的事情是把廣告主和媒體的利益最大化,不可控制和改變的(比如改變用戶的閱讀習慣),就去迎合他。大媒體和大客戶對營銷的思考和研究是最前沿的,流量運營方除了關注營銷模型上的創造,還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務和效果上面。

說到這,我覺得派瑞之所以能做成功,除了幸運以外,還有勤懇的付出。在幸運女神的眷顧下,人還很勤懇,做事情會比較容易成功。

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你會發現優秀的服務優化能力,是一種產品能力。PC時代的優化能力在移動時代要有所提升,因為媒體的資源在變化,客戶的需求在增加,服務能力隨著競爭環境的改變不斷升級、迭代,才能一直保持明顯的優勢。

九枝蘭:信息流廣告漸漸成為移動廣告的主流,你怎麼看?

楊燕利:信息流是廣告的一種表現形式,本質上講,平臺上的流量主、廣告主和用戶同時獲益的廣告,才是有價值的廣告,至於廣告以什麼形式呈現,反而是次要的。

信息流廣告的特點是個性化推送,廣告主可以根據平臺提供的標籤去投放,有效降低用戶干擾,無論是出現在好友動態中,還是資訊內容中,信息流廣告都是符合用戶需求和整個廣告環境的。在這種推送邏輯下,信息流廣告的用戶接受度比較高,廣告主和平臺的利益因此能最大化。此時,廣告形式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不僅頭部APP在做信息流,很多中小的垂直APP也在做。信息流廣告投放到大媒體比較好,因為中小APP積累的數據群不夠,用戶精準定向有限,平臺流量拆分也不夠細緻。大流量的APP,應該是繼搜索之後,最有價值的市場了。

九枝蘭:在信息流廣告市場,派瑞做了那麼多年,除了優化團隊以外,還有哪些服務方面的優勢?

楊燕利:優化團隊是派瑞最大的財富,我們有一套成熟的優化師培養體系,幫助職場新人快速成長。

優化師是廣告圈子裡最特殊的一群人,很多優化師摸索出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放經驗,由於各種原因,卻很難沉澱到紙面上,無法分享給更多的人。派瑞從培訓架構做起,搭建高效的新人培養體系,去改變這種現狀,讓老優化師的優秀的經驗沉澱下來。

除此之外,派瑞的智能投放平臺也讓優化師的投放更有效率。我們對接了市面上主流的廣告平臺,提供信息流廣告創意和素材搭配功能,既減少了新素材測試時的損耗,還減輕了優化師的工作壓力。尤其是快速成長中的公司,優化團隊不斷壯大,迅速培養新人並降低新人接手工作造成的損耗,是擺在這些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

派瑞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廣告主的不同需求,將投放經驗豐富到顆粒,做成投放工具包,便於廣告主使用。廣告主的新人操作平臺的時候,直接調用工具包,勾選ABC動作,系統自動完成投放。

九枝蘭:針對信息流媒體主推的oCPM,你有何看法和建議?

楊燕利:無論是oCPM、oCPC還是oCPA,都是按轉化出價,三個指標沒有特別大的差別,它們在評估、排序以及定價邏輯上其實是完全一致的,差別在於它的計費方式。這是一種按轉換出價的常規購買,一定程度上是媒體和廣告主博弈的產物。

在按轉化出價的模式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系統會根據每次發起曝光需求的流量特質對出價進行優化,針對不同流量給廣告主帶來的效果特質,基於廣告主設定的期望自動的上浮或者下調出價,根據機器學習的模型,對於效果較高的流量,出更高的價格,對於預估效果較差的流量,則調低出價,通過這種方式使廣告投放獲取穩定效果。

流量方前期投入越多,後期廣告主的收益就越大。把最合適的流量賣給最合適的廣告主,做更精準的推薦,平臺雙方都因此收益,我很看好這種按轉換出價的形式。

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媒體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累計數據的過程是按轉化出價的第一階段,在第一階段,廣告主需要有預算投入,這部分預算用於積累數據,搭建模型。

第二價段會看到效果,隨著媒體在數據積累過程不斷智能化,第一階段所用時間會不斷縮減,至少我們看到的發展趨勢是智能投放/智能競價將很快地服務於廣告主。

當然對於大廣告主來說,按轉換出價沒有必要去做,他們對平臺流量的挖掘近乎極致,繼續購買會浪費廣告資源,不如將預算投入到更精細化的流量池中。

九枝蘭:哪些媒體適合哪些廣告主投放?

楊燕利:遊戲、網服、教育、金融等主流行業,消費人群沒有太大的差異,主流的媒體平臺包括今日頭條、騰訊、UC,他們的用戶覆蓋量又是非常豐富的。

在消費人群相近,大媒體之間的差異性並不明顯的條件下,不存在具體行業一定適合投放某一個具體媒體的結論。

況且大媒體每年會花很多錢做自身流量池的擴展,流量端的差異性沒有那麼的大。

差異性可能體現在廠商,比如小米和oppo,他們各自的用戶群明顯不一樣,用戶屬性、行為習慣差異較大,適合投放的產品也就各有不同。

九枝蘭:媒體採買流量是否已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尤其以拼多多、vivo、oppo為代表,他們異軍突起,發掘了流量新窪地。

楊燕利:其實很多媒體都在做下沉。在媒體端,騰訊廣點通的一部分流量來自於QQ空間,QQ空間的適用人群是三四線城市的低齡化人群;今日頭條旗下的火山短視頻,其主要受眾來自於三四線城市,甚至是五六線城市,頭部媒體的流量佈局已經在下沉,甚至下沉已久。

廣告主這一側,據派瑞觀察,大廣告主在一二線城市的用戶覆蓋幾乎做到了極致,對他們來說流量下沉只是時間問題。拼多多的異軍突起不是偶然,他直接從三四線城市入手,通過社交電商俘獲小鎮青年、小鎮大叔大媽,是一個典型的風靡低端消費市場的案例。

九枝蘭:從圖文到短視頻,是升維營銷,升維營銷會帶來一些營銷難點和製作上的痛點,而且短視頻廣告的分析和轉化,跟圖文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派瑞怎麼應對?

楊燕利:時下,短視頻成為用戶內容消費的主要形式,和圖片相比,短視頻呈現的內容更加立體。短視頻廣告以原生內容的方式出現,生動、有趣的短視頻十分符合用戶的消費預期,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正在成為廣告金主重要的投放陣地。

去年下半年,我們注意到媒體出現了短視頻的信息流廣告,於Q3開始組建視頻團隊,到今年春節前,一隻60人的短視頻專業團隊組建完成。

短視頻的製作和傳統的製片有一些差異,傳統制片偏內容創意與品質,廣告短視頻既要符合周圍的廣告環境,又要契合產品的賣點,還要以考核效果為主。

所以派瑞短視頻團隊在磨合過程中,以效果為導向,經過幾個季度的探索,無論是素材質量還是產出效率,都達到了平臺和客戶方的預期。

和當年信息流廣告爆發一樣,廣告圈正在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短視頻廣告代理和服務商,提供短視頻廣告的投放和優化服務。2018年,短視頻廣告的增長速度及規模必將在中國網絡營銷廣告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

九枝蘭:如何分析各大信息流媒體未來的走勢?未來是否還有新的增長點?

楊燕利: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大的流量紅利接近枯竭。我們發現頭部APP已經走出中國,正在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國內紅利耗盡的結果是轉化成本大幅提升,如何搶佔國外流量的高地並掌握將流量變現的市場運營能力,是媒體將要面對的挑戰和關鍵。

從國內來看,媒體的發展趨勢是聚合,聚合,再聚合,如今日頭條的客戶端、短視頻、問答等,UC的客戶端、瀏覽器、神馬搜索等,頭部媒體通過產品矩陣集中變現,廣告主的選擇也就更多。

單一的媒體讓廣告主的選擇會非常少,變現能力因此會受限。近幾年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都在加大收購流量的成本,它們花重金買廣告聯盟,引進中小APP流量,流量聚合的效應愈發明顯。

同時,在數據打通上面,各大媒體都把搭建DMP作為今年的目標。在大量數據累計的基礎之上,媒體廣告模型才是“最賺錢的”。這是媒體方已經看到的大勢,是未來可持續投入的新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