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向阿里“借”17.7亿,戴威需要做的不只是断臂求生

Alto短评: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梦想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借助资本做大做强后,如何在群雄追逐中生存下来,保留住ofo品牌,我觉得是作为创始人的最大使命。

ofo向阿里“借”17.7亿,戴威需要做的不只是断臂求生

ofo单车

3月4日,AI财经社查询工商信息得知,ofo创始人戴威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早在2017年9月,杨品杰在莫斯科市场启动仪式上称,ofo拟进行新一轮融资,金额将超10亿美元;10月,ofo早期投资人亦透露,融资金额为10亿美元。随后又有外媒曝出,投资者就是阿里巴巴。

不过,这轮投资过程中出现了些许插曲。

有媒体报道,早在去年年底,ofo和阿里就达成投资协议,但双方迟迟未对外宣布具体融资细节。有媒体人透露,在这轮融资中,ofo的多位股东已经同意,并且已经在投资协议上签字,只有一位股东迟迟不肯签字,即滴滴出行。

此前,滴滴曾向ofo派驻了三名高管,疑被ofo“放假”。在外界看来,此举意味着投资方和创业者之间出现了裂痕。亦有媒体认为,ofo已于滴滴“反目”。

最终,ofo获得融资的方式不是投资,而是动产抵押融资,获得的金额也从10亿美元缩水为17.7亿人民币,在大股东滴滴的搅局下,戴威和ofo已经走到了生死关头。据此前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入局ofo的一个条件是戴威放弃否决权,目前没有看到相关协议,不知结果如何。

在资本的力量下,创始人的梦想可以实现,也可以夭折,戴威的坚持固然可贵,但是市场风云变化太快,滴滴复活小蓝车,推出青桔单车,阿里的哈罗单车持续在三四线市场攻城略地。群雄追逐中生存下来,保留住ofo品牌,我觉得是作为创始人的最大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