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世界盃上出現的第一款智能手錶是宇舶在2018年3月22日打造的定製版本。

然而宇舶官方定位這款智能手錶需要3萬多人民幣的高價、僅有1天的續航和沒什麼實際用處的功能,註定了它無法脫離宇舶奢侈品的基因,自然也無法成為一款真正意義上服務於用戶的智能穿戴設備。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從宇舶推出智能手錶去看整個今年的世界盃賽事,官方播報中出現的手錶可謂多之又多,但智能手錶是少之又少,其中堪稱智能穿戴界出貨量最大的智能手環更是銷聲匿跡。

出貨量最大,反而賽場上無所聽聞,不禁令人揣測:4年後的世界盃,還會有手環嗎?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減少了10萬件,下滑了1.5個百分點。智能手環曾經的明星產品Fitbit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現象,出貨量減少了180萬件,市場份額下降了8.2個百分點。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究其原因,主要是功能過於單一和外觀過於粗糙。

以智能手環為例,大部分智能手環在感官上給人一種塑料的感覺,透著濃濃的廉價感。雖然具備運動數據監測、睡眠監測等基礎功能,但這些功能過於單一,僅限於簡單的數值呈現,數據無法做到系統的分析,無法為用戶提供數據背後的持續性價值,用戶粘性太低。

可能正是外觀上的“不正經”,很多人在賽場上要面對如此多媒體的報道和拍照,都會或多或少在形象上有所講究,所以智能手環被列入了禁區。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宇舶推出的世界盃款手錶如果不是有點“顏值”,估計也會被用戶拋棄吧。

市面上智能腕帶設備發展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沒有行業核心價值支撐。目前大部分的廠商都將智能手環或者智能手錶的價值侷限於硬件本身,無法給用戶帶來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持續性的服務。

二是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在快速“致富”的利益驅使與產業鏈技術限制的雙重因素下,大部分的智能手環不論是從產品外觀,還是從產品的功能,甚至是產品營銷包裝方面來說,都極其相似。

三是續航差。這個問題一直是智能手環等智能腕帶設備最為人詬病的問題,雖然不少產品聲稱30天不用充電,但其實市面上大部分產品依舊停留在幾天一充的狀態。而功耗問題不解決,即使產品具有一定的使用性,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四是外觀工藝粗製濫造。與其他智能硬件不同,腕帶產品本應具備配飾屬性和工藝品屬性。 以智能手環為例,主體太多為廉價塑料,具備濃濃的“玩具感”,難登大雅之堂。

五是實用性功能不足。智能可穿戴產品本應是人體功能的延伸,雖然智能手環推出了多項功能,但這些功能既無痛點又非剛需,不像智能手機那樣,徹底地改變人們的交流方式。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因此,智能手環很可能會在整個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從產品到用戶的相互溝通,尋找契合點的道路上,它會作為過渡品最終將被淘汰。

用戶想要的,是能夠解決它以上所有痛點的產品。4年後,世界盃上我們能看到的應該是怎樣的產品呢?

也許是這樣的。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D1智能手錶,一款“1顆紐扣電池,續航8個月”的智能手錶,它繼承了傳統手錶的工業設計美感,採用德國包豪斯風格設計,整個錶盤顯得簡約時尚,符合現在年輕人群的審美需求。

在外觀設計、續航時長、功能使用上都解決了上面的痛點。

當然也可能是這樣的。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聯想Watch X,“1次充電,45天續航”的智能手錶,同樣擁有傳統手錶的工業設計美感,整體設計風格粗獷,更適合運動人群使用,直接明瞭地將功能特點顯現。

同樣的,阿瑪尼推出了新款智能手錶也保持了其時尚強大基因,在外觀上下了大功夫,保障續航持久。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很明顯可以看到,人們依然會在自己的審美上追求個性,同時也會對產品的使用感要求更嚴格,只有更方便,才會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進來。我

趨勢已經很明顯,如果智能手錶在成本控制、功能、外觀、續航性能各個方面都超越手環,4年後,智能手環很難有市場空間存在,而你怎麼看呢?

4年後的世界盃,你還能見到手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