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西環快速化投資378億!設計圖紙400萬張,300多人參與設計

鄭州西環快速化投資378億!設計圖紙400萬張,300多人參與設計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文/圖

今日,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約400萬張設計圖紙正式完成!這項工程在設計上有什麼新亮點?在建造技術上採用了哪些新工藝?

7月13日,河南商報記者跟隨鄭州市建委前往四環快速化工程勘察設計項目部,對四環快速化工程總體設計理念和建造技術作了一次集中探訪。

鄭州西環快速化投資378億!設計圖紙400萬張,300多人參與設計

【消息】

四環快速化設計圖紙出爐

400萬張圖紙連起來能從鄭州市中心排到海南島

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是鄭州市主城區"兩環三十一放射"快速路系統中"兩環"的外環,由大河路、東四環、南四環及西四環組成閉合環線,路線全長約93.3公里,工程總投資約378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乃至全國市政道路中投資規模和單體工程體量最大的項目,被列為市委市政府一號工程。

工程的設計圖紙經過近10個月時間的準備,於今天(7月13日)正式出爐,據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任人介紹,工程由國內外11家知名勘察設計單位負責,參與勘察的有600多人,參與設計的有300多人。

據四環線勘探設計聯合體設計總負責任孫峻嶺介紹,四環快速化勘察設計全過程(含初步設計、施工圖)共產生設計圖紙約20萬張,合計出版圖紙共約400萬張,拼接起來長度約1680公里,連起來能從鄭州市中心排到海南島。

【亮點】

每片鋼樑都有"身份證"

設計精度達毫米級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四環快速化工程計劃於明年6月底全部高架主線通車,設計圖紙全部完成,那麼工程如何開展?

據介紹,為了保證按時保質交工,工程全線的橋樑部分,有7成設置為節段預製拼裝橋樑,而這一部分則採用了世界先進的工業化3.0節段預製拼裝技術。

據四環線勘察設計聯合體設計總工趙剛介紹,不同於鄭州市區原有的"混凝土澆灌法"現場製造箱梁,此次他們將這個過程工業化,在設計階段就繪製好四環全線橋體的三維結構,然後分成近5萬片梁體結構,在工廠內預製生產,隨後再運到現場拼裝到一起。單片梁十幾米長、八九十噸重,誤差卻不能超過1毫米,設計建造精度達到了毫米級。

趙剛說,採用這種新型技術和採用傳統現澆技術相比,將大幅度減少施工對道路的佔用面積和佔用時間。

"拿過去90米長一段高架橋體來說,採用以往的施工方式,需要在現場搭建腳手架支起模板,澆築混凝土,之後還要經歷約一個月的養護和拆模、修平等工序,前後加起來約3個月時間。而採用節段預製拼裝技術,同樣一段90米的橋樑,在道路現場施工時間只需要3天。"趙剛說。

除此以外,為保證工程質量,四環快速化工程每一片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我們給每一片梁預埋的芯片,通過掃描,可以直接查看這片梁的結構參數以及裝配位置,將來生產時,這塊梁是什麼形狀,大概何時出廠,在熱脹冷縮效應下會產生什麼變化,一掃芯片這些信息就會清清楚楚。"趙剛說。

鄭州西環快速化投資378億!設計圖紙400萬張,300多人參與設計

【影響】

工程採用"工業化3.0"

鄭州建築產業開始向世界先進水平轉型

據孫峻嶺介紹,四環線採用的工業化3.0節段預製拼裝技術目前在世界上屬於先進的技術,是首次在河南地區使用。而工業化3.0,是相當於過去1.0時代手工建造,到2.0時代的局部構件工廠化預製而言的。

何為工業化3.0?孫峻嶺說,這就好比做衣服,1.0時代,自己手工做,自己穿;2.0時代,工廠批量做,自己買來穿;3.0時代,顧客提出需求,工廠再批量做。四環線橋樑採用工業化3.0技術,就是預製工廠根據建橋需要批量生產產品,這是對鄭州地區建橋方式的一次全面革新,加上其超大的單體規模,將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除此以外,3.0版的工藝還是綠色建設的有益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