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的4大要素

一、选择专业的意义

选专业等于选职业。虽然学什么专业未必将来就一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绝大多数学生从事的职业跟所学的专业相一致,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毕竟是少数,尤其工科专业。

中国有句俗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专业如同小伙子选行当、姑娘选婆家,选错专业痛苦四年,选错职业痛苦一生。虽然“大一”可以改专业,“大四”考研可以换专业,但毕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况且改专业是有条件限制的,并非谁想改就能改得了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是不允许改专业的。

由此可见,选对专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保证选对专业呢?

二、选择专业的4大要素

选专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这些原则和步骤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即了解专业的内涵,知晓专业的性质,明确选择专业的目的,把握专业选择的原则,我们把它称之为选择专业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是我们选择专业的行动指南。

1、了解专业的内涵:

我们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搞清专业的内涵,即专业包含什么内容。专业内涵包括:

(1)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就是,这个专业培养的是什么方面的高级人才。例如计算机类的物联网工程,

它是一个以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为信息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物资)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技术。它培养的是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学习的主要课程。

不管是什么专业,都是通过特定的一定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培养目标的。公共课我们暂且不看,主要看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哪些。例如计算机类的物联网专业,其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是数据结构、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编程技术、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物联网定位技术、物联网应用工程实训等。

(3)专业的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就是毕业后到什么样单位、机构从事什么内容的工作。例如计算机类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可以在行政企事业机构、单位、部门从事相关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2、知晓专业的性质:

我们在选择专业时,除过了解专业的内涵之外,还必须进一步知晓专业的性质。所谓专业的性质,就是指某一专业以什么为研究对象,从什么学科衍生出来的,属于什么类属,有什么特性或属性。知晓专业的性质有助于加深对专业认识。专业具有哪些特性呢?

(1)专业具有时效性。

专业不是一层不变的,是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总的趋势是,专业设置越来越多,专业划分越来越细。每个时期,都有旧的专业消亡,会有新的专业出现。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专业的出现。

专业按照时效性划分为:永久性专业(长线专业),时代性专业(短线专业),短暂性专业(临线专业)。

永久性专业是伴随人类社会经久不衰的基础专业,是能够衍生出子专业的母专业。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建筑学、医学、农学等,皆是基础性、理论性、广泛性的专业。

时代性专业是一定时代经济、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专业,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是由永久性专业逐渐衍生出来的专业。例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锅炉专业、酿造专业等,已经消失,或并转入能源与动力工程、生物遗传工程专业。这些专业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就有可能消失,会被新的专业所代替,生命力不是那么很长。

短暂性专业是时代性专业的一种生命力最短的专业,一般为临时性或试验开设的专业。这类专业时效性非常强,具有鲜明的过往性特点,一旦特定的社会经济现象消失,那么这类专业也就随之消失或衰弱。例如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这些专业不仅专业知识面、就业面太窄,而且时效性比较强,都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产业政策的改变,这类专业就有可能走向衰亡。

对于读过大学的人来讲,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没了!

(2)专业有优劣差异。

当今我国大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专业设置大而全,门类齐全,专业不断扩展。任何一所大学所开设的专业强弱有差别,优劣有差异,尤其办学实力欠缺的一般普通院校。一般来说,大学会有三种“牌子”的专业:“保牌子”的专业,即传统的专业、强势专业、特色专业;“创牌子”的专业,即具有办学实力正在创建的新的品牌专业;“砸牌子”的专业,即不具备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件,“打肿脸充胖子”硬开办的专业。

(3)专业具有演绎性。

专业的演绎性,是说专业随着科学的发展还会不断分化、衍生出新的分支专业。这些

专业外延扩大、内涵交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例如计算机类专业,又具体分化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分化出其他新的专业。

3、明确选专业的目的:

我们选择专业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绝不是随随便便,任意而为的。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我为什么要选会计学,为什么不选财务管理?要有根有据,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意图。选择专业最基本的目的有三个:

(1)能好找工作,能找好工作。。就业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门槛低,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因为我们上大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好找工作、找一份好的工作。就业层次高,薪水待遇好,工作舒适安定。

(2)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性格。 何谓专业好不好,适合就是最好的。我们选择专业,就是要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的。

4、把握选专业的原则:

要使专业选择得正确,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录取分数能够达得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符合自己的需要。

(1)分数能够达到。其实我们选择专业志愿和选择院校志愿是“双驱联动”的,

考生自己的高考成绩不仅能够够得着院校的最低录取投档线,还能够够得着专业录取的分数线。因为同一院校不同专业其录取分数高低不同。

(2)发展前景良好。好找工作好就业的专业,未必是发展前景好的专业。这是两回事。有的专业目前好找工作好就业,不一定四年之后还好找工作。一些冷门专业或新开设的专业,现在冷清,也并非四年之后或未来不好就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专业也在变化。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专业必须要有前瞻性,看得远一些。这要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分析研究。

(3)符合自己需要。世上三百六十行,概括起来无非“三条道”:“红道”,即仕途之道,当公务员;“黑道”,即学问之道,搞学术研究,当教授、学者、专家;“黄道”,即经商之道,当企业家、实业家、经商做生意。不同的职业取向,就有不同相应的专业选择。如果想走“红道”,就选择考公务员相对容易、相对需求多的专业。如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学及其他社科类专业;如果想走“黑道”,就选择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医学、天文学、语言学等理学类专业;如果想走“黄道”,就选择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投资学、资产评估、电子商务、建筑学及工科类专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