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产生美 楼房中的楼间距多少才是好

距离产生美 楼房中的楼间距多少才是好

什么是楼间距

楼间距,指的是相邻两个楼外墙面之间的距离,通俗的说就是两栋相邻的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楼间距也叫做建筑间距。

楼间距的控制是为了保障人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与安全,满足必须的日照时长、采光、通风、隔音等要求。

楼间距的国家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楼间距的计算

距离产生美 楼房中的楼间距多少才是好

楼间距(前后距)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由图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式中:h-太阳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D-----日照间距

当然也可以根据日照间距系数换算过来。在这里我们设置日照间距系数为L

根据日照间距系数L=D/(H-H1) 换算出D=L×(H-H1)

得出:(H-H1)/tanh= L×(H-H1) 1/ tanh=L tanh=1/L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日照间距D= L×(H-H1)

也就是说,得首先得知前幢楼的檐高,才能计算离你家几米建房对自己房间日照有无影响。

另外,还得看日照是否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日照时长。

简化的计算方法

日照间距的计算很复杂,我们一般人无从掌握,但是有一些简单有效的办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了解楼间距。

房屋前后间距: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一般来说,即楼房的高度越高,它所需的楼间距就越宽。以一栋32层高的楼房来举例,按照商品房2.8米的层高来算,它的楼高是89.6米,按照比例计算,它与前面一栋楼的楼间距应该是107.52米。

记住这个比例,在购房的时候可以轻松的计算出楼间距是否合理。

房屋左右间距: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楼间距在生活中居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采光、通风、隐私、防噪、安全,而其中采光效用尤为突出。

采光

南向的房子采光好,但是如果楼间距过近,即使是南向的房子也可能出现采光不足的现象。住在一层的住户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房屋的日照时间大大低于高层的住户。尤其是到了冬天,大白天的有时候也要开灯才能工作,这往往就是楼间距过近造成的。

通风

一个房子的居住是否健康、舒适,除了应该有足够的日照时间之外,良好的通风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楼间距过近的话,前楼往往会对后楼的正常通风造成遮挡,使后楼业主的通风需要受到影响。

隐私

隐私保护是当下比较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而楼间距过近肯定是对隐私保护不利的。试想一下,你在家里做什么事对面的楼一抬眼就能看个一清二楚,这样的房子住得舒服吗?当然你可以把窗帘拉上,但正常采光又会受到影响,是不是很麻烦?

噪音

由于楼间距过近,在两楼之间穿行的行人、车辆的声音会清晰地传进屋内,到了晚上,对面楼的电视声、门铃声、麻将声甚至吵架声你想不听也不行。怎么解决?关上窗户吗?通风问题怎么办?

安全

消防是一个大问题。有一些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楼间距本来就很小,再加上道旁停满了业主的机动车,到了发生火灾时消防车根本就开不进来,只好看着火势蔓延,所以楼间距过近的小区在安全上也是存在重大隐患的。

楼间距不足怎么应对

如果看房的时候,明显感觉楼盘的楼间距不足,怎么调整让自己住好一点?选择一个楼层高一点的房子!道理简单,住高一点,景观好一点,采光也好一点。

东西向也可能产生阴影面,影响采光

很多楼盘为了尽量多地建楼栋的同时兼顾采光,会选择交错分布,来保证东西向来保证采光。购房者看沙盘的时候不一定能看得出来,所以建议如果能进入实地的话,还是去实地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