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不喜欢格律,又想被认可,你可以试试写这种

说到写诗,有些人认为,写诗就应该格律。而不喜欢格律之人,多因此产生纷纭。其实,诗有格律诗(

近体诗),也有非格律诗(古体诗),各有千秋。不喜欢格律,也可以选择古体诗,不是说古体诗就一定比格律诗差,两者并没有高低之分,但凡能写出好的意境就是好诗

今天这一章就为大家介绍,古体诗中较为接近格律诗的体裁之一——歌行体

写诗不喜欢格律,又想被认可,你可以试试写这种


什么是“歌行体”

歌行体,传为南朝宋鲍照所创,是在乐府诗的基础上创新的体裁,以七言(一句七字)为主。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明 徐师曾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太多限制,但是行文要流畅。

歌行体的特点

歌行体与格律诗的不同点主要在两个方面:

格律

  • 我们知道,近体诗格律有字数规定,平仄粘对,一韵到底等方面的要求;但在

    歌行体中,没有这些要求,只要求押韵,而且还很宽松,不仅可以换韵(换其他韵部),还可以转韵(平声、仄声互换)。

    一般情况下,最少四句是换一韵,但也有两句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两句都要押相同的韵。举例: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胡天八月即飞。(平韵)

    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平韵)

    散入珠帘湿罗,狐裘不暖锦衾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仄韵)

    瀚海阑干百丈,愁云惨淡万里。(平韵)

    中军置酒饮归,胡琴琵琶与羌。(仄韵)

    纷纷暮雪下辕,风掣红旗冻不。(平韵)

    轮台东门送君,去时雪满天山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仄韵)

如上举例,加粗的字体就是押韵,有两句押一韵,也有四句押一韵;两句就换韵的时候必须两句都押韵。

而句式一般是以七言为主,也有穿插三、五、九言等,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内容

  • 近体诗因为字数的限制,所以往往是通过一点或一线,来折射文章的本意,所谓“以小见巨”;而歌行体在句数上没有约束,也可以全面叙述,将叙事、议论、感慨等融为一体。而为了与近体诗区分,歌行体篇幅可以设置在十句以上。比如:

  •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

    野云万里无城,雨雪纷纷连大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

    闻道玉门犹被,应将性命逐轻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

写诗不喜欢格律,又想被认可,你可以试试写这种

春江花月夜

如今说到歌行体,绕不过去的当属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篇歌行以月为线索,将情、画、意融为一体,境界高远,但不知道何人提出“孤篇盖全唐”的美誉,个人认为实则有些偏颇。

这首名作,在问世之后鲜有问津,在四百年后宋人郭茂倩编了一本乐府诗集,才将此诗收录;一直到清末才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湘绮楼说诗》)。近代闻一多先生,也赞誉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可能有心之人,将二者联系在一起,遂有所谓“孤篇盖全唐”,此事一直饱受争议。虽有争议,但至少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按不按格律都是可以写出好诗的

但并不是说,格律就不需要了,古体诗能够过渡成格律诗自有它的必然性,而如今斥责格律之人,多数是不懂格律的。所谓格律限制意境,我认为只是托辞,对于写诗的人来说,

没有驾驭不了的格律,只是还不够努力,古今亦然。

文末,附上一首按近体诗格律写的歌行体,水平有限,权当抛砖引玉。

写诗不喜欢格律,又想被认可,你可以试试写这种

饮酒歌

明月来兮近水闲,回波暗入短芦边。

起风吹散一身月,君不见兮吾欲眠。

醉眼看花终不语,乱枝听动扫婵娟。

暗香疏过如曾味,此夜西风起故园。

独饮无歌霜胜雪,岑楼卧似广寒间。

今朝有意骑鲸去,何日抱琴问谪仙?

我自漂零常梦见,闻秋亭外落花前。

云中犹认当时雁,一别故人非少年。

纵使相逢应不识,江湖寥落恐寒暄。

萍身惯对风吹雨,除却沧桑未可言。

试问前程何处好?岭南归带一川烟。

青春换尽了无物,唯剩清狂易酒钱。

任尔多情虽浪迹,不妨白眼看苍天。

平生何处无青睐,自有知音听断弦。

长笑昔贤多未解,避秦何事向桃源?

孤芳若肯留青史,我亦人间一代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