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1

焦慮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這是深圳華潤城三期第一位選房的90後小夥,在選到中意戶型後的感慨。

雖認籌需要200萬誠意金,但8.5萬的備案價相比周邊11萬的房價,還是吸引6700組客戶爭搶700多套房,“選到即賺到”,90後小夥資產立馬“浮盈”500萬。

這麼一看,那句話更像是勝利宣言。

從深圳到成都,從杭州到瀋陽,“打新搶房”“抽獎買房”成為上半年樓市最常見的場景。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瀋陽一樓盤開盤選房現場

這僅僅是2018上半年,中國地產大勢下的一個縮影。

越是被打壓的,越是頑強。

歷經2015-2017的房價暴漲、限購政策頻出,官方數據逐漸冷卻,部分區域甚至出現下跌,但房產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越發變得不可替代,看房客依然熱情地湧向每一個售樓部。

而關於房子的焦慮,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與開頭那位90後小夥相比,老方就沒那麼幸運了。

身處二線城市的老方,看著飆漲的房價終於扛不住家人的壓力,準備下手看中的一個樓盤。

“全款優先選房,60%首付其次,最後才輪到30%首付選,所有房源綁一個22萬的車位。”

拿著攢了多年的老本和朋友親戚借來的十幾萬,老方只能湊夠30%首付。

“這下徹底方了。”

限購政策導致的買房門檻,也在不斷提高。有錢的很難再有房票,有房票的卻沒有錢,有錢又有房票的,成為稀有動物。

上文提及的華潤城,僅200萬誠意金就凍結了135億,剛需客只能當吃瓜群眾,在網上圍觀那些在大雨中排隊的千萬富翁,順手在鍵盤上敲一句:

“中國哪來這麼多有錢人?”

2

調控無死角

一邊是市場火熱,一邊是幾乎“每日一道”的調控政策,形成一道扭曲的風景線。

從2016年到2018年5月,有99個地級以上城市出臺近320項調控政策,有43個縣市出臺43項政策。

到了今年上半年,調控力度並未減弱,截至6月底已有50餘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0餘個縣市出臺調控政策。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從調控區域來看,一二線城市是重中之重。京津冀、東南沿海、山東半島等地區,以及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等中西部熱點城市政策調控力度較大。

全國一盤棋的形勢下,哪兒的樓市一出現熱氣,便會被立馬按住。

比如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的政策利好落地後,買房大軍即刻前往,各個售樓部熱火朝天一房難求,於是“4·22”全島限購出臺,包含戶籍、社保、貸款、年限等多重調控手段,炒房大門被關。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2018上半年調控政策不完全統計

在一眾調控的城市中,深圳再次充當了“房住不炒”領頭人,啟動“二次房改”:

6月5日,深圳發佈徵求意見稿,明確未來18年提供170萬套住房,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而人才住房租售價為市場價的60%左右;安居型商品房租售價為市場價的50%左右。

或許這就是長效機制的樣本,但多數人還活在當下。漲價預期難以打破,他們只關心自己能不能搶到房。

3-5月這波搶房潮,讓國家層面也意識到了市場的危急:

6月28日,住建部聯合中宣部、公安部等七部委下發通知,決定於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重點包括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四個方面。

但這一幕,似乎有些眼熟。

真正的效果呢?大家也都看到了。

3

房價漲跌心理戰

與90後小夥同樣幸運的,還有老梁。資金稍微寬裕的老梁,想入一套改善房。

他所在的中部城市,由於政府限價,新房價格比周邊市場價低了20%左右,這讓他看到了機會。

最終,依靠託關係、找黃牛多種渠道的嘗試,60%首付搶到了一套中意房源。

“買到就是賺到,折騰這一圈值了!”

這就是搶房潮的根源——限價,導致一二手房價倒掛。在此影響下,大多數城市的房(guan)價(fang)數據變得很穩,甚至開始下跌,尤其是一線城市。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1-5月份,百城住宅均價漲幅只有2.16%,環比漲幅更是連續19個月控制在1%以內。

更過分的是深圳,18年開始連續下跌,但3月下跌6元/平米,4月下跌16元/平米,這種毫秒級的控制,可見功力之深。

這半年來,誰漲的最猛呢?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是西安,半年漲幅達到了40%!

而漲幅前幾名,均是過去兩年房價有些沉默的城市,重慶、太原、大連、青島和成都,漲幅都在10%以上;像北上深廈這些早已在高點的城市,出現略微下跌;而合肥、鄭州這類去年猛漲的城市,也有點乏力了。

“我看吶,這房價還得漲,城市化才到啥地步,還要引進幾十上百萬人,哪有不漲的理由?”老梁看起來有點嚴肅,語氣中又帶著點得意。

控制房價容易,控制預期難。如今的房價調控,更像是一場心理戰。

政府: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嚴厲打擊炒房團……

剛需客:別漲了,最好再跌點,我要上車……

投資客:漲的有點慢啊……

炒房團:走,下一個城市……

實體企業:@#¥%&*……

但無論暴漲,抑或下跌,這場大戰恐怕都沒有贏家。

4

麵粉貴了,麵包不漲?

麵包貴了,還得看麵粉的價格。更多人看到是房價不斷的漲,而沒看到背後土地市場的反彈。

2018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各類用地10.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4.2%。其中住宅用地推出5.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0.4%。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各線城市的住宅推地速度也在加快,一、二線城市推地量分別同比增長12.6%、29.5%,三四線城市更是大增32.9%。

同樣增長的還有地價。上半年,300個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3907元/平方米,同比上漲4.4%。

於是,在上半年多項宏觀數據萎靡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金繼續走高。

截至6月25日,全國50大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高達17019億元,同比2017年同期的12179億元上漲幅度高達40%,多賣了4839億元。

唯一一個土地出讓金超1000億的,是杭州,達到了1469億元,同比119%。重慶、蘇州、北京等城市超過500億,另有31個城市土地出讓金額超過200億元。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而城市之間的分化已經很明顯,三四線城市異軍突起成為一大亮點。

上半年,以碧桂園、恆大為首的眾多進入三線、四線城市,甚至五六線的縣城拿地,推動三四線土地出讓金增長超60%。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但房企整體的拿地態度更加謹慎。上半年,中國房企前20名累計拿地量增長13.8%,但拿地金額下降了12.4%。

樓市戰役過半,卻註定沒有贏家!

碧桂園以645億元拿地總額重奪拿地榜榜首,勢頭很猛;

萬科以496億元拿地總額躍居第二;

保利以453億元穩居第三位,土地市場發力顯著;

陽光城、金茂、融信等房企的拿地金額佔銷售額比重超過了100%。

土地財政,是房企的生存之本,是地方政府的救命索,也是架在脖子上的一把刀,橫亙在房企、地方和中央之間,進退不得。

縱觀這半年樓市,平穩表象下是焦慮與亂象齊飛,是調控與搶房同存,是炒房與反炒房矛盾激化的半年。

在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都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這把夜壺,是該打碎,還是接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