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一句承諾,他爲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他是一位抗日老兵,因為一句承諾為戰友守墓30年,省吃儉用捐款100多萬重新英雄墓。他被稱之為“中國好人”,他一度感動中國。

他就是抗日老兵歐興田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歐興田

歐興田,1925年生於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任橋鎮清涼村。1933年,18歲的歐興田加入新四軍,成為了一名抗日勇士。

抗日戰爭時期,清涼村成為了新四軍穿越敵戰區的交通要道,是蘇皖邊區抗日根據地的西大門。為保護這條交通要道,前後有2400多名新四軍戰士犧牲在了這條通道上。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守護戰友

當時歐興田是一名偵察兵,分配在尖刀班。這個尖刀班共有9個人,他們多次潛入敵佔區蒐集情報,為打鬼子、除漢奸立下了不少功勞。

在敵人眼皮子底下開展工作,風險極大,九死一生。尖刀班的9名弟兄將自己的名字刻在手臂上,並相互約定:“如果誰能活下來,就要為其他人收埋遺體並守墓。”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刻在手臂上的字

抗戰勝利後,尖刀班僅剩下了歐興田和一位在北京的戰友。北京的戰友由於家遠,無法踐行承諾。歐興田於是主動擔起了責任,決心用自己的努力來踐行這句生死諾言。

在清涼村,部隊為當年犧牲的戰友建了一個陵園。然而,在後來的戰爭中,這個陵園毀於戰火。戰士們的遺骨也散落各處,歐興田為尋找戰友遺骨30多年來四處奔波,不辭辛勞尋找。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歐老看護戰友墓碑

在尋找戰友丁在森的遺骨時,由於無法尋找到其遺骨。 只能在英雄犧牲的河灘上挖了一剷土,埋入墳墓。在尋找戰友鄭進太的遺骨時,只尋到了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也被埋入墳墓之中。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英雄遺骸尋找到了,但由於陵園被毀,無數英雄遺骨無方寸之地可以安放。歐興田心中如火燒一般難過,當年那句諾言如針一樣刺痛著他的心。

由於當時時間精力有限,他沒有辦法改變這一切。他只得一邊尋找戰友遺骸,一邊默默守護著英雄墓。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歐老守護的英雄墓

上個世紀80年代,歐興田離休之後開始積極籌劃重建陵園。他曾拖著病軀,自帶乾糧,花了2年時間走訪了北京、江蘇等6個省市,找尋了36位曾在這片土地上戰鬥過的老戰友、老領導商量重建陵園之事,得到了戰友們的支持。

1992年,陵園獲批重建。1996年,陵園正式動工。工程開建後,歐興田成為了項目的負責人,挑起了這一重擔。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重建的陵園

為了籌建陵園,歐興田將自己一輩子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00多萬元全部用於陵園建設,還積極奔走在老戰友和老首長之間,籌集資金建設陵園。

對陵園的建設,他以最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無論是磚、水泥、鋼筋等他都要一一過目。曾經有人偷工減料,拉劣質紅磚來應付他。歐老當場發火,將送貨人大罵一頓,並終止合作,不再用此人的磚。

歐老生活極其簡樸,衣服都是10年前買的,洗得發白了還捨不得換。 在監理陵園建設時,他在旁邊搭了一個窩棚,每天吃清水煮麵,一直堅持了2年多,直到陵園最後建成。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歐老為遊人講解故事

2011年,凝聚了歐老畢生心血的陵園重建完成,歐老的夙願終於達成了。

歐興田為戰友守墓30年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網友,2012年他被評為“中國好人”,併入選當年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

對於身後之事,歐興田交待兒孫,他去世之後,不收禮金、不開追悼會、不立碑、骨灰撒入陵園之中,與昔日的戰友們長眠在一起。

為了一句承諾,他為戰友守墓30年,晚年捐出100多萬重修抗日陵園

歐老在陵園落成大門前

2016年3月6日,歐興田因病與世長辭,享年91歲。子孫根據他身前的遺願,將他的骨灰撒入了陵園之中。

歐老英雄一生,為一句承諾堅守30年並花盡心血籌建陵園的壯舉,值得後人銘記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