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米创业:小学毕业,我让父亲成为真正的富一代

同龄人的烦恼是高考,我的烦恼是挣钱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学退学可能意味着失败人生的开始,但对于郑亚旗,却恰恰相反。

小学二年级时,老郑对郑亚旗说:“18岁前要什么给什么,18岁后要什么都不给,还要交水电房租。”“老郑”是郑亚旗对郑渊洁的爱称,这种看似不敬的称谓背后是平等沟通,是父子也是挚友。

小学六年级时,因为感受不到学校学习的乐趣,跟老郑一番密谋之后,郑亚旗退学了。老郑为郑亚旗编写了十部家庭教材,并亲自教育。多年之后,郑亚旗把这些教材陆续拿出来出版。今年在某网络电台上,郑渊洁还开设了家教专辑:《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付费收听量达到235万。

18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要经历一次重要的人生考验。不同的是,对于其他孩子,考验的标准是高考分数;对于郑亚旗,考验的标准是存款数额:要么真正独立,要么无家可归。

18岁赚到人生第一个60万

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郑亚旗迷上了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通过自学,郑亚旗只做了一个简单的个人主页。令人没想到的是,经常有中国人通过个人主页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他学习如何做网页。

有一天,郑亚旗收到一封邮件,对方急切的询问他能不能一晚上学会做网页。显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对方这种急迫的心情引起了郑亚旗的好奇。一番询问之后,对方说自己是名牌大学计算机系的大学生,但是当时的学校里是不教怎么做网页的,但有企业慕名来找他做网页,如果第二天早上能够向客户展示自己的网页制作技术,就能接到一个网页制作的活儿,价格是一万元。此时的郑亚旗展示出了经商的天赋,他立刻说到:“一天之内是不可能学会做网页的,不如这样:你把资料给我,我明天早上就把网页给你做出来,你拿五千,我拿五千,如何?”对方同意了。

第一次合作非常顺利,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立网页制作工作室,一个负责拉活儿,一个负责做网页,还有一个美编。两年的时间里,做了100多个网页,挣了30多万。

十八岁大考终于来临了,郑亚旗完成了自己的答卷。他揣着做网页和股票挣来的六十万块钱,心想:反正在哪儿住都是交房租,那我就搬出去住,自己住的还开心。

21岁又赔光了几乎全部积蓄

18岁的郑亚旗想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先是在一个朋友介绍下在一家超市做搬运工,后来又去杂志社做实习生。两年之内,他一路晋升为技术部门的主任,也让他想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尽管学历没有别人高,但是他的能力足以让他获得想要的东西。

第二,朝九晚五的生活并不适合他。

就像当年义无反顾的退学一样,郑亚旗义无反顾的辞职开始创业。

郑亚旗分析了当时所有能赚钱的条件:

——优势——

1、从小看老郑的作品长大,非常熟悉

2、老郑的作品从来没被改变过,稀缺

3、是老郑的儿子

——劣势——

郑渊洁认为文字的魅力是高于一切,也从不做生意,一个员工也都没有过,唯一的收入模式就是收版税。不止一个人找过他说:郑老师,我想跟你谈合作。郑渊洁的回答永远是:不好意思,不谈。

于是郑亚旗打算以一个商人加儿子的身份跟老郑谈谈,看看能不能拿下老郑的改编权,这场“严肃”的商业谈判大约是这样的:

小郑:爸,我想要你的作品做IP运营。

老郑:什么是IP运营?

小郑:就像哈利波特那样又出书、又出漫画,还拍电影,你看哈利波特在中国赚了多少钱!

老郑:哈利波特不进中国就没饭吃了,中国小孩儿人数比英国人口还多,他必须得进中国。

小郑:所以我也给你运营吧,你能比现在挣更多钱。

老郑:不行,你没经验,如果你把我的作品运营砸了,现在的收入都没有了。

小郑:要不这样吧,你给我一个没出版过的作品,我跟你签出版合同,版税照付;你再给我一个漫画的改编权,漫画挣了钱我再分你。这样如果我搞砸了,你也没什么损失,如果我搞好了,你还有额外的收入。

老郑:这个可以考虑。

但是这个漫画杂志离出版还八字没有一撇:郑亚旗不认识发行商、不认识印刷厂,也不认识出版社,一切要从零开始。

当郑亚旗在甜水园图书市场挨家挨户的敲门寻找发行商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这本赌上了他梦想和积蓄的杂志销量会如此惨烈:因为当时没经验,不懂内容定位,不懂市场规律,三期杂志做完,积蓄几乎全部赔光,最惨的时候只靠两百块钱撑过一个月。

“方便面真的是最便宜又能吃饱的粮食!”多年后,郑亚旗这样回忆。

《皮皮鲁》击败《哈利波特》

咬牙坚持了一年,杂志逐渐开始盈利。这个过程中,郑亚旗积攒了很多出版圈人脉和资源,跟老郑面前也越来越有谈判的筹码了。

当年郑渊洁的图书每年发行六十万册,对于国内作家来说已经是个相当满意的成绩,但是当《哈利波特》进入中国之后,中国本土作家的作品收到了极大的冲击:童书销量榜上前四名分别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于是郑亚旗再次找到老郑,向他展示了自己周密的运营方案,并要求获得图书整体运营权。

新书上架一个月后,《皮皮鲁》把《哈利波特》赶下了童书榜冠军宝座,并在童书榜前十名中拿下了三席。

从此以后,郑亚旗在IP运营的行业里越走越远,经过了十多年的奋斗,郑渊洁的童话书从年销售六十万册一路增长到一千万册,每年达码洋1.5个亿,成了名正言顺的“富一代”。

融资就像找老婆,光好看不行,还得懂你

2011年,郑亚旗和郑渊洁达成协议,对郑渊洁所有作品进行独家全方位的IP运营,这需要一大笔运作的资金,郑亚旗开始寻求融资。

融资过程相当不顺利,郑亚旗几乎拜访了所有在北京的主流风投,但和现在IP概念大火的情形不同,当时的风投还不太了解什么是IP运营,甚至有风投以为说的是IP地址。

为了让投资人明白什么是IP运营,郑亚旗从国外对标公司漫威讲起:漫威成立的历史,中间怎么濒临倒闭,又怎么被索尼投资拍摄蜘蛛侠自己做制片,最后为什么被迪斯尼收购。但是依然很少有投资人听的明白,自然也就没人投资。

一般来说,市场的先行者结局都是惨烈的,比如盛大。从现在的眼光看,盛大盒子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还不适合盛大盒子的生长,最终只好惨淡收场。但是郑亚旗是幸运的,他找到了北极光创投,完成了自己的A轮融资。

简单说,融资像是找老婆,光好看不行,关键是懂你。投资人也一样,光有名气、有钱不行,要看的懂你的企业,能沟通,特别是文创类化企业就更需要沟通。比如b站,一直就没有广告,投资人也不催。如果是急功近利的投资人肯定会逼着上广告,让利润最大化,开董事会被累死,企业也会被逼死了。

在我们的融资课上一直强调,投资人只投自己了解的行业,那么反过来,也要说:创业者要找了解自己行业的投资人。

懂行投资人通常会对创业企业有实际帮助的,因为文化内容创业公司初期的时候盈利比较困难,如果你能找到真正的战略投资人,就能帮你完成很多事,比如有渠道推广,有用户导流。

目前的资本对内容行业越来越慎重,很多内容公司不好拿钱;但如果你是好的公司,可以持续产生好内容的公司,那就也是无数的追着你头,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业务方向要踩对节奏

随着公司开始做大,越来越多的诱惑摆在面前,很多公司的CEO困惑的地方不在于没有方向,反而是方向太多,好像都是机会,但其实都是陷阱。

文化公司要尤其注意业务的节奏,有些业务在不成熟之前不要贸然杀入。

比如动画片在中国长期以来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大量的国内动画公司的主要商业模式就是压缩制作成本换取国家补贴获利或者拿地,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毁掉一个IP。但是随着国内几部优秀动画作品出现,动画片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由于数量庞大,儿童用户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视频网站争夺流量的战火已经延伸到儿童用户,所以各大视频网站愿意高价投资和购买动画片作品,我们在开发的《舒克贝塔》动画片已经接近十万元一分钟。

再比如有声读物。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菊萍就在央视做了给孩子讲郑渊洁童话故事的节目,又把录音做成磁带,卖的很好。但是当年的环境下,由于渠道不成熟,郑亚旗一直忍耐没有动手去做有声读物。直到各大互联网广播平台出现,郑亚旗感到时机成熟了,立刻去谈合作。目前在某知名互联网音频平台,舒克贝塔常年进入儿童付费榜前二十名,并且是排行榜上唯一的儿童故事类内容,剩下都是知识性的栏目。

文创行业的两个机会

在内容创业方面,有两个大的领域郑亚旗推荐创业者关注:

一个是儿童类的内容。因为儿童动画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了,而且国家也鼓励二胎,所以市场空前巨大。比如腾讯视频去年最高的PGC的内容是《小玲玩具》,其实就一个拿着玩具摆拍的视频就成整个腾讯视频PGC流量冠军。

另一个就是网络电影,之前好多人都觉得网络电影LOW,其实是被低估了。Netflix今年投入八十亿美金打造八十部网络电影。在爱奇艺上分账最多的一个片子能够分到四千万以上,也就是说制片方拿到了4000万的收入,相当于院线电影的票房要在1.5亿以上。

优米创业:小学毕业,我让父亲成为真正的富一代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精选提问

【提问】会员1群三友-空气净化设备问题:郑老师好!现在小孩儿阅读图书多是欧美日书籍,是国内内容不行还是营销问题?谢谢

回答:三友同学你好呀,我看到你问的这个问题是现在的小孩儿阅读多是欧美日书籍。是国内的内容不行,还是营销问题。我觉得也分情况,其实在销售上来看,中国儿童文学其实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但在绘本类的肯定还是国外卖的好。像百科类的书也是中国和国外各占一半。

【提问】学习53群马总提问:郑总,据说舒克贝塔要重出江湖了,很兴奋,童年回忆。请问这一次主要面向老粉丝市场还是新观众市场。

回答:舒克贝塔,这个动画片肯定面对的还是现在的小孩儿,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做到全年龄都可以观看。首先第一步是不能做坏了,因为有好多你发现这种动画片重拍。定位都不明确,是给小孩看的,还是给粉丝怀旧的,最后两边都不买账。所以我们第一选择用户群肯定是现在的小孩儿。然后我希望他能看到这种就跟当年看舒克贝塔一样,看到优质的这种国产好动画。这是我们的诉求。然后第二个诉求就是我们希望粉丝,也能通过这个动画片回忆自己的童年,而且能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儿。

【提问】学习151群夏总提问:郑总,您的公司里90后员工多吗?您觉得好管吗?

回答:在我公司九零后员工也挺多的,现在做互联网上的事儿,其实更多的是年轻人的主场。现在零零后也步入了社会。我觉得只有科技在进步,人性没有进步。看看现在年轻人的需求,其实和前几代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满足需求的方式变了。

——【下期预告】——

优米创业:小学毕业,我让父亲成为真正的富一代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优米官方社群报名链接:http://v.youmi.cn/viphuodong/471.shtml?click=1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