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花钱大手大脚吗?他们的父母买奢侈品才最舍得花钱!

80后、90后花钱大手大脚吗?他们的父母买奢侈品才最舍得花钱!

相信80后、90后能经常听到自己父母抱怨自己花钱大手大脚,父母们一说起来就是“你们年纪轻轻花钱太冲了”、“你们没吃过苦,不知道当年我们有多节约”、“我们当时苦啊。”“你们动不动就花几千上万买手机,太奢侈了!”

父母们的话有道理吗?

是有一定道理的,确实在上世纪6、70年代,物质并不丰富,父母们的收入也不高,过得确实比较苦,确实比80后、90后节约。

但是呢,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论花钱买奢侈品,绝大多数80后、90后的家长比他们的孩子舍得花钱。

很多朋友看到这儿,或许会认为我在胡说了,不要着急,大家可以接着往下看,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普通的二级技术工人月薪差不多是38块钱;而在当时,能进厂当工人,那和今天金融圈、互联网圈的白领是一个档次的。

而2015年,全国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平均年薪大概在10万—11万之间,也就是说按照十万年薪计算,每月收入8300块钱。

而8300,足够买一部苹果最新的手机了,也就是说即使是今天最奢侈的电子产品也不过花费一个中等水平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什么呢?

80后、90后花钱大手大脚吗?他们的父母买奢侈品才最舍得花钱!

是手表和自行车。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块全钢的上海牌手表价值120元人民币,上海宝石花表120元,一块天津东风表也是120元,而且有120元还不见得买的上,大部分人还要走后门才能买上。

与此同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当时也需要150元钱。

当时自行车和手表有多受欢迎?

1981年秋,湖北应城农民杨小运超额出售公粮两万斤(征购任务8530斤),当干部问他想要什么奖励,杨小运回答:我想要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更别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婚讲究“三转一响”标配了,也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

80后、90后花钱大手大脚吗?他们的父母买奢侈品才最舍得花钱!

当然,在那个年代能凑齐这四件套的都不是普通家庭,但是大部分有正式工作的年轻人(也就是今天80后、90后的父母)至少会想办法买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

我们今天翻看回忆当时生活的文章,不少人都表示为了购买一块上海手表,一辆永久自行车,不但要托关系走后门,还要攒一两年的钱。

虽然那时工资低,但是换算成2015年白领的平均月薪,大家还觉得低吗?

现在有多少80后、90后攒一年的钱就为买块表?别说买表,就是攒半年的工资买一电子产品,那也得是苹果最顶配的电脑了。

所以从这个特角度讲,当年肯攒半年甚至一年工资,就为买块表,一辆自行车的80后、90会的父母,他们比自己孩子更舍得在奢侈品上花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