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有人曾说:

写文字的女子,

喜欢将喜怒哀乐隐藏在字里行间,

所以字字珠玑。

绣刺绣的女子,

将儿女情绪传递给了银针和丝线,

所以针针动情。

点点红烛,相思泪;

针针丝线,鸳鸯枕,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红罗帐下,花开花落绣不尽;紫砚墨下,缘起缘灭写不完。

无意,倚首刺绣前,捻线,细线如丝发。绣花生香,绣鸟听声,穿插蟠叠,爱与情的交织,慢慢地陶醉于这抹惬意中。

无心,梦入少年容,执笔,紫墨似云雾。写爱成河,写恋变潮,万里飘缘,爱与恋的相识,轻轻地游走于这片氤氲里。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女子刺绣,穿一针万色的线。闺中翘首,粉黛红腮,红桑树下飘落了谁的相思?

月下水影,柔臂娇步,朱砂指尖流逝了谁的容颜?

闺香情,惘然事,每一针刺痛手心,泪流,血染,浸漫了月色的光华,夜雾矫揉了女子的爱恋。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刺绣,爱与情的寄托。

青丝纱巾,幽竹帘外聆听雨声,朦胧夜境倾听夜曲,丝丝细线,缱绻三生爱恋,倚梦叩门,搁浅千年情丝,四月绣花针,绣出三月芬芳花季,五月花叶深,绣一场美丽的邂逅。

庭院深深深几许,

红颜为此寄深情。

刺绣,老宅里女子的寄情之物,

一针一线,

丝丝缕缕,是温柔的倾诉。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绣花的女子,心境如水,回眸一笑,倾城倾国,那股绝世的韵味,那抹轻妆淡粉的花情,便醉了少年,痴了君意。

佳期如梦,还未有梦。抚琴曼舞轻弄唱,一笔墨点绘轮回,卿为少年绣墨香,君为伊人画缘线,你绣爱的图案,我写情的颜色,赋上点点古韵,留下千年恋情。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如若每一针每一线,情丝的诠释,那便每一笔每一墨,誓言的寄存。

刺绣,捻指,穿线描图,绣鸳鸯枕,一针一线,绣出爱的形状;

一针一针,君可见,刺绣每一针?一笔一笔,伊人可知,少年每一笔?

绣一场美丽邂逅,

绣一场烟雨纷纷。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

搁浅千年绣艺伴五月花叶深,

薄纱掩面,倚梦叩门。


刺绣是中国民间手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古籍《尚书》中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衣画而裳绣”。千年来,民间刺绣不断发展,沿传迄今,历久不衰,产生了多种各具风格的绣种。其中,以粗犷、豪迈而闻名的秦绣,成为众多绣种中一朵不容忽视的奇葩。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秦中自古帝王都”,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西汉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从商周时期到盛唐,陕西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盛唐时期的长安,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刺绣业的中心,宫廷和民间都有不少精于刺绣的高手。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唐朝仅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随着刺绣范围和题材的不断扩大,技艺水平提高很快,而且广泛流传于民间,而民间的刺绣工艺,更有着宫廷绣品所不能及的生活气息。秦绣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上蕴育诞生传承的。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据史料记载,汉代早期就设置了东西两织室,掌管皇室丝帛的织造和染色。作为曾经皇家专用的手工技艺,秦绣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相对稳定地发展下来,从而沉淀为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艺术语言,与苏绣、湘绣、蜀绣等绣种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光彩。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刺绣俗称“绣花”,是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

在我国除了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艺量之雅:最美中国风·刺绣

四大名绣各具特色,别有风趣:如苏绣:以“精细、雅洁”著称,它图案秀丽、色泽文静,绣工细致而传神;粤绣:以写生花鸟为主,自然工整、繁而不乱,色彩夺目而格外精美;湘绣:常以中国画为蓝本,风格豪放、生动,又十分逼真;而蜀绣呢,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形象生动、色彩也艳,而且变化丰富、极有立体感。

艺量说:

针、线,穿梭的不只是布匹,织进去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图案,更多的是劳动,是行业,是时尚,是人生,更是人类牵绊的情感,或多或少,或真或诚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