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导读】

山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公职考试中,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是常见考点,且较难理解。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生效。民法总则对诉讼时效的中止制度进行了修改。本文将重点分析二者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为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产生原因不同

1、诉讼时效的中止产生的原因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四条的规定,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2、诉讼时效的中断产生的原因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三、法律效力不同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练习: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张三请求李四偿还借款1万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答案:C。【解析】《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故本题答案为C。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